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作者:点子的资本

最近,一位妻子写给已故学者丈夫的悼文火了。

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徐晓宏,一位极具天赋的学者,于去年12月患癌去世。

他的妻子陈朗,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博士,在缅怀丈夫的文章中写下这么一段话:

我曾经跟我的心理医生说过,嫁一个情投意合的人怎么可能幸福。

你们想要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总得有人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

于是这就成了一个零和博弈。他越成功你越痛苦。”

陈朗在悼文中坦承,她会“嫉妒”丈夫的事业,无法纯粹地欣赏他的思想和成就。

在亲密关系中,偶尔会出现这样复杂的情况:

即使很爱伴侣,但看到对方好时,却无法纯粹地替 TA 感到开心,甚至希望对方不要太过优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破坏性心理呢?

亲密关系中的「嫉妒」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当它出现时,是在提醒我们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聊聊亲密关系中的「嫉妒」。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01“嫉妒”是一种防御

在心理学中,嫉妒被看作是一种防御机制。

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他人的时候,容易产生羞耻感,体验到愤怒、沮丧、恐惧、被威胁等等情绪。

为了应对这些负面感受,产生了“嫉妒”。

在人际关系中,“嫉妒”会随着社交距离发生变化。

比如:相比网友、老板,我们更容易嫉妒朋友、同事。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人会默认自己和周围人共享相同的社会资源。

当周围人取得成就时,会认为:

“明明大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Ta可以成功。”

更倾向于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足,演变成一种自我攻击。

接着,人会本能地去防御攻击,产生一种“剥夺感”:

认为是对方“占有”了属于自己的资源,从而维护受损的自我价值。

这就是“嫉妒心”的由来。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一般情况下,伴侣之间很少出现具有破坏性的“嫉妒”。

一方面,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某人做伴侣,本身就说明对方身上有我们欣赏的地方,所以不太容易被对方的优秀“刺伤”。

另一方面,伴侣之间会自动形成一个“共同体”。

“共同体”的存在意味着关系双方具有很强的“连接感”,Ta们确认彼此能够共享关系中的一切资源、荣誉等等。

当伴侣获得成就时,体会到的是“家庭资源变多”,而不是“自身资源被剥夺”。

另外,个体的自我价值中,会有一部分来自伴侣的投射。

因此,当伴侣成功时,反而会增强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即“与有荣焉”。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02“嫉妒”伴侣是关系失衡的表现

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即使偶尔出现“嫉妒”,也很容易因为对“共同体”的确认感而被化解。

但长期、或者具有破坏性的“嫉妒心”,可能是在提示这段关系,正处在失衡的状态。

这种失衡可能提示3种风险:

1.“连接感”变弱

当关系双方对“共同体”的确认感降低时,会比较难为伴侣的成就感到开心。

比如《再见爱人3》中的夫妻老纪和王诗晴。

俩人相识初期,老纪是王诗晴的前辈,在专业和生活上都给予了王诗晴很多指导和照顾。

老纪帮她做职业规划,指导她的专业技能,甚至会亲自为她搭配出门的行头。

这个阶段的老纪,享受着王诗晴对他的敬仰和崇拜,愿意付出自己的资源去成就对方。

但随着王诗晴的事业有了起色,他俩的关系反而出现了裂痕。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王诗晴对丈夫的崇拜滤镜退去,开始对事业有了自己的规划,不再或者很少听从老纪的职业建议。

老纪并没有适应这种关系中正常的权力流动,反而将这些解读为“不爱了”。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对方有离开自己的风险”,对“共同体”的确认感降低。

这种不安全感,最终滋生了“嫉妒心”,影响了关系。

2.“伴侣价值”不被认可

如果一方不认可另一方的价值时,也会容易产生“嫉妒”。

我的朋友青青和小航是一对夫妻。

俩人恋爱期间,青青的收入更高一些,但小航却喜欢贬低青青的工作。

例如,说她的工作上升空间窄,可替代性强等等。

这种贬低和打压经常出现在“女强男弱”的亲密关系中。

一篇发表在《Psychology Today》的文章指出,受陈旧性别观影响,男性的自我价值会被妻子的经济自主权削弱。

所以,他们会通过嫉妒伴侣来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婚后,为了更好地育儿,青青选择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小航的事业也有了起色。

这个阶段,是他们关系最稳定、最和谐的一段时间。

但随着小航的事业越来越好,俩人的关系又一次面临了考验。

小航开始觉得,自己在外工作越来越辛苦,而青青在家里只是带带孩子、做做家务,过于轻松。

有研究发现,过于嫉妒伴侣可能会抑制一个人的成功动力。

因为无法忍受伴侣在家享受自己的工作成果,Ta们宁愿不获得奖赏。

其实这本质上,就是小航对青青“全职太太”的身份不够认可,看不到对方在这段关系中的付出。

这种“不平衡感”引发了嫉妒。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3.“理想自我”被威胁

社会学家Herbst发现,他人对我们的吸引力,会受到他人形象和我们的理想自我之间相似性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一个人越接近我们的理想自我,我们就越喜欢Ta;

但当一个人远远超过我们的理想自我时,我们对Ta的好感就会开始下降。

开头陈朗的例子就是如此。她和丈夫组建家庭后,选择了追随丈夫的学术脚步,放弃了自己的终身教职。

这的确是她自己做出的让步,但在悼文中她也描述:

我曾经也是多么地热爱哲学和理论......

我想起小孩因为新冠停学在家的时候,我在家里疲惫不堪,他在网上挥斥方遒。

国家、革命、现代性,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和他的朋友们聊女性主义的时候,我心中冷笑。

当丈夫在陈朗面前“无意地”展现出自己有多成功时,她体会到强烈的嫉妒,因为这在提醒她:

“如果不需要承担育儿工作,我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

尤其当丈夫的研究领域和自己接近时,这种落差感会更强烈。

因此,即便是自己选择的角色,也难免会产生“牺牲感”和“剥夺感”。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03应对“嫉妒”是双方的责任

必须承认的是,亲密关系中,适当的嫉妒“攀比”,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研究者们发现,关系中适度的嫉妒有利于维持关系中的激情,使得关系不至于过早流于平淡。

因此,首先要允许自己有“嫉妒心”,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同时,需要意识到亲密关系不是一场零和博弈。

伴侣的成功不代表你的失败。

过度嫉妒伴侣,相当于把伴侣看作“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这种破坏性对关系有益无害。

相反,“嫉妒心”的产生,是在提醒你们需要关注这段关系正在面临的风险。

因此,当你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时,可以坦诚地向对方描述你的真实感受,试着告诉对方希望Ta怎么配合:

“我很为你取得的成就而开心;(表达肯定)

但我确实也对自己很失望;(承认嫉妒)

我希望你能替我分担一些家务,让我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工作上。(提出需求)”

最重要的是,伴侣是否能够接纳和理解我们的“嫉妒心”。

有时候,即便让步无法立刻发生,这种“被看见”对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是至关重要的。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最后,其实最稳定的价值感来源,是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暂时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做一份全职工作,也可以找份副业。

副业的意义并不在于一定要在收入上超过伴侣,而是给你一份底气:

即使离开这段关系,我也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

这种价值感是任何其他人都给不了、也抢不走的。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份不限时间、地点,只用手机就可以接单赚钱的副业——心理倾听师。

它不仅可以为你提供一份稳定的副业收入,还能帮助你自我倾听、自我引导和调节,获得自我疗愈,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重要的是,当你有更多的精力后,倾听师的学习成果可以帮助你往职业心理咨询师的方向发展,转化成一门硬技能。

维持长期高质量亲密关系,必须放弃的一种心理

只要你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并且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可以来试试这门课程,为自己增强抗风险能力。

写在最后

陈朗的悼文火了后,有一种很普遍的声音是:

为她的选择不值。

这其实反映了许多女性抗拒进入婚姻/关系、拒绝生育的原因——

担心婚姻最终变成对自我和生命力的剥夺。

因为上夫妻综艺,口碑变好的何猷君奚梦瑶夫妻,其实向我们展示了更典型、更理想化的现代婚姻脚本:

即便在双方有明显权力差距的情况下,依然互相尊重、彼此疼爱。

在这样的关系下,为家庭的付出不会强化成“牺牲退让”,也不会被弱化为“理所应当”。

因为永恒的爱,是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