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款新车将在今年上市,比亚迪发起第一波价格战:“淘汰赛来了”

202款新车将在今年上市,比亚迪发起第一波价格战:“淘汰赛来了”

腾讯新闻《远光灯》 作者 郭亦非 刘坎

2月21日上午,尽管积雪仍未化干,地面泥泞不堪,位于北京海淀一家比亚迪4S店,看车的人依旧络绎不绝——他们大多都是冲着秦PLUS荣耀版这款插混新车而来。

相比于去年喊出“油电同价”、起售价杀至10万以内的秦冠军版,比亚迪这次放出的豪言是“电比油低”,并将两款主力插电混动轿车的起售价直接下调到7.98万元,

一位门店销售经理对腾讯新闻《远光灯》表示,周一(2月19日)至今刚上市两天,店里宣传页的价格还没来得及更新,就已经卖出去10多台,基本都是选择秦PLUS荣耀版最低配。“这车就是用来走量的,白色和灰色有现车,可以直接提。”

对于开年这波价格战,比亚迪集团品牌总经理李云飞在微博解读称,“得益于比亚迪的规模化效应及全产业链优势(上游至零部件和总成,下游有金融保险和销服),我们插电混动的价格可以做到比同级燃油车还要低。这枚扔向燃油车市场的‘双核弹’,将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市场的变动往往随着头部的微调而剧变,内卷之下,众多车企开始跟进。截止到2月21日,据腾讯新闻《远光灯》不完全统计,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吉利、零跑、深蓝,也陆续用降价来迎合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开年第一波降价,战火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内的A级混动车型。这片市场曾经的霸主是合资品牌入门级燃油车,包括大众朗逸与速腾、日产轩逸、一汽丰田卡罗拉等。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腾讯新闻《远光灯》分析称,在智能驾驶还未大规模落地之前,性价比仍是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对决的最关键要素。插混更接近于燃油车,可比性更强,大幅降低A级家轿价格,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都试图挤压传统燃油车而做大做强新能源车。

为何是比亚迪打响龙年降价第一枪?

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对特斯拉超越后,比亚迪成为全球名副其实最大的新能源车企,销量高达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

若根据市场传言450万辆的2024年销量目标来算,其平均每月的销量要达到37.2万辆,而这是比亚迪在过去从未达到过的销量高度。

从开年1月的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算不上突出。当月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0.10万辆,尽管同比增长了33.87%,但环比却下滑了40.92%。而2月期间,又要面临春节长假的放空,月度销售压力自然会增大。

降价,这个眼下最直接有效刺激市场的“良药”必然被再次激活。零部件巨头博世统计称,2023年车企整体折扣幅度已达到15%。

“秦”作为比亚迪旗下最畅销的车型,整个秦家族在2023年的总销量超过了48万辆,占全部车型总销量的16%。这不仅成功围剿了曾经“家用老三样”(日产轩逸、大众朗逸、丰田卡罗拉)的市场份额,也夺得了中国家轿市场的销冠。

平安证券研报判断称,2024 年新能源车的增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10-20万元的插混车以及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车。

“各个车企对今年整体大盘增长速度信心不够,新车型上市加快的前提下,谁先动手就有先发优势。”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张君毅告诉腾讯新闻《远光灯》。

他认为,比亚迪有垂直整合优势,受原材料影响较少,有底气和有动力打价格战,用新能源车型竞争燃油车价格,市占率是重要考虑因素,只有足够的销量才能支撑产能推进。很多主流传统车企第一时间跟进降价,他们内部决策并没有新势力那么快,也说明其实内部已经准备很久了,只是在看时机。

实际上,比亚迪旗下产品内部竞争也在加剧。

作为兄弟品牌,与秦一同降价的驱逐舰05荣耀版销量仍未显现。上述王朝网隔壁海洋网门店的一位销售人士坦言,驱逐舰上市两天目前还没啥销量,两款车虽然在价格和配置没啥区别,但驱逐舰品牌和名气比秦差得太远。

202款新车鏖战2024年,淘汰赛来了

“整天讲产品差异化与众不同,讲用户体验,但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一个非免费产品里,价格是最重要的差异化。”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在微博上称。他负责的五菱星光插混车型也在跟进降价,由10.58万元调整为9.98万元。

内卷加剧的乘用车市场,车海战术盛行,每个价格带都挤满了各色产品,一旦价格有风吹草动,直接就波及到竞品,形成连锁反应,更多自主和新势力品牌也加速离开牌桌。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价格战”预计会持续扩大。2月23日,比亚迪海豚荣耀版也将上市,市场预计会进一步降低购买门槛;随后将在2月28日上市的新款汉DM-i、新款唐DM-i车型,在售价上也都有望进一步下探。

以海豚为例,目前其售价11.68万元-13.98万元,一旦新款车型价格下调,本田飞度、大众POLO等一众燃油车对手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逐步缩小,庞大的传统产能与逐步萎缩的燃油车市场矛盾带来更激烈的价格战。规模决定成本和企业生存状态,多数厂商优先保份额,必然形成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撰文称。

他举例称,电池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40%左右,前两年碳酸锂价格暴涨到近60万元/吨后逐步回落,近期下跌至10万元以下,为整体成本的下降创造了空间。

2024年是个车市大年,据不完全统计,将有202款新车上市。市场增速放缓,对手倒下之前,价格战是必然选择。

腾势品牌总经理赵长江此前曾对腾讯新闻《远光灯》判断称,今明两年依然会有价格战,但市场头部化越来越聚焦,前10的品牌会占到80%、90%的市场份额,前10款明星车型可能会占到50%以上市场,“我觉得淘汰赛开始要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