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作者:七一客户端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春节返乡,我回到了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团圆之余,常听到的话就是,“来镇上参观红色旅游的人太多了”“家里的农场品可以通过直播卖了”“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印象里,过年期间,很多人不是呆在家里,就是外出到大景区旅游,今年为什么来老家这个红色小镇参观旅游的人会多起来?村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和都在谈直播?

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一些村民,找到直播“网红”和返乡的年轻人,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红色旅游饭”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春节期间,走进位于瞿家湾镇中心的红色老街,《洪湖水浪打浪》这首熟悉的旋律一直在耳边回荡。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在老街,斑驳的青石板路,黑瓦白墙的徽派老屋,顺着弯曲的街道延伸开来。

百年老街,风貌如昨。道路两旁,龙凤喜饼、篾匠铺……曾经繁华的商户店铺,在前几年重新开启,店铺装饰尽最大限度还原旧时面貌,入驻商家依旧从事着当年的行当。

瞿家湾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战斗过,昔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坐落在这条饱经沧桑的老街上,这条老街现存革命旧遗址39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今天上午已经接待了600多位游客,这不,刚为一些游客介绍完这里的红色故事,预计今天来参观的游客超过1000人。”大年初二,老街来了很多游客,年过六旬的讲解员瞿兆利,嗓音已经沙哑,但精神依然抖擞。

革命老区的精神,也感召着本地青年返乡。红色基因植入血脉,鼓舞他们为这片红色热土奉献光和热。

90后青年瞿伟,在这条老街出生,然后成长。后来老街统一规划后,他们家搬到了与老街一河之隔的地方。几年前,老街店铺重新开启,他又回来经营起了铺子,并当起了志愿讲解员。

“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如今每天置身老街,听着讲解员扩音器里传出的那一个个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耳濡目染,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 瞿伟说。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日渐红火的红色旅游,带动镇上很多村民吃上“旅游饭”。春节期间,景区门口的商户们很是忙碌。

“今年过年来我们这里游玩的人太多了,洪湖藕粉、洪湖莲子还有刁子(一种小鱼)、刺泥鳅等特产,一摆出来就被游客买空了。”小商贩瞿丽笑得合不拢嘴。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家乡瞿家湾小镇坐拥独特的红色教育和文化资源,除了让百姓吃上“旅游饭”,增加收入外,很多人也在思考:如何将这张红色名片擦得更亮?

“目前除了已经开业的商铺,还有一些新商户已经签约。部分商铺将沿用旧时的店名,开设西饼铺、糖果铺、酒铺等,让游客享受更好的沉浸式、情境化体验。同时,还将增加‘夜节、夜宿、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六大主题场景,创造夜游良好体验。”教育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目前,瞿家湾正升级打造红色小镇,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建设红色培训中心和红色展区,并借助多种科技手段演“活”红色历史。

届时,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瞿家湾,访老街、逛展区,真正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村民们的日子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不务正业”的她直播带货上春晚

春节前夕,镇里的“网红”赵聪因为参加了市里的春节联合晚会,成为整个春节大家一直讨论的焦点。

赵聪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在武汉工作了几年,然后在2018年毅然放弃武汉的工作,选择回到老家干起电商,卖起了老家的莲藕。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刚回来时,村民们对电商依然感到陌生,赵聪每天拿着手机拍摄视频,亲戚朋友都觉得她不务正业。村里的很多村民也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话语间充满了嘲讽。作为同村人,这些村民凑在一起,就开始了八卦:“看赵聪这个(伢),原来在大城市上班,这不,混不下去了,就跑回来了。”

这让赵聪的父母很是怄气了一段时间,但又无处发泄,只能生赵聪的气。但赵聪根本顾不上这些。

一开始,赵聪跟她表弟一起开了一家网店,售卖洪湖的莲蓬、菱角等农产品。不过2020年,网店倒闭了。此时,短视频成为新的风口,不少人开始尝试直播。两人商量后,赵聪也开始在抖音上直播带货,继续售卖洪湖的农产品。看着别人带货出单很多,成绩满满,赵聪也是信心十足。

准备好了以后,就开始了直播。赵聪的直播间就是藕塘。她站在藕塘里,一边直播,一边介绍要售卖的莲蓬。彼时的藕塘,正是荷叶满塘,开满荷花和长满莲蓬的时候,煞是好看。

但就是这样的好景色,赵聪在前面几个月,硬是每天只有几个或者几十个人观看,有时候一天下来一单也卖不出去,这让她满心失望,甚至有些心灰意冷。“打击挺大的,那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开启直播,一直在后悔是不是不该从深圳回来。”赵聪回忆。

转机发生在2020年8月的一个雨天。在藕塘里的一次直播中,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她顶着荷叶,像小时候那样擎着荷叶遮雨,从池塘对岸跑过来,衣服淋湿了,却还在“傻乎乎”开心地笑,一改以往拘谨的“台词”风,唠嗑式地对着镜头说了句“下大雨了,回不去了”,并对着镜头介绍雨后的莲子格外好吃。

这条视频传到短视频主页后,浏览量两天就达到了100万,

赵聪也顺势重启直播。正值菱角收获和莲蓬采摘的季节,她一下子卖出200多单菱角和莲蓬,信心也重新建立起来。

视频有了关注度后,销量就起来了。除了短视频,赵聪还增加了直播频次。就这样,“双管齐下”,平均下来,她一天能收获500-1000个订单,成绩斐然。2023年冬天,她还联合其他主播,一起助农直播卖莲藕,帮助家乡藕农卖出20万斤莲藕。

村民们看到直播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改变,没有人再质疑她回家没出息了。他们开始跟自己家在外工作的孩子讲赵聪的故事,年轻人的视线被拽回家乡,各式各样的直播间在藕塘落地生根。赵聪有时会感叹,3年前这里还只有自己1个人在做抖音电商,现在差不多有50个。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直播间增多也产生了连带效应,在各种农产品上市的季节,主播们涌进农户家,挖光藕塘还是供不应求,单价也随之上涨,原本5元一公斤的莲藕涨到6元一公斤,合计到一亩地里,农户可以多赚几千块。

直播电商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环境,这也更加坚定了赵聪做直播的信心和动力。

春节前夕,赵聪参加了洪湖市举办的春节联合晚会,并和其他几位带货“网红”一起登台唱歌。在台上,她说:“现在是从未有过的好光景,2024年一定要当好三农主播,继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期待书写自己的精彩故事

检测水质、捕捞甲鱼、与全国各地客户沟通洽谈……这是春节期间表哥瞿棋的工作日常。这样的日子,瞿棋已经在家乡坚持3年。

“今年开始有了盈利,春节期间的所有进账都代表着利润,甲鱼项目算是初步成功了。”这3年,37岁的瞿棋一直在向周围的村民们推荐这一项目,今年他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瞿棋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和周围村民口里“别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出国留过学,后来回国后开始在外经商。2020年,他结束生意回到村里养甲鱼。

他这个决定,和赵聪当初回来时面临的情况一样,他的父母一度也很难理解他的决定。“老人认为,把我辛苦地送到外边读书,还见识了外边的世界,为什么回到农村做这样一个‘偏门’的行业。”

瞿棋在父母和村民们的不解中租赁了鱼塘,从外地引进甲鱼苗和购买了养殖设备。

瞿棋说,乡土乡情给他带来很多温暖。为了租赁村民的几间房屋,他去村民家里与对方协商。“村民都是长辈,但是不了解这个行业,希望我‘迷途知返’。但看在我的创业决心上,又以很低的价格租给我。”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经过初期的探索,瞿棋已完全掌握了养殖经验,他准备在2024年带领乡亲和他一起做大这个产业。“我先做出样子了,他们就能放心的跟着我做了。”

春节期间,瞿棋回忆起刚返乡父母第一次问他为何回来时,他没有正面回答。他记得的是,小时候放学他和同学走在田埂上,左右邻居都是叔叔伯伯,在房前屋后他与小伙伴玩耍。

“那时候村里很热闹,如果村子变得更强,人们会愿意再搬回来,或者愿意回来看看。”瞿棋说,他的责任包括振兴家乡。

和瞿棋一样想要振兴家乡的,在村里还有包括陈鹏、周麒麟等众多青年。

新春走基层|红色小镇里的新故事

春节结束后,陈鹏就不打算再出去打工了,他在村里流转了50亩虾塘,准备养殖小龙虾。

“爸妈在家里一直养殖小龙虾,这几年这个产业越来越大了,过去在外务工一年虽然也能挣个10多万,但离家远了,照顾不到爸妈,他们年纪也大了,我明年就不走了,新流转了50亩虾塘,和他们一起干。如果顺利,挣得比在外面还多。” 陈鹏说。

周麒麟不准备再外出打工,是因为他看到了短视频带来的机遇,也想和赵聪一样,留下来做短视频和直播。

“电商直播给了我们普通人太多的机会,过去在外面工作时我对这一块也有所了解,所以回来了也不算从头再来。我准备在家里先拍一些农村短视频,增加一些流量,后面再来直播带货,我相信,回到家乡,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精彩。” 对于未来,周麒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