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作者:史源历史专栏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十分重要的一场。这场战役解放军投入100余万正规军,调动了两大作战集群: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和入关后的东北野战军主力。为了统一协调两支大军、确保作战效率,在中央军委指示下成立了平津战役“总前委”。指挥机构囊括了华北、东北解放军主要负责人,林总、罗帅、聂帅都是关键首长。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不过有点奇怪的是,聂荣臻作为华北这边的统帅,却在总前委中排名第三,次序低于林总和罗荣桓。党政军中枢领导机构,历来讲究排名次序,是非常严谨的。为何两支大军密切合作,聂帅却在总前委里面“屈居”第三呢?低于林总也就罢了,毕竟平津战役时的主力部队是东北野战军,但罗政委的排序也在聂帅之上,比较出人意料。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细细论究起来,与罗、聂二人的党内地位有很大关系。在军队里面,解放战争期间罗荣桓虽不像聂荣臻那样,担任独当一面的战区“一把手”;但党指挥枪是基本原则,1945年中共七大,罗荣桓的中央委员排位,高于聂荣臻,这个影响是很大的。事实上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共有44人,后来的共和国十大元帅全部在列:林总当时的排序就高于罗荣桓,罗荣桓又高于聂荣臻。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就连1955年9月全军授衔时,十大元帅的排名也跟上面讲到的七大中央委员顺序完全吻合,由此可见党内职务、地位的重要性,放到军队里也是一样。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与平津战役几乎同步展开的淮海战役,也是由两大野战军联手作战。华野和中野的5位主要领导组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情况与平津战役很相似。而淮海战役的总前委书记,既不是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也不是华野司令员陈毅,而是时任中共“中原局第一书记”的小平同志。原因比较清晰,邓公当时的党内职务就比两位元帅更高。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当然打仗不能僵化、教条,全看具体领导人的情况,也要结合部队实际。从解放战争后期华北、华东解放军的实力对比来看,东北野战军的两位首长领衔总前委,也是有道理的。东野在平津战役前不久,刚刚消灭47万东北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黑土地,他们是唯一一支主要靠自身军事力量,打赢战略决战的野战军,也就是后来威震全国的四野。东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定位,是各兄弟部队中最突出的,被军委和毛主席寄予厚望。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从平津战役的情况看,1948年东北我军有12个纵队入关,正规军约70万人,另有随行支前的民夫,军民总人数超过80万人;而聂荣臻的华北部队,野战军人数只有30余万,其中徐向前所部10万余人,始终在山西境内与阎锡山嫡系部队作战,没有直接投入平津前线。所以一目了然,华北我军虽是“东道主”,但在平津战役中唱主角的,还得是林罗的东北野战军。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

这一特点,在后续的战役进程中也得到印证:只有西线张家口、新保安作战的主力是华北解放军,而东线天津、核心北平,负主责的是东北野战军。当然,像聂荣臻这样军政全能的老一辈革命家,个人并不会在意所谓的排名顺序。建国后元帅授衔,林帅高居第三、罗帅排第七、聂帅则位居第九。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他只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