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作者:南宁文旅

金龙昂首迎春归,瑞气盈庭万象新。南宁的舞龙文化别具一格,具有浓郁民族色彩。

青秀区芭蕉香火龙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青秀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芭蕉香火龙舞(资料图片)

刘增璇 摄

壮族芭蕉香火龙是壮族传统民俗,主要流传于南宁市的青秀区、邕宁区、兴宁区、良庆区,以及钦州市等地,其中尤以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的壮族芭蕉香火龙习俗最具代表性。

青秀区芭蕉香火龙舞它源自壮族师公舞,以师公麒麟舞步、九罡舞步为表现形式,其舞蹈动律优美,舞蹈语汇丰富,动作节奏鲜明,后演变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舞蹈形式。

芭蕉香火龙最初制作比较简单,整条龙只是一根芭蕉杆,龙头是芭蕉根,龙尾是芭蕉叶,再插上香火而成。后来芭蕉龙逐渐发展为九节龙,取龙飞九天之意。每节以竹子编织,再用芭蕉绳捆扎,将之连成一体,再饰上芭蕉壳,扎上芭蕉叶,在龙头、龙身上密插点燃的香火——这就成了新颖别致熠熠生辉的芭蕉龙。

在舞龙活动开始前要举行设坛请圣仪式,由师公用珠砂点龙睛开光。之后,师公带上祭品等到邕江边举行迎龙仪式。开光之后开始舞龙,挨家挨户巡游祈福。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龙的主要程序有醒龙、纳礼、龙巡、播雨、除害、撒福、交合、舞乐、谢龙等,表达人们对龙的感激,祈请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每年农历的正月外,壮族芭蕉香火龙也在壮族二月二龙抬头节、三月三歌节等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进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壮族芭蕉香火龙文化活动空间。

2010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2年,青秀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

那马龙狮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威风凛凛的龙狮

龙狮指龙和狮子。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它被赋予为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功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意愿。“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古人认为,龙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因此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也自然被古人奉为“神物”“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

那马狮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

那马的龙,从龙头至龙尾长18米,共需10人舞龙。舞龙有九套十式,龙舞动时融入武术的功架,翻身舞蹈,刚劲雄健,全舞分为九套十式,即入场式、彩龙戏球、开架式、首尾穿跃、首尾潜跳、左右翻肚、单双翻肚、总体翻肚、退跳诱龙等,舞龙过程令人眼花缭乱,非常壮观。

自从有了那马龙狮舞,这里一年四季锣鼓声不断,逢年过节,龙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那马龙狮舞遂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喜庆活动之一。延至今日,那马龙狮舞虽历经三百多年,但因其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蕴蓄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身健体的功能,早已经深植于民间,大受欢迎,在新的历史时期迸发出勃勃生机。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那马龙狮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女子舞龙队

那马龙狮是广西壮族地区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是古老壮族地区壮族民间文化的遗存。那马龙狮融入欢庆与丰收,平安与吉祥,对其进行发掘、抢救和保护,对了解当地的民族节庆文化和社会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2023交卷!南宁文旅十大亮点工作,请您查收→● 龙年游“龙”景,邀“宁”来邕行运一条龙!龙行龘龘玩耍地来啦!● 走在南宁「最美沿海公路」,看到的风景到底有多绝?● 粉粉粉粉粉......我期待的不是雪,而是与你一起赏樱的冬季!是时候来南宁看樱花了→●南宁这里藏着“世外桃源”!观山景、森呼吸......感受向往的慢生活● 好 gǐng 哦!今天,这里超热闹!原来是南宁凭实力“圈粉”啊!

信息来源:南宁博物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联系小编微信:nntvdswl(添加请注明来意)

温馨提示

【在看】这样每次推送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芭蕉叶做的龙,你见过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