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要对美国、欧盟、日、韩说:想以脱钩来威胁中国,门都没有!

我要对美国、欧盟、日、韩说:想以脱钩来威胁中国,门都没有!

从美元角度来看,中国2023年对外商品贸易金额为5.94万亿,同比缩减5%。其中,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为6644.51亿美元,下降11.6%,是中国对外贸易金额降幅的2倍多。

我要对美国、欧盟、日、韩说:想以脱钩来威胁中国,门都没有!

这意味着,美国在中国外贸中的比例进一步下滑。日本媒体梳理了“自中美贸易战于2018年开始以来的5年时间内的数据,发现美国在中国贸易中的比例下降了2.5个百分点”。

同期,中国与日本、韩国、英国以及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伙伴的贸易降幅也较大,在中国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了0.1至2.5个百分点,进而得出:日、美、韩、欧避开中国的全球贸易新特点。

美欧主导的“脱欧”很明显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之前,中国连续多年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是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渠道。但现在,中国降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被墨西哥和加拿大先后赶超。

在2023年,中国还失去了美国第一大商品进口渠道的地位——在美国的进口对象中,中国17年来首次从榜首跌落。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仍是重量级,但重要性无疑要比前些年低很多了。

2023年,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商品金额为20.2668万亿日元,增长11%。但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金额却减少了6.5%,降至17.7646万亿日元。日本的首要出口目的地,由中国转为美国。

还有欧盟与韩国,都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贸易,不同程度地疏远中国。《德国之声》在近期表示,欧盟极有可能在2024年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认为中国的重商主义越来越明显,对欧贸易顺差金额过高。

我要对美国、欧盟、日、韩说:想以脱钩来威胁中国,门都没有!

这种“不利现象”,中外媒体都曾多次提及。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未来的全球政经形势不确定性再度扩张,稳定外部需求对大陆而言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有时候,看问题也需要换个角度

在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韩的贸易发展遇到一些阻碍的时候,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在中国的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却得到了提升,形成了贸易伙伴多元化的新格局。

一家企业,他是希望自己的客户数量变得更多,还是更少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谁都希望自己的客户面更广,而不是被“少数客服绑架”。

美国、欧盟一再强调要扩大贸易伙伴,降低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依赖度。从大陆角度来看,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中国的对外贸易过于依赖美欧,当美欧市场饱和后,谈何增长空间,风险迟早要来。

如果中国的对外贸易过于依赖美欧,当美欧经济出现动荡,不也反过来影响我们自己吗?如果说美欧希望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其合理性,那大陆促进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不也顺理成章吗?

不能只看到中国外贸的“疲态”

我要对美国、欧盟、日、韩说:想以脱钩来威胁中国,门都没有!

2023年,中国对外贸易按人民币计算仅微弱增长0.2%,按美元计算下降了5%。但不要忘记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的对外贸易金额也在下降。其中,美国下降4.5%,日本降幅接近9%。

更加重要的是,在中国与美欧、日本等国贸易“受冷”的时候,却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经贸关系走强,形成了中国输出“原材料、零部件”再由他们间接出口到美欧市场的新途径。

中国仍是美、欧、日等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一点不会改变。在降低彼此依赖度的同时,都获得了更多的贸易伙伴,经济自主性更强,免疫“对方经济衰退、疲软”带来的不利因素更强。

世界不止有美欧,不要一看到美欧在主导“脱钩”就想当然地认为对大陆不利。那种认为中国经济理应高度与“美欧捆绑在一起的观点,反而是浅薄的”。中国经济想要实现更加层级的提升。

就不能与美欧市场高度捆绑,需要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当美欧市场出现增长乏力的时候,特别需要更多的对冲渠道。尤其是当美国、欧盟以贸易战来威胁中国经济的时候,我的贸易伙伴更多。

我要对美国、欧盟、日、韩说:想以脱钩来威胁中国,门都没有!

才能和美欧发起的对抗中形成有效的反击,否则只能被他们“单方面牵制”。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不管美欧要不要脱钩,中国都需要积极拓宽合作渠道,降低对单个市场的依赖度。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