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奕斐专访:为什么今天爱一个人变难了?

作者:周到客户端
“走亲戚了吗?”

沈奕斐在大年初二时发出了这条“灵魂拷问”的朋友圈。

在沈奕斐B站视频的评论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便是“催婚”。有网友表示自己在春节中参与了太多次相亲,在一场又一场的相亲过程中,自己被一个又一个关键词“量化”,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产生爱情。

由于今年的春节假期和情人节“成双成对”地出现,在最近的社交媒体上,关于催婚、婚恋的话题总是频繁冲上热搜。在“这届年轻人真的不想结婚吗”的话题讨论区中,有网友评论:“不结了,结婚又没有好处。”而这条评论也是所有讨论中点赞量最高的。

对于这些抱怨的言论,沈奕斐或许比评论者看得更仔细。作为一位长期研究亲密关系的社会学学者,她将这些言论视为洞察社会情绪的窗口。除了看清这些评论写了什么,她更希望弄明白评论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评论。

曾有人将沈奕斐评价为“孤勇者”,因为她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却一直在鼓励更多人走进爱情;也因为她作为一位学者却花费大量时间在撰写脚本、录制视频。从录制课程《社会学思维爱情课》到出版书籍《什么样的爱值得勇敢一次》,她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还听到了很多尖锐的批评。那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定地成为“孤勇者”来为爱情正名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新闻晨报》专访沈奕斐,请这位“网络恋爱导师”在情人节这天与我们一起“谈”恋爱。

爱情新脚本VS爱情旧脚本

“你为什么不找对象”?

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面对长辈们的一轮又一轮的“灵魂拷问”。有的人选择逃避,他们宁可留在陌生的城市也不愿回到家乡;有的人开始选择“反向催婚”,他们不停地催促父母帮自己相亲,直到父母厌烦,不再主动催婚;也有的人选择来到社交媒体发一发心中的牢骚,吐糟刚刚遇见的“奇葩”相亲对象。

但要真的回答这一“灵魂拷问”,每个人可能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因为“996”,没有时间恋爱;因为身边的人都太“奇葩”了,不适合恋爱;身边的某个朋友最近可能深陷离婚的“泥潭”,让人“恐婚”“恐恋”……

无论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毋庸置疑的是,在现代社会之中,恋爱已经步入了“困难模式”中。沈奕斐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在《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中,她特意将“为什么今天爱情变难了”?作为第一课的主题。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她提出了爱情的新脚本和爱情的旧脚本这一组概念。

爱情的旧脚本强调家庭利益,个体需求在家庭面前应做出适当牺牲。在旧脚本中,结婚被视为生命中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结婚生子的年龄也被具体化,双方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让家庭变得更好;新脚本强调个人感受,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经旅途,如果婚姻能让人感觉幸福,那么婚姻才会成为人生中的一个选择。

新脚本和旧脚本之间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新脚本的恋爱和婚姻充满激情,但却充满了不稳定性。相比之下,旧脚本的婚姻更容易出现白头偕老的模范夫妻。当下,不少人的爱情脚本是新旧混杂的。他们可能既希望传统爱情中的长长久久,渴望另一半为了家庭做出改变,但又不希望自己被恋爱中的琐事束缚。但在现实之中,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只会让“恋爱模式”变得愈发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奇葩’只是对方不符合我们的爱情脚本,但是我们并没有思考过,对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沈奕斐说道。

在一期节目中,主持人问商建刚:“您认为什么是理想的太太?”沈奕斐给了丈夫一个眼神,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丈夫夸赞自己,但丈夫却没有明白沈奕斐的想法,他说道:“理想的太太就是把她当成朋友来看、当成哥们来看吧,我们会有很多话说,至于她长得怎么样就无所谓了。”

但是当主持人问沈奕斐:“您认为什么是理想的丈夫?”沈奕斐不假思索地看向丈夫,眼睛带电地说道:“就是这样子的。”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此类“送分题”很容易进行作答,沈奕斐给出的回答才是大家所期待的“标准答案”。但沈奕斐却不赞同这种观点,她坚持认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标准答案”。商建刚的回答,只是在他逻辑体系下所诞生的“最优解”。逻辑体系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给出千差万别的答案,而如何处理差异,这是属于夫妻双方从恋爱到结婚一直在进行研究的“课题”。

“我想为爱情正名”

当我们打开社交媒体时,诸如“舔狗不得好死”“恋爱脑能骂醒一个是一个”这样对爱情带有强烈抵触情绪的帖子正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这个“恐婚恐恋”逐渐成为主流的时代里,沈奕斐成了一个逆流而上的“孤勇者”,她从不惮于表达对爱的需求。

在一期视频中,沈奕斐向观众袒露:“其实我是一个非常黏人的人,商老师出差结束回家时,我只要有条件就会去接他。我每天也都会和商老师进行拥抱。”这时,有一条弹幕就直言不讳地说道:“沈老师的行为有一点像‘舔狗’。”

随后,一期名为《为什么我鼓励大家多做‘舔狗’?(被讨厌的勇气)》的视频上线了。在视频中,沈奕斐一脸无辜地说:“这和舔狗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过就是想对他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很快乐啊。”

在自己的书中,沈奕斐多次引用美国学者齐克·祖宾的观点——爱情的一大特征便是帮助伴侣的倾向。如果你正处在恋爱中,付出的多少变成了需要进行仔细计算的“商业成本”,那这可能已经违反了爱情的本质。

在电影院的银幕上,光怪陆离的影像正呈现着扣人心弦的剧情,但诸多电影都异曲同工地塑造了“渣男”的角色,而他们正在玩弄另一半的感情。许多观众走出影院时,他们可能会留下一句:“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沈奕斐也关注到这些言论,因此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中专门开设了“沈奕斐聊影视”的栏目。这并非想要为“渣男”洗白,而是为爱情正名,传递更健康的爱情观。

沈奕斐认为:“‘渣男’‘渣女’都是一种将个例扩大到群体的歧视性标签,当这些标签形成之后,它可能会让人觉得只要是男性都会具有暴力倾向、只要是漂亮的女性都会脚踩两条船。”

她的看法来源于自身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只有少数人才会做出这些很“渣”的行为。而他们的“渣”并不是因为性别,他们的行为也仅能代表部分道德品行不好的群体。

“白纸黑字见证了我们的理性”

“我们甚至也正儿八经地讨论过离婚的问题。”在结婚20周年的快问快答视频中,商建刚一脸平和地说。

沈奕斐专访:为什么今天爱一个人变难了?

沈奕斐夫妇结婚20周年的快问快答视频

刚步入婚姻时,沈奕斐和丈夫频繁地爆发冲突,反复的争吵让双方不止一次地谈到过离婚。在提及曾经的冲突时,商建刚说:“我们曾经认真地考虑过,如果我们真的离婚了,我们会再去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步入下一段婚姻,我们会不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冷静地思考后,双方都认为,即便是离了婚,他们在下一段感情中,都可能会重蹈覆辙。既然分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处理好当下。夫妻二人分别明确了自己绝对不可触碰的“雷区”,以及“踩雷”会引发的后果,可能是争吵、也可能是离婚……

情侣之间最初的相恋,可能只是多巴胺作用下的“脑袋一热”。待爱情的时钟指向相恋的第18个月时,这种带来即时幸福感的化学物质悄然分解完毕,一道“分水岭”突然挡住了每对情侣的道路。对于“桑葚CP”(“桑葚CP” 是粉丝们对沈奕斐夫妇的称呼)而言,如何迈过这道“分水岭”也耗费了两人大量的精力。

“让对方主动考虑到你的需求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我更加倾向于直接了当地提要求。”沈奕斐说道。当她提出要求之后,丈夫商建刚也会进行思考:“这个要求我能不能完成,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完成。”时间长了,夫妻便达成了默契——即使双方产生了矛盾,但在争吵之后,二人都会理性地坐下来说清楚自己的诉求。很多时候,他们还会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形成一份协议。谈及家里厚厚一沓的协议时,沈奕斐说:“感性是为了理性增加温度的,而理性是为感性保驾护航的。”

“白纸黑字的协议见证了我们的理性,但感性的缺失同样不会让人感到幸福。”停顿了一会,沈奕斐又补充说道。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逻辑和幸福的逻辑是不同的。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问题上时,更多的问题会接踵而至,但如果将目光聚焦在如何“制造”幸福上时,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忘记我们进入一段感情的初衷是什么。我们之所以会走进爱情,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幸福。”沈奕斐说道。

记者手记

不止我一个人,也曾有同行这么评价采访沈奕斐的过程:“后劲很大。”

富有逻辑的话语体系、极快的语速,这一切都让我在采访过程中脑子都处于“高速运行”的过程。但在采访完成,梳理素材时,我才恍然发现,沈奕斐的日常生活或许和我们大同小异。

沈奕斐和丈夫也时常爆发争吵、两人也时常需要为经济问题担忧、他们每天也要忙于工作,二人也会因为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等生活的琐事忙得不可开交。那究竟是什么让这对曾经差点走到离婚的夫妻依旧恩爱如初呢?我的内心不免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

于是,我试探性地询问沈奕斐:“您处理矛盾的方式是什么?”当沈奕斐说出自己有时会选择和丈夫一起书写协议来处理矛盾时,我不免有些诧异。白纸黑字,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未免有些冰冷。沈奕斐也似乎看出了我的诧异,随后说道:“看起来冰冷不重要,它能解决问题就好了啊。”

“能解决问题就好了。”这一句话在我脑海中萦绕许久。在当下的快餐式恋爱中,很多都将爱情视为能带来短暂愉悦的“消费品”。当爱情不能带来快乐时,分手、离婚便是最佳的选择。

或许所有人在面对感情问题时,都曾出现过情绪的宣泄。但在情绪冷静下来后,理性地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人却并不常见。而这对结婚23年夫妻的爱情“保鲜剂”,正是“理性”二字。也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保鲜剂”,无数网友才会感慨:“‘桑葚CP’比很多影视剧中的‘工业糖精’甜太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