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兽”的发明不到一百年,起于紫微大帝的“狮子狗”

“年兽”的发明不到一百年,起于紫微大帝的“狮子狗”

每到过年,年兽的故事就会被无数次提起: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上古怪兽,每年除夕都要出来作恶,但是它害怕巨响、红色和火光,也不喜欢整洁的环境。所以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大扫除、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以吓走“年兽”,使它无法为害。为了庆祝打败“年兽”,人们又敲锣打鼓,互称“恭喜”,欢喜自己又一次躲过了年兽,据说这便是“过年”一词的由来。

年兽的发明

然而这个故事,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疑点重重——首先故事的开头就很不中国,居然没有说明发生的年代。要知道典型的中国神话传说,总是喜欢设定一个朝代,有很多甚至要精确到年号:比如精卫填海和后羿射日设定于五帝时代,董永和七仙女则被放在汉代,月老的故事发生于唐代元和二年。而不设定时代,用模糊的long long ago开头,则是典型的西方传说套路。因此凡用这种套路开头的“中国神话”,其产生年代都非常可疑。比如《南方周末》之前就提到过,同样是“很久以前”开头的牛郎偷衣故事,就是叶圣陶在1949年以后根据戏曲编出来的。

而且讲到各种节庆神话的时候,惯例是要引用一下古诗文的。可是有谁听说过文言文版的年兽故事,或任何与年兽有关的诗句?实际上各路学者和爱好者仔细梳理文献后,一致认定年兽故事最早出现在民国。比如小说家孙玉声,于1933年发表的文章《沪壖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中说:“其有悬紫微星画轴者,画家每绘一石柱,柱上锁一似狗非狗之兽,或云是兽即天狗星,或云是兽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锁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恶,而使人不逢年患,故过年时悬此最宜。”他在1935年又在短文中提到“(年兽)似狮非狮,似狗非狗,专喜夜间食人”。

到了1939年12月31日,《申报》上又刊登了一篇《过年的传说》,作者署名为“申”,内容则更为丰富:“据说,在四千多年前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物,名叫年。这种动物很大,性喜冷,在每一年的终了,与第二年开始的那一夜,他就要出来吃人;所以,那时候的人,都是存有惧怕之人,并且没有一个方法来制阻他的活动。于是在这时,大家就把他当做一个关,就是现在所说的‘年关';又因为逃过了未被年吃掉的缘故,所以就把第二年的第一天,叫做新年。”

这篇文章发表在阳历新年前,而且也没有给出任何来源,只有一个“据说”,而“四千多年前”的时间设定更是莫名其妙。于是到了1947年的《大家》杂志中,年兽故事又变成了“古老相传,年是一种猛兽,食人伤生,残暴无比”。

根据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确定,年兽故事是在民国30年代左右忽然出现的。这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神话,恰恰是近现代的新发明。

紫微大帝的“狮子狗”

然而传说总不大可能凭空出现,年兽又是否有着更早的历史原型?

对此有学者提出,年兽很有可能来源于西藏的“念神”。“念”在藏语中本意是野羊,被神化为可以带来疾病的山神。西藏苯教经典这么描述念神:“念神占居空中光明处,但其神通显示在人间的四面八方,到处引起瘟疫之灾。外貌如一头白牦牛或野羊,有着长长的鬃毛和巨大的眼睛,口和鼻子里不断喷出大雪,拥有无比的法力,可以摧毁岩石,引发洪水。念神在山上和山谷里游荡,在石缝里、树木里和沟洫里做窝,他们很容易被人所冲犯,然后就送来疾病和死亡”。

然而这个假说实在牵强,除了发音近似,都属于凶神,念神和年兽几乎没有共同点:念神长得像牛羊,而经典的年兽形象长得像狮子;念神是山神,并不在特定季节出没,而年兽只在年关出现;念神的危害是带来疾病瘟疫和洪水,而年兽危害人间的方式主要是吃人吃牲畜;最关键的是,苯教即使在西藏也不算强势,其神话根本没有什么途径能够在民国年间突然传给汉族。

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年兽的原型很有可能是山魈。因为很多古籍都记载了,过年燃放鞭炮就是为了吓走山魈。然而山魈是一种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怪兽,长得和年也不像;另一方面以上所有民国文献,根本就没有提到放鞭炮可以吓走年兽。

而比较民国的各版年兽故事,不难看出这些报纸和杂志的文章都是在互相引用,所有的源头都指向孙玉声,难道这只是他瞎编的段子?

然而当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看孙最早的那篇文章,会发现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细节——那就是他所回忆的年兽,是来自童年时看到的紫微星画轴。并特意提到了年兽的形象,又像狮子又像狗,还被锁在了石柱上。只要我们找来几幅晚清的紫微星画轴一看,就会立刻恍然大悟——上面确实都画着一头长得像巨型狮子狗的怪兽。

紫微星故事来自道教,是道教中的天官紫微大帝,传统年画中他身边总是跟着一头天狗。与之类似的还有大禹锁蛟图:淮水神无支祈为害,大禹派兵将前往征服,反被无支祈打败。大禹又派时间神庚辰前往,淮水神被庚辰擒获。大禹下令将无支祈用铁索锁住,压在淮水龟山脚下,降住水灾。功臣庚辰后来也被视为紫微星君。此外,紫微星画轴还受到了从汉代以来就非常流行的《胡人异兽图》影响,民间工匠把他们都混为了一谈。于是到了晚清,各种年画中的紫微大帝经常长得像个胡人,而天狗也长得像个狮子狗——中国没有狮子,工匠大概也只能照着狮子狗来画。

而进入民国后,由于新文化运动,年画开始衰退,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一部分人还保留着年画中异兽形象的记忆,但已经弄不清具体来源。于是年画中的紫微星与天狗,被解读成了新型的年兽传说。

文化断层

但年兽故事的演化,到此还没有结束。1980年代,兴起了很多重新解释传统文化的“科普”,比如1980年《人民日报》刊登了《过年的传说和风俗》,文章写道:“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残食人群。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红、怕火。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

《人民日报》这一版,又在民国的基础上,增加了年兽怕红怕响的设定——这个版本后来被写入教科书,一代又一代小学生背诵之后,终于被许多现代人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事实上,过年贴红纸、放爆竹等习俗,各有其来历。如门上贴红纸,始于在门旁插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据说桃木和两位神明都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后来二神的名字逐渐改成吉祥话,就发展为春联。也有的干脆画成神像,就变成了门神。

而春节期间燃放爆竹由来也很早。最迟南宋,中国人已发明“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嘉泰会稽志》)时光流转,这些风俗沿袭至今,“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的意象已深入人心。虽说自古以来门神画和爆竹都是用来驱邪的,所驱赶的对象,却从未涉及年兽,而是之前提到的山魈。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责编 陈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