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十岁,我又重新看起了专业书

作者:独行草
四十岁,我又重新看起了专业书

​15年前,我刚四十岁。

当时觉到很老,现在看来,其实那时我还年轻。

我们来到滨湖,一段崭新的生活开始了。

学校又要我带竞赛班。

没有办法,于是我又找出尖封多年的专业书,从第一页翻看起来。

给学生辅导竞赛,一开始,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枯燥,那就先给学生辅导动物学吧。

刘凌云的《普通动物学》书太厚,讲得也太多,好多考试也是不考的。

左仰贤的《动物生物学教程》也太薄,好多内容也没有讲透。

只是把两本书搭配起来看,把重要的内容理出来,写成一条条的,然后讲给学生的时候也方便。

唉呀,头有一点痛,看着看着,我竟然感觉有点不知所云。

我真的老了么,我真的过了看书的时期么?

当年考研究时,我记忆力惊人,一个月竟记背住了三千个研究词汇,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

好多年纪和我差不多大的同事都对我这么说:

不行了,人一上了年纪了,就一个字也看不进了!

四十岁,我又重新看起了专业书

​不行,我得咬咬牙,我现在还不能老说自己老。

可是该死的生物却有那么东西要记。

利什曼原虫能引起黑热病,传播者是白岭子。

锥虫能引起非洲人的昏睡病,传播者是采采蝇。

疟原虫侵入人体后会分为好几个阶段,红细胞前期、红细胞内期还有红细胞内期。

各种图形,各种流程图,还有乱七八糟的文字搅在一起,真是叫人头昏。

还是做一点配套的题目吧。

教学生时,我们强调要记与练结合。

那我自己学习时,也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做题。

学生物没有什么窍门,就是两个字:记!练!

四十岁,我又重新看起了专业书

​这一本《动物学学习指导》,还是我在科大带学生做实验时买的。

那还是在三孝口老校,我带的两位学生进入了省队。

他们就要面临全国比赛。

全国比赛要考实验。

我的研究生同学在科大当教授,我就把两位学生送到他的分子生物实验室。

跑跑DNA,做做PCR。

搞搞垂直板。

我没有什么事,就在科大校园转来转去。

学生做实验时,没有事时,在科大校园里转来转去。

有一家专业书店,里面竟然有这样一本书。

我很是惊奇。

动物学的习题书是极少见的。

于是我就买回一本。

一直没有看,现在拿出来翻看。

一看说明,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南。

研究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有的学校的考研变得越来越容易。

考试出的专业课的题,竟比自学考试的还要简单。

不容易不行,不容易就没有人考了。

大校里的教授就会招不到学生,就没有学生带。

四十岁,我又重新看起了专业书

​还是做题能醒人的神经细胞。

不好,怎么错这么多呀。

没有关系,学生又没有看见。

这也不妨碍我在学生面前装学问。

当老师的总是喜欢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会的一面。

自己不会的就会藏起来。

什么博学,知识型的教师,都是假的。

出一份试题,让老师与学生同时考,老师考不过学生。

老师是来教书的,又不是来考试的。

哟,多细胞生物的产生还有许多假说呢。

群体学说、合胞体学说、扁囊胚虫学说还有共生学说。

现在人们比较支持的是群体学说中的梅契尼柯夫的吞噬学说。

好多单细胞群体排成一个圈。

有的个体钻了进去就形成了内胚层。

于是多细胞的生物就这样产生了。

以前我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总是跳过去不看。

想不到静下心来看,还真长了学问。

四十岁,我又重新看起了专业书

​有人说书越看越薄。

有人说书越看越厚。

这是不是从两个不同层面看问题?

每看一次,书里的一部分的内容就会进入你的大脑,书就变薄了。

每看一次,你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你会有许多新的体会,你会获得许多新知识。

温故而知新,这也许就是说得是书越看厚了。

书摊放在桌面,白白的纸发出阵阵的香味。

我如同一个小学生,一边看,一边记笔记。

钢笔尖在纸上沙沙地响。

唉,我这一辈子就是伏案读书的命。

妻说过,看看你的付出,再看看你的收获,真是不能划等号。

可我不这么看,我也收获了。

收获了充实,收获了宁静。

朝闻道,夕可死也。

不知不觉,我坐在这儿静静看书已经两三个小时了。

笔记也记了好几张纸。

哦,中午了,我要准备午饭了。

不然,孩子,和孩子她妈回来了没有饭吃,她们就要吃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