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作者:极目新闻

央视网消息:豆腐,与“兜福”谐音,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能收获更多的福气。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送福人”,看他们如何凭借看家本领,将普通的豆腐做成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

陈星星:一块灰豆腐里的匠心与乡愁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陈星星正在录制最新一期短视频,通过布依族山歌推广市级非遗豆制品制作技艺。在当地,豆腐的做法多种多样:捣碎、糅团、油炸、加入折耳根,豆腐圆子外焦里嫩。切薄块、摆盘、佐以猪耳,卤豆腐拼盘口味丰富。此外还有农家三宝、丝丝相扣、木耳豆腐等菜式。2023年,硕士毕业的陈星星,没有像乡亲们预期的那样,考个城里体面的工作,而是戴上围裙、挎上竹篮,回到群山环抱的家乡,做起了灰豆腐事业。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司空见惯的豆腐,制作起来却是一件苦差事。

陈星星:四五点钟起来做,那么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做好一锅。一锅豆腐的话只有四十块,劳作了这么多个小时你才做出这么多斤数的豆腐,其实是很辛苦的。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细细碾磨后的豆浆反复过滤,然后上锅煮沸。点卤不用盐卤,而是用贵州常见的酸汤。再将荞麦秆等植物燃烧形成的草木灰包裹住已经成型的豆腐,赋予它特殊的鲜香,个中手法都是祖传的技艺。然而在这美味背后,却是一双粗糙,满是老茧的手。

陈星星:这个热气和灰特别咬手,所以这个手的状况比较糟糕。这些茧是才破掉了,又好掉了。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陈星星的辛苦,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陈星星的父亲:我心里想(陈星星)应该去找份好的工作,既然读了那么多书。我们推了几十年的豆腐我们晓得做豆腐苦啊。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乡民 代文梅 :我们这里有些人都好像觉得不理解。觉得,哟,你看花那么多钱出去读书。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父母的劝告、外人的不理解,这些都没有动摇陈星星的决心。在她看来,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寄托着自己浓浓的乡愁。

陈星星:我通过短视频的制作来传播灰豆腐制作技艺和布依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

陈星星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灰豆腐的销路也越来越广。眼下,陈星星还在忙活着一件大事情,她亲自设计的豆腐工坊,马上就要投入生产。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陈星星:这是我自己画的灰豆腐作坊的设计图。我们之前用传统的在家里做的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豆腐的话,一天最多可能就是一两百斤的样子,那么经过我们这样的一个改进的话,一天可能能达到一两千斤的产量。

除了做豆腐、录视频,陈星星还很享受在村子里叫卖的过程。如今,她和很多村民以及农家乐的店主都成了朋友。

陈星星:人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那我就做好豆腐就够了。

骆云鑫:苦练自身手艺 激发麻辣鲜香

说到豆腐宴,那不得不提四川的经典——麻婆豆腐。在天府之国四川成都,29岁的骆云鑫炒制的麻婆豆腐征服了无视食客的味蕾。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麻婆豆腐是川渝地区常见的家常菜,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然而,要想将“麻辣酥香鲜嫩烫整”这八个特点同时激发出来,难度还真不小。将白白嫩嫩的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水中汆烫后加入炒好的调料,最后勾芡装盘。如今骆云鑫的这套“功夫”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然而刚接触厨师行业的他连葱花都不会切,豆腐更是一碰就散。

骆云鑫:刚开始做麻婆豆腐的时候勾芡勾不好,我勾出来有时候清,豆腐就不凝,一坨散的包不住芡。(有的时候)用力用狠了,豆腐就推烂了,推豆腐的时候不能回勺,只能顺着一个方向推。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麻婆豆腐要勾三道芡,头芡使豆腐入味,二道芡收汁亮油,三道最后融合。仅仅勾芡这么一步骆云鑫就整整练习了快一年。在这期间,他不断观察前辈的手艺,打磨自己的技艺。

厨师长 胡元伟:有些时候中午我们走班(休息)了,他自己在这个地方去做,自己在这个地方去钻研。

【青春匠心】豆腐“兜福” 做豆腐送福气

麻婆豆腐,麻在当头,而麻的风味就源自花椒。骆云鑫在休班的时候,经常跑去市场,一看二摸三闻四尝,好的花椒味儿马上就来。

过年期间来店里吃饭的食客更多了,骆云鑫的工作也更加的忙碌,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炒制500多盘麻婆豆腐。但看着客人们吃得开心,好评不断,他也打心底里高兴。

骆云鑫:我炒出来的菜客人都吃完了,光盘行动,我就觉发自内心的高兴。

(来源:央视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