天天看点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作者:海丝商报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时间: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地点:美林街道溪州村

在南安美林溪州村,曾流传着一句俗语:上村吃番客,下村吃土格,路下吃松柏。说的是村里以前贫穷的窘境,村民们只能靠外出打工或守村种地为生。

“现在,我们村已经是‘十步一企业,百步一产业园’了。”溪州村村民的一句话,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没承想,随后的一次入村探访,让我看到了一场小微企业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先装出水口,再装阀芯、手柄,随后品检、试水、试压、包装……”溪州村小微产业园里,泉州中铭塑业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旁边堆砌着一箱箱打包好的水龙头,正准备发往印度。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这样的生产情景,在溪州村小微产业园中比比皆是。原来,溪州村紧邻南安经济开发区和中国水暖城。借助区位优势,村里抓住发展机遇,及时转型。利用富余劳动力,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各种水暖卫浴企业。

经过30年发展,如今,村里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有120多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水暖经济链,吸引外来务工人员上万人。而小微产业园的建成,则满足了企业扩大生产的需求,多家小微企业纷纷入驻,渐渐形成规模聚集效应,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福源路的变化最令人印象深刻。这条路仅1公里长,路边却有20余家企业入驻,多为本地小微企业。

这里原本是一块闲置用地,后来,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在此建造产业园,于去年12月基本建成,除了厂房,还有宿舍及沿街商铺。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参观中铭塑业公司时,我发现,在流水线上干活的,大多是村里的女性。“在这里上班,既可以照顾家庭,还有一份稳定收入。”村民杨春虹正熟练地组装水龙头。她和同事们一样,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来这里上班。现在,她们一个月能挣4000元左右补贴家用,改变了在家“伸手要钱”的状况。

“村民只要手脚灵活,想出来工作,六七十岁都不是问题。”中铭塑业公司负责人陈武蛟说,他们企业目前处于生产旺季,需要较多工人赶工,这也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对于企业和当地来说是双赢的。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人流,人流带动消费。在这1公里的路旁,沿街商铺开起了餐饮店、药店、超市……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溪州村的小微产业园不仅福源路这一隅,数字卫浴、万洋众创、奥飞智能等小微产业园也纷纷在此落地。“筑巢引得凤凰来”,众多小微产业园的建成,吸引了更多外来企业入驻,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数以万计。

走村入户 | 微产业园托起“共富梦”

企业入驻小微产业园了,要怎么留得住?为此,村里也花了不少心思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春节后开工不久,一家企业管理人员的孩子要在本地入学,距离开学仅有一天,他们很着急。村党委书记徐裕章立即与学校沟通,特事特办,让管理人员的孩子能够按时入学。

目前,溪州村正联合乡贤、爱心人士、各企业拟成立慈善教育基金会。此外,不少企业还捐资帮助村里,定期开展慰问孤寡老人、资助困难学生等公益活动。不禁让人感叹,这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付出。

如今,到小微产业园务工已经成为溪州村村民重要的就业渠道。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日子滋润了,心里更甜了……

THE END

记者:李贵灵 黄奕群 通讯员:康婷婷 黄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