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作者:墨斗史记

在1950年的朝鲜半岛上,一场以力量和信念为背景的历史巨变正在悄然铺开。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展现了其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军事力量。正是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行为,不仅为国家赢得了尊重,也重塑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认知。

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面对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队的威胁与进逼,国际上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抱有各种猜疑和不信任。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中国是否会出兵支援朝鲜也持保留态度。此时,美军远东司令部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言论,更是将紧张气氛推向高潮。他公开威胁说:“如果中国敢于出兵,我将让中国回到石器时代,使鸭绿江血流成河。”这番言论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巨大震动,西方国家甚至将中国的抗议声音视作笑料。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然而,1950年9月15日,朝鲜战争的形势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在仁川实施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成功切割了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人民军的进攻线,使之陷入严重的困境。朝鲜人民军一路败退,士气全无,直至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壮志凌云地跨过边境,进入朝鲜战场,这一举动为朝鲜战局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5日,彭德怀将军率领的2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们,在朝鲜西部战线展开了对美军的首次大规模正面战斗,成功将之前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打退至临津江以南,有效遏制了联合国军的北进脚步。

随后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0月25日和27日,东西两线同时发起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其中在长津湖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和高度的战术智慧,成功将美军第7师和被誉为“王牌”的陆战一师围困于所谓的“口袋阵地”。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对中国军队能力的一次大展现,也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不凡实力。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这些战役的成功,尤其是长津湖之战的辉煌,彻底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陆军能力的旧有看法,成为新中国军队的重要转折点。即便是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军队的实力。而麦克阿瑟,这位曾经对中国军队傲慢无比的美国将军,也不得不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承认,自己正在与一支非同寻常的强大军队作战。

1951年初,随着第三次战役的展开,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成功攻占了韩国首都汉城,更是一度深入到联合国军后方的三七线。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不仅仅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更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震撼。

直到1951年6月,经过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依然牢牢控制着三八线,这标志着战争又回到了双方内战之前的军事状态。对于联合国军来说,之前所取得的所有优势都已丧失。这一结果,无疑是对那些过于自信的国际力量的沉重打击。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此时,联合国军的司令——那位自诩为“老兵”的五星上将,已经黯然离开远东战场,返回美国。他的傲慢与自负,最终换来了无法抹去的羞辱。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将军,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精神意志面前,再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显得无足轻重。

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的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对此评论道:“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他们虽然在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但在斗志、勇气方面,却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这一评价,无疑是对中国军队精神面貌的最高赞誉。

毛泽东对这场战争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钢多气少,我们气多钢少。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番话,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更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洞察。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战争的最终结果,让整个西方社会都感到震惊。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拥有绝对制空权、制海权和军事装备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会败给装备简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结果,不仅是对物质力量的挑战,更是对精神力量的肯定。

日本作为一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对中国军队的这一表现尤为关注。他们曾在近代历史中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中国军队的认知也是基于长期的战争经验。但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其不屈的斗志和卓越的战术智慧,彻底颠覆了日本人的预期。

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对中国的军事介入表示了极大的惊讶和担忧。他们原本认定的“中国必败”观点,很快就在第二次战役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长津湖之战成为转折点,美军王牌陆战一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包围,这一战役的结果令英国等西方国家震惊。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评价说:“中国志愿军依靠骡马化部队战胜了美军的机械化部队,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高昂的士气,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能力的固有偏见。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战争的发展至此,英国政府开始强烈呼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尽快结束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将有限的军事资源重新集中到欧洲以应对苏联的威胁。英国牛津大学的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在《清长之战》一书中指出:“中国从这场胜利中跃升为一个不可轻视的世界大国。”

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初,美国国内的舆论场如同战场上的炮火,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充斥着对“民主”和“自由”的颂扬,同时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自己军事技术的先进性。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军在朝鲜半岛上的战略目标始终未能实现,他们未能全面占领朝鲜半岛,反复在战场上受挫,屡遭败退,这与战前的豪言壮语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别是美军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他在战场上的挫败让他极度不满,甚至多次提出要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他试图复制在二战对日本的核打击,以美军的技术优势彻底压倒对手。但这种几近疯狂的建议,不仅未被采纳,反而暴露了美军在战场上的困境和无力。最终,这导致了杜鲁门总统对麦克阿瑟的解职,将其召回美国,这一决定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震动。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当停战协议的消息传回美国时,本应成为头版新闻的这一重大事件,在美国媒体中却遭遇了冷处理。大多数媒体选择了沉默,或是在报纸的隐蔽角落匆匆提及,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华盛顿邮报》在其报纸的不显眼位置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华盛顿以一种冷淡的态度面对这一切,接受了停战的事实。整个城市平静异常,没有任何庆祝的氛围。”而《纽约时报》在提及这场战争时,也只是简短地记录了:“美国在朝鲜经历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对抗北朝鲜的胜利,另一场则是面对中国的失败。”

这种媒体的表现不仅反映了美国社会对朝鲜战争结束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一种国内对战争成败的不愿正视。美国民众对于远在东亚的战争,既有期待也有忧虑,战争的最终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全面胜利,而是让美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力量和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美国军界对战争结果感到不甘和无奈,然而,对于在朝鲜一线战斗的美军士兵而言,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他们可以回家,尽管许多人对于为何要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感到困惑。美国学者约瑟夫·格登在其著作《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中提到:“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凯旋而归的战争,很多美国人都希望能从记忆中抹去这段历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在东方阵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斯大林认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将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战后,苏联对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越南的胡志明也多次请求中国提供军事支持。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对毛泽东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崇拜。

抗美援朝结束后,各国真实反应:美国选择忘却,英国评价最诚恳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捍卫,也是与屈辱历史告别的标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欺凌和侵略,抗美援朝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标签,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尽管有些人试图质疑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牺牲和努力,想要否定中国为和平所付出的努力,但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所作的贡献是不容否认的。中国的这一战,不仅是对外部威胁的有力回击,也是对国家自信和骄傲的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