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雷洪钧

V2/13/24

1. 引言

1.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是由于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与日俱增。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和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渐枯竭,传统燃油汽车所依赖的石油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燃烧石油产生的尾气排放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对大气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示意图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其采用清洁能源(如电能、氢能等)作为动力源,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优势,能够有效减少对传统石油能源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和噪音污染。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2 电能、氢能示意图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能源汽车利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源,降低了对传统石油能源的依赖,减少了石油的消耗量,缓解了能源供需紧张的问题。
其次,新能源汽车零排放、低噪音,能够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装置,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驱动电机的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加速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因此,驱动电机的发展与创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

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

表1 驱动电机关键技术要点

1 高效能性能 指在相同能源消耗下,能够实现更高的性能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
2 高速度特性 快速响应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包括高速数据传输、高频率运算等。
3 高功率密度 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大功率输出,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
44 高可靠性 提供稳定的性能和可靠的工作状态,具备长时间无故障运行的能力。
5 安全性 包括数据安全、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防护系统的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保障。
6 高度集成 实现多个功能模块的高度整合,减少器件体积、功耗和复杂度。
7 智能化 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系统智能化程度和自主决策能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包括电池技术的进步、电机控制算法的优化、材料和结构创新以及智能化和互联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同时,驱动电机技术也面临着高温环境下的散热问题、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平衡、材料可靠性和成本等挑战。进一步研究和创新驱动电机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 驱动电机类型

2.1 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它由励磁部分和转动部分组成,通过施加电流来激励励磁部分,产生磁场驱动转动部分。直流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们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和容易控制的特点。另外,直流电机在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方面表现优秀。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3 直流电机

2.2 交流电机

交流电机是利用交流电源供电,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机。它由定子和转子两个部分组成。定子是由电磁铁和绕有绕组的铁芯组成,而转子则是由磁性材料制成。

相较于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具有一些优势。

首先,交流电机的转矩特性更适合汽车的实际使用需求,能够在低速和高速下都提供较大的转矩输出。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4 三相异步电机的转矩特性曲线T=f(s)
其次,交流电机的效率相对较高,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更高,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
此外,交流电机还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噪音低等优点。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5 交流电机

在新能源汽车中,交流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都采用了交流电机作为驱动力。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交流电机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了无刷交流电机技术,在提高电机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维护成本。

2.3 永磁同步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的励磁源采用永磁体,因此不需要外部励磁电源注:励磁电源,也称为激励电源,是为了给某些设备或系统提供外部电场、磁场或电流而设计的电源设备。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6 永磁同步电机

总的来说,永磁同步电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转速范围的特点使其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2.4 开关磁阻电机

在开关磁阻电机中,定子绕组通过交流电源或者直流电源供电,定子线圈内产生磁场。转子是由可移动的磁阻材料制成,当定子线圈的磁场改变时,转子的位置也发生改变。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调整定子线圈的磁场,从而控制转子的位置和转矩。由于采用了磁阻材料作为转子的核心部件,相比传统的电动机,其质量更轻,功率密度更高,适用于对于高功率密度和轻量化要求较高的应用,如新能源汽车。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7 开关磁阻电机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装置通常采用运动控制系统来实现。通过精确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达到精确控制转子位置和转矩的目的。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波形和频率来实现不同运动状态和速度的控制。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8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装置

3. 关键技术要点

3.1 高效能性能

3.1.1 提高电机效率:

电机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 优化电机结构:通过改进电机的设计和组装方式,减少电机内部磁阻和不必要的损耗。例如,改进磁路结构,减少磁阻;优化转子结构,减少转子损耗;改善定子绕组的布置,减少电流损耗等。
2. 使用高效电机材料:选择高导磁性、低电阻的材料,减小电机内部的铜损耗和涡流损耗。比如,使用高导磁性的硅钢片来制作电机的铁心,减少磁滞损耗;使用高导电性的铜材料来制作电机的绕组,减少电阻损耗等。
3. 优化电机控制系统:使用先进的电机控制算法,根据实际负载需求调整电机的工作状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电机的效率。例如,使用矢量控制算法来控制电机的转子磁场,减少磁阻损耗;采用节能型的调速控制策略,根据负载的变化实时调整电机的转速和功率输出等。
4. 定期维护和保养:定期对电机进行清洁、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机的各个部件正常运行,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9 优化电机结构和材料

3.1.2 减少电机的损耗和能量消耗:

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进一步提高电机的能量利用率:

1. 优化电机冷却系统:通过改进散热器、冷却风扇或液冷系统等,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减少温升,降低额定功率时的损耗。
2. 应用变频器调速:将传统常规转速调节方式替换为变频器调速,可以根据实际负载需求灵活调节电机转速和功率输出,避免过大的转速调节产生的额外损耗。
3. 使用高效驱动系统:采用高效的电机驱动器,如无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等,可以提高电机的响应速度和转换效率。
4. 运行电机在最佳工作点:通过实时监测负载需求,调整电机工作点使其运行在最高效的工作区域,避免低效工作和过载运行。
5. 在电机非工作时采取节能措施:例如,在电机停机或负载较轻时,及时关闭电机或降低电机的工作频率,以降低能源消耗。

3.2 高速度特性

3.2.1 提高电机的转速范围和极限速度:

要提高电机的转速范围和极限速度,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优化电机的结构设计:通过改进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结构,减小电机的质量和阻力,提高电机的转动效率和响应速度。
2. 提高电机的转矩和转速性能:通过使用高性能的磁铁材料,如永磁材料或稀土磁体材料,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能力。同时,采用先进的电机控制算法和调速技术,实现电机的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控制。
3. 优化电机的冷却系统:改进电机的散热系统,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增加电机的长时间高负载运行能力,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4. 使用高效的电机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电机控制系统,如无感矢量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等,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实现更高速度和更宽转速范围的运行。
5. 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可以使用多电机驱动技术,在车辆的不同轮子上分别安装电机,提高车辆的整体动力性能,实现更高速的行驶。

3.2.2 减小电机的机械振动和噪音:

减小电机的机械振动和噪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电机的结构设计:通过优化电机的内部结构和减小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和共振现象,降低振动和噪音水平。
2.提升电机的平衡性能:通过精确加工和匹配平衡质量,提高电机的平衡性能,减小振动和噪音产生的可能性。
3.优化电机的转子和定子配合:通过优化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的配合关系,减少摩擦和振动,降低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4.采用减振材料和结构:在电机的外部、内部或连接部分使用减振材料,如橡胶垫片、减振螺栓等,可以有效阻尼振动和减小噪音。
  1. 改进电机的冷却系统:通过改进电机的冷却系统,提供足够的散热量,减少电机的过热现象,减少噪音和振动产生的可能性。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10 电机的冷却系统

3.3 高功率密度

3.3.1 提高电机的功率输出能力:

要减小电机的机械振动和噪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电机的结构设计:优化电机的内部结构,减小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减少机械振动和共振现象,从而降低振动和噪音水平。
2.提高电机的平衡性能:通过精确加工和进行平衡校正,提高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的配平衡质量,减小不平衡振动,降低噪音和振动水平。
3.优化电机的轴承设计:选用高精度、低摩擦、低噪音的轴承,减小电机运转时的摩擦和振动。
4.使用减振材料和结构设计:在电机外部、内部或连接部分使用减振材料、减振垫片、减振螺栓等,有效阻尼振动和减小噪音。
5.改进电机的冷却系统:优化电机的冷却系统,提高散热能力,避免电机过热,减轻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减小电机的机械振动和噪音水平,提升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3.3.2 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3.3.2 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采用高效轻量化材料,优化电机结构,降低电机的体积和重量。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使用高效轻量化材料:选择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的铝合金或复合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铁质材料。这样可以降低电机的自重,从而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雷洪钧: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
图11 铝合金或复合材料
2. 优化电机结构:通过改进电机的设计和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部件和材料的使用。例如,采用集成式设计,将不同的部件集成到一个单一的组件中,以减少组件数量和整体体积。
3. 采用高效磁场设计:优化电机的磁场结构,提高磁场密度,可以在相同功率输出的情况下减小磁铁的体积和重量。
4. 使用高效散热技术:通过改善电机的散热系统,提高散热效率,可以减小散热器的尺寸和重量,从而降低整个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3.4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3.4.1 提高电机的整体结构和材料的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结构设计优化:进行结构模拟和优化,以降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和振动。采用更坚固的连接件和支撑结构,增加电机的整体稳定性。
2. 选用高可靠性材料: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材料,以减少材料的老化和失效。同时,要考虑材料的导热性和绝缘性能,以确保电机在高温或潮湿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3. 加强绝缘保护:在电机内部采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以防止电气击穿和绝缘老化。此外,还可以增加外部保护措施,如防尘罩、防水罩等,以提高电机的耐用性。
4. 严格的质量控制: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原材料和制造过程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每个电机都应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包括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和耐久性测试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电机的整体结构和材料的可靠性,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对于各种应用场景,特别是对于关键设备和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3.4.2 提供电机过热保护和电路保护功能:

为了提供电机过热保护和电路保护功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安装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机的关键部位,如电机绕组和轴承等位置,用于实时监测电机的温度变化。当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传感器会发出警报信号或触发相应的保护措施。
2. 安装电路保护装置:电路保护装置可以监测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电流过载、短路或欠压等,保护装置可以立即切断电源,以避免电机过热或电路故障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3. 及时检测和报警: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电路保护装置的监测与反馈,及时检测到电机过热和电路故障问题,并发出警报信号,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和维修。
4. 检修和维护:定期对电机进行检修和维护,包括清洁电机内部和外部的积尘,检查电机线路的接触是否良好,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行,以减少电机过热和故障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的组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提供电机过热保护和电路保护功能,保证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3.4.3 减小电机故障和损坏的风险:

为了减小电机故障和损坏的风险,可以给出以下建议:

1. 定期维护保养:按照电机制造商的要求,定期对电机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电机外壳、紧固螺栓,检查电机轴承的润滑情况,排除电机内部的积尘等。
2. 定期检查电机线路:定期检查电机的电源线路和控制线路是否正常,包括检查电缆连接是否松动,电机绕组是否存在损坏或断线等。
3. 安装过载保护装置:根据电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环境,安装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当电机超出额定负载时,能及时切断电源,避免电机过热和损坏。
4. 使用电压稳定器:若使用的电源电压波动较大,可以考虑安装电压稳定器来保护电机,稳定供电,避免电机因电压波动而受损。
5. 进行定期故障诊断:定期使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对电机进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并解决电机问题,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通过加强电机的维护保养和故障诊断,我们能够提早发现并解决电机问题,降低电机故障和损坏的风险。这将有助于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3.5 高度集成和智能化

3.5.1 提供电机的自动化控制和调节功能:

1. 定期维护保养: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这包括清洁电机外壳、检查和润滑轴承等。
2. 定期检查电机线路:检查电机的电线路和控制线路是否正常是必要的。松动的连接和损坏的线路可能导致电机故障和损坏。
3. 安装过载保护装置:安装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机超载时切断电源,防止电机过热和损坏。
4. 使用电压稳定器:电压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电机造成损害。安装电压稳定器可以保护电机免受电压波动的影响。
5. 定期故障诊断:定期进行故障诊断是检测和解决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可以帮助提早发现电机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3.5.2 实现电机与车辆系统的无缝集成:

通过将电机与其他系统如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进行无缝集成,可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综合性能和驾驶体验。

在实现无缝集成时,需要确保电机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通信。这可以通过制定一致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来实现。同时,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准调节和控制,以提供最佳的驾驶性能和能源效率。

4、发展趋势和挑战

4.1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1. 电池技术的进步: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逐渐增加,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电池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2. 电机控制算法的优化: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电机控制算法的优化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输出,从而提高整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同时,优化控制算法还可以降低能耗,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
3. 电机材料和结构的创新:通过使用新的电机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减小体积和重量。例如,采用新型材料的电机可以在相同体积下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同时减少能量损耗。
4. 智能化和互联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和互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智能充电和智能管理等功能。例如,通过车联网技术,驾驶者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的充电状态和导航路线,提高车辆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提升用户体验。
5. 能源管理和回收技术的创新:能源管理和回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创新的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和储存车辆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回收系统可以将制动能量和废热能转化为电能,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减少能源的浪费。

4.2 驱动电机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驱动电机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温环境下的散热问题:驱动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高负载、高转速运行时,对散热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电机在高温环境下的散热问题是一个挑战。
2. 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平衡:提高电机的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功率密度可以使电机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然而,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需要在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进行权衡。
3. 电机材料的可靠性和成本:电机材料的选择对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如电磁材料、绝缘材料、轴承材料等。同时,电机材料的成本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如何在寻找高性能材料的同时降低成本是一个挑战。
4. 集成与控制技术的创新:为提高电机的整体性能,需要对电机与电池、控制系统进行协同设计和优化。此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控制算法和系统架构,以实现电机与整车的高效协调和智能化控制。

总的来说,驱动电机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在于散热问题、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平衡、材料可靠性和成本,以及集成与控制技术的创新等方面。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发和创新,以推动驱动电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