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今年春节,4个原因,有点无奈

作者:炮炮说职场

大家好,我是炮炮,时间太快了,今天就已经是初二了,春节可以说过的飞快。不知道大家这个年过得咋样?很多人都跟我说,感觉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我确实也觉得如此,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没年味儿了呢?

为什么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今年春节,4个原因,有点无奈

原因1、物质富足了

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的东西,现在天天能吃;以前过年要托关系托人买的好吃的,现在随时网上下单,小哥就给你送到家;以前过年才能穿的新衣服,现在每天换着穿不重样。传统上的年需要一个长长的农闲季节做铺垫,更主要的是一些平常得不到的物质资源,才有感觉。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说了一段话,觉得说得太对了:

“你可以一年不买新衣服,平时吃红薯玉米充饥,做饭不放油,每周吃一次大米饭,半个月吃一次肉,不和亲朋好友打电话联系,如此坚持一年,等到了过年时候买几件新衣服,买几条鱼几只鸡20斤肉,炸一堆丸子,这年味儿自然就上来了。”

为什么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今年春节,4个原因,有点无奈

原因2、家族团体的解散

工业化之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家族宗亲关系慢慢解体了。以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大家族利益共同体被拆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家庭,亲戚之间越来越淡,走动越来越少,这样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弱,你看现在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走亲戚都不自己做饭家宴了,直接饭店走你。伴随着少子化,推迟婚育,这种现状加速发展。90后跟00后完全不愿意走亲戚,甚至觉得是一种社交负担。

所以说,要追求年味,人多是特别重要的。记得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在的时候,当年过年是全家老小,不管多远,都要去两边的老人家,两边都是三个儿子两个姑娘,再加上三个儿媳,两姑爷,以及我们8、9个我们这辈的孙子辈,两边老人家都是20几口一起过年。 一下子家里塞的满满的,然后大人围着火盆聊天,小孩子出去放鞭炮。外公在问这个问那个,外婆带着三个媳妇在厨房里面忙活。但自从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去世后,这种大家族一下子就解散了,自己三口之家各过各的,走动也比原来少多了。

再往后呢?两个夫妻一个娃,甚至很多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那有个啥年味?这些过年的习俗,会随着亲朋好友的消失而消失。甚至两三代之后,亲戚之间分散在天南海北,互相也许都不认识。 这样以后就更没年味了。

为什么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今年春节,4个原因,有点无奈

原因3、没时间来营造和享受年味

如果人多做不到,还想要年味的话,至少也要有特别多的闲暇时间,人才能想起来去自发做些庆祝的准备。 所以传统过年在今天的对应物,应该是这么一种存在:至少放它两三周假,最好一个多月,要能有这样一个年底解压+享受狂欢期,比如从腊月中旬就开始折腾,准备年货、全家里外里来个大扫除、所有该拆洗的全部来一遍,等到了年三十,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饺子喝酒看春晚,然后从大年初一,有亲戚的出去拜年,吃吃喝喝外加挣红包或发红包;没亲戚的跟朋友同学去聚会,天马行空地聊天;或者自己去旅游、去消费,整个年过下来前前后后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有这种长时间放纵的解压时间,这才叫年味。

但是现在的年,对不少人来说实际上相当于:到过节前一两天才放假甚至大年初一才放假,然后赶火车回家人在囧途,然后没消停几天又要坐长途列车回去上班,就七天假,还踏马有两天是调休。每个人都在赶路,每个人都机械化地运转,为了生活而奔波,这能有年味吗?

为什么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尤其是今年春节,4个原因,有点无奈

原因4、没有仪式感

以前过年有仪式感,有各种年俗活动,比如有集市,集上有唱戏的、耍猴的、演皮影戏的、捏面人的、转糖的、制作花灯的。包括自己家,老人自己写对联,包红包,剪纸,贴窗花,现在呢? 没人弄这些仪式感的东西了。所以说,哪里是年没有味了,明明是制造年味的人不在了。在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父母长辈为我们营造了年味,我们做个坐享其成的孩子就行了。现在我们长大了,就得做为家人营造年味的那个人了,却没有做这些事,其实,我们自己也有责任。我们总不能一边懒得动懒得做懒得营造仪式感,一边埋怨年味淡吧。

综上所述,这就是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的原因,你们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