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作者:慢慢失忆

敏感的女子能从花信里感知生命的信息——从花期短暂感知青春短促,从花开花落感知世事无常,所以她们爱花、惜花。爱花即是爱己,惜花即是惜青春,《红楼梦》里埋香冢、泣残红,葬花的颦儿正是天造万物里极具性灵的一个。

女人的一生恰如一朵花从开到落的过程。

《漱玉词》中处处有花的姿容、花的魂魄。李清照以一颗玲珑心写那些陪伴她走过青春和人生的花儿,而那些花儿正是她生命的缩影。在似水流年里,这些花儿让她欢喜、忧愁,而她亦是一朵与众不同的花,一朵历经红尘劫的花。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李清照笔下的梅:此花不与群花比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渔家傲》

她站在暗影重重的一角,观望着这一世风月,默默地感知到了那春信已至,纵使这世界依然白雪皑皑、处处冰霜。爱上一件物与爱上一个人本没有区别,可以是经年酝酿的情意,也可以是一瞬间的相遇。她无法对独占春首的梅花熟视无睹。

李清照一生钟爱梅花,她写梅花的词也最多,时间跨度从少女时代到老年,爱梅之情长达一生。在这首格调明朗、清新的《渔家傲》中,那梅如同娇羞的少女,娇媚旖旎,却又仿佛暗藏不可思议的力量。是的,雪天里凌寒开放、覆盖着白雪的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高洁绝尘,它那香气馥郁的面庞半露半隐,柔美又娇丽,静立在琼枝端处,那是只有美人出浴才能拥有的美,着一身新装,洗尽铅华,玉洁冰清,她无法不去爱它。

可能大自然对梅花情有独钟,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傲然吐蕊,暗香浮动,越发显示出冰清玉洁的秉性、气质。此时此地,月朗星稀,夜色朦胧,仿佛一切的景致都在与之映照,为之衬托。既然连化育万物的造物者都格外宠爱梅花,就让我们给金樽倒满美酒,趁着浓浓酒兴,一同来观赏这月下初放的梅花吧。不要怕醉了,要知道那百花之中谁能与这梅花相比呢?这一夜,它在她的眼里非比寻常。她赏花,也赏读着此时此刻自己心底的情愫,她知道她会从它的身上看出来一些什么,那是生命里的孤标傲世,她知道它是不一样的,她也知道自己是不一样的。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这首咏梅词极具少女李清照卓然独立、孤高不群的个性与气质。外意写梅,内意写人,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李清照总是如此擅长将情意融入她眼目之下的一草一木,深情流转却又不动声色,如此稳妥。南朝齐梁诗人何逊在《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中写道:“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梅花开于冬春之交,总是最能惊醒人的时间意识,在这时刻清醒地守望,不偏不倚地提醒着人们人世来往。梅花在国人的观念里被赋予了太多的生命意象,孤独、傲世、殊胜。“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所以梅花又称“东风第一枝”。李清照在自己的喜好里选择了它,以此来匹配自己的意志。

在李清照笔下,凌寒吐艳的梅花是一个有生命的美人。晚唐诗人韦庄将美人比做梅花:“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何其美艳高洁。明代高启《梅花》诗有云:“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月下梅花之状又何其高洁绝尘。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华绝世,对生活充满了热烈的憧憬和向往,她笔下的文字充满了青春生命热烈、奔放的活力,而她也活成了一枝梅花,以红颜女儿身来经历她的红尘劫。正如李清照故居门口悬挂的那副楹联所写:与青莲后主齐名,词坛载誉称三李;同绿绮梅花做伴,杏靥含愁寂半生。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卓尔不群的梅,纵然已是玉瘦,却也抵不过它的肆意浓香,可惜已经错过花期,一任好时光,残落满地。长江之滨,楚地南天有楼馆亭台。举目眺望,梅树琳琅。凭栏放眼远望,她蓦地觉着这昼日太清冷、太漫长,便信手卷弄着低垂的翠色帷帘,此时此地,娴静里应有惆怅。有客拜访,她为客人斟满酒,良友相聚,自当达旦畅饮。她利索地收起霖霪情绪,与亲朋纵歌抒怀,水流云断。她之所以殊胜于其他女子,除了卓绝的才情、芳洁的人格,还有她性格里的坦荡、利落与狷介。时而婉约,时而豪放,这就是李清照的磊落与光明。醉意阑珊时,她猛然再一次瞥见了它,南边向阳枝头上的梅依旧令她喜爱至极,这春意已渐次阑珊,若不趁着方开未谢攀折供插,那份疏梅冷香怕是要稍纵即逝了。切莫等待,徒留冷香枯萎时再惆怅流连。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漱玉词》中有十五首写到梅花,其中有六首是专门咏梅的。李清照和梅是灵犀相通的,纵然心中有百般惆怅,亦不愿做半分的吐露。她可以绵软如絮,亦能刚硬如铁,这首咏梅词《殢人娇》写得极为含蓄。古人赏梅讲究“四贵”: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而不贵其开。她在词作里对梅花意象的塑造融合了自己在不同生活时期的独特体验,对梅花的描述刻进了她内心的跌宕与大时代变迁的印迹。纵然词婉,但也是可以提炼归纳出来的。

这时的李清照已经历了大苦大难,有了一种特别的能量,具备了万事泰定的技法,吞吐自如,旁人是看不出她淡然一笑背后所藏匿的汹涌澎湃的。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李清照笔下的银杏:玉骨冰肌未肯枯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借物咏情,借双银杏之被采,离开母体,来表达自己与丈夫赵明诚在战乱中背井离乡,流落于江湖,却心心相印、忠贞不屈的情怀。

双银杏,就是并蒂而生的银杏。论风度气韵、形象仪态,银杏算不上高贵华丽,然而,和它相比,就算是酒樽前耀眼的柑橘都稍嫌逊色、甘拜下风了。离开树枝流落于江湖的双银杏,无人怜惜,却依旧玉洁冰清,坚守自我,不肯枯萎。词中“玉肌冰骨”指忠贞的品格、高洁的志向;“未肯枯”表示不放弃理想、不屈服于乱世的文人风骨。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接着她又写道:是谁摘下了这并蒂连枝的银杏?这两颗银杏虽被摘下,却连在一起,相依相偎,亲密无间。这也和易安居士眼前的情况有些相似——两个有情人被迫离开了家乡,但好在能相互依偎。

结尾句“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使用了“谐音”,“新”字的谐音是“心”,表示夫妻同心。易安居士亲手掰开这并蒂的银杏,与夫君分享,一人一颗,情意甚浓,吟颂它的甘美清新,彼此将滋味与情意珍藏在心间。

这一首《瑞鹧鸪·双银杏》大约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当她历经流离转徙来到江宁与赵明诚相聚,必定需要一段时间来平静内心的波澜。在来到江宁之前,她独自颠簸,历经艰辛,加之当年赵明诚重返仕途在莱州任知州时,亦曾一度因为李清照没有为他诞育子女,而蓄养侍妾歌姬冷淡疏离她。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李清照笔下的白菊:恨萧萧无情风雨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人生惆怅如长梦,秋风黄花终归醒,年华似水,心如素简,人淡如菊。李清照这首词是《漱玉词》中最长的一首慢词。黄叶纷飞的季节,白菊开花了,素白的花丝在微寒的空气里轻轻摆动,让人忧伤的夜晚又一次降临,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

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笔下的那些花儿

寒秋,帘幕低垂,疾风骤雨。她担心庭院中的丛丛白菊花会被潇潇风雨无情摧损。可早上醒来,看到遭到风雨摧残后的白菊依然美好,李清照心动了,她铺开纸张带着意气一口气写下一首长长的词。这首词一改往日恬淡的风格,众多的历史典故在她胸中化为种种具象事物,信手拈来,随意挥洒。

白菊化为一位绝代佳人,既不像唐时的杨贵妃醉酒后的绯红脸庞,回头一笑百媚生,也不像东汉权臣梁冀之妻、色美而善作妖态的孙寿描成纤细弯曲的愁眉,丰姿媚人;而贾充女儿私赠情人韩寿的奇香异馨,还有徐娘半面妆上所涂抹的白粉,更不能与白菊相比。细细看来,屈原和陶渊明那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酴醾(酴醾即荼蘼花,花黄如酒,开于春末)。秋天将尽,白菊越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对人间的无限依恋。你看它似忧愁凝聚,犹如郑交甫在汉皋遗落多情仙子所赠的玉佩;似洒下一掬清泪,如班婕妤被汉成帝冷落而在团扇上挥翰题诗。白菊享受过明月清风的日子,也经受了浓雾秋雨的时刻,是老天偏要让这白菊在日益憔悴中瘦损芳姿呵,我纵然怜惜她的姿容和高洁,但不知此后它还能在人间留下多少时候。唉!只要这白菊还风姿犹存,又何须再去追忆那泽畔行吟的高风和东篱菊花的情怀呢?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其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赏此花,如对隐逸高士,香淡风微,清芬酝藉,不减于酴醾。

#精品长文创作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