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要让所有美国人看到真相”,卡尔森专访普京,刺痛了拜登玻璃心

作者:邵永灵
“要让所有美国人看到真相”,卡尔森专访普京,刺痛了拜登玻璃心

因为一位美国媒体人采访了普京,民主党及其宣传喉舌破防了。

据环球网报道,7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证实,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接受了美国媒体人塔克·卡尔森的采访。

不久前,美国保守派媒体人亚历克斯·琼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卡尔森已经完成了对普京的专访,并承诺这段长达2个小时的专访将“很快发布”,卡尔森和普京的谈话内容不会进行任何编辑,会以免费的形式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公开。

“要让所有美国人看到真相”,卡尔森专访普京,刺痛了拜登玻璃心

普京和塔克·卡尔森

与此同时,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社交媒体“X”所有者埃隆·马斯克也声称,如果这段采访视频被上传的X平台,他不会进行屏蔽,而是会让更多的美国民众看到它,但“有偏见的媒体不希望美国人听到双方的声音”,因为“他们是军工复合体和华盛顿政治机构的代言人。”

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可以说是一枚引爆美国舆论的“重磅炸弹”。在马斯克承诺不会屏蔽视频后,美国舆论立刻被他口中的“有偏见媒体”刷屏了,卡尔森被指责“不够客观公正”,CNN和《华尔街日报》记者甚至声称自己比卡尔森更有资格代表美国媒体采访普京。

“要让所有美国人看到真相”,卡尔森专访普京,刺痛了拜登玻璃心

卡尔森早从老东家福克斯新闻辞职了

显而易见,在获知卡尔森成功采访过普京后,美国媒体的反应已经不能用“破防”来形容了,因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些所谓“客观公正”的美国媒体不是没有尝试过采访普京,但克宫宁愿接受像卡尔森这样的右翼保守派媒体采访,也没有回应那些美国主流媒体的请求。

俄罗斯官方对美国媒体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反映出美国两党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正如上文所说,塔克·卡尔森是典型的右翼保守派媒体人,他与特朗普关系密切,而特朗普对俄乌冲突是什么态度,几乎不用多说了,他不止一次地宣称如果自己是总统,会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

特朗普这番表态,实则代表了美国保守派的一贯主张:自从乌克兰未能实现美国政府的既定战略目标后,共和党就认为应该及时止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美国内部事务、中东和亚太地区,在今年美国大选拉票阶段,某些共和党候选人甚至还提出了和特朗普一样的“联俄抗中”口号。

“要让所有美国人看到真相”,卡尔森专访普京,刺痛了拜登玻璃心

卡尔森还是特朗普的盟友

这点在卡尔森的采访预告中也有所体现,“冷战早已结束,俄罗斯不是美国的敌人……如果必须在俄乌之间做出选择,美国更应该站在俄罗斯一边”。

而民主党则恰恰相反。无论是出于维护拜登的政绩也好,还是持续给俄罗斯“放血”的目的也罢,现在民主党的政治纲领实则代表了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这在国际政治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以维护美国全球秩序和霸权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

“要让所有美国人看到真相”,卡尔森专访普京,刺痛了拜登玻璃心

但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民主党及其控制的媒体自然要为美国“对抗”俄罗斯披上一层合法性外衣,用卡尔森的话说,就是“拜登政府严格控制了信息流动,大多数美国人不知道他们卷入了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也从未听过普京的表态。”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这段近乎曝光式的专访将成为对拜登政府的“一记暴击”,毕竟在上世纪60年代,正是因为西摩·赫什等记者曝光了美军在越南犯下的累累罪行后,美国国内才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战和平权运动,最终焦头烂额的美国政府不得不退出越南。

现在拜登在乌克兰面临着比当年美国政府更糟糕的窘境:今年还是总统大选年,久拖不下的俄乌冲突已经让美国选民失去了继续“掏钱”的耐心,此时卡尔森采访普京,无疑是共和党对俄释放的明确信号:如果特朗普赢得今年大选,俄乌冲突未必没有结束的可能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