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作者:元宇宙新声

作者 编辑|高乐

在第一期围绕境外元宇宙诈骗进行分享后,《元宇宙反诈》专题的第二期,我们聚焦频次更高、花样更多的数字藏品诈骗,以期为各位读者与身边的家人、朋友降低损失,安心、喜悦地迎接龙年到来。

虽然这几年数字藏品的相关骗局已经屡见不鲜,各种与之相关的花样也基本被开发殆尽,但不论从法院执行案件的数量,还是警方相关反诈宣传的频率与力度来看,围绕数字藏品的骗局依然很多。

与此同时,包括头部平台在内的一众平台的不合规操作,也让本就已经混乱不堪的数字藏品行业雪上加霜。

本期《元宇宙反诈》,就让我们通过具体案例以小见大,一窥数字藏品行业的堕落的现在与尚未明晰的未来。

1 屡禁不止 数藏诈骗乱象横生

2022年6月,陈某注册成立A公司并开发了B平台,用于公开销售一款数字藏品。

由于平台没有网络经营许可证(ICP证),陈某的行为从最开始就已经违反相关网络经营规定。尽管如此他仍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声称所售藏品限量发行,投资可以稳赚不赔。

紧接着在2022年7月,B平台首次发行这款数字藏品,众多用户被“保本回购、稳定升值”的宣传所吸引,在平台上购买了该款藏品。仅仅一个月内,B平台对外售出近3万份藏品。

随后,陈某开放了二级市场交易,通过操控账户和雇佣水军的方式虚增交易价格和炒作市场热度,以此聚集资金。在这期间,陈某从平台套现了90余万元。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但在2022年10月至11月,陈某停止了服务器的续费,导致平台关闭,用户无法提现和查看他们所购买的“数字藏品”。2022年12月底,陈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这样的事件其实在数字藏品行业内屡见不鲜,但作为近期宣判案例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其警示意义重大——陈某被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五千元。

该判决可以说将数字藏品诈骗的危害性赤裸裸展示在人们眼前。

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1月17日发布的《警惕!数字藏品的“陷阱”》一文介绍,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对于“数字藏品”诈骗行为的定性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认定:

一是陈某的诈骗行为,他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客户产生错误认识并交付资金;二是陈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他持续提现涉案平台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并关闭平台,导致客户无法退还损失。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而这并不是数字藏品诈骗判决的第一案,早在2022年6月,一起围绕数字藏品的集资诈骗案件就在法院审理中引起了公众关注。

案件围绕被告人张某和刘某共同创建的“通古平台”展开——这是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将普通图片包装为“数字藏品”进行销售的虚拟平台。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宣称与官方文化机构合作,虚假承诺投资者可享受高额回购和其他专属权益。

案件调查发现,该平台通过设立特殊规则和奖励机制吸引用户投资,包括合成稀有“数字藏品”和兑换实物奖励等。随着平台的流行,张某和刘某获得了可观利润,并在目的达成后突然关闭平台,导致用户无法提现或查看购买的藏品。此举对数千名用户造成了总计134万余元的经济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和刘某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鉴于二人认罪态度良好并已退还全部非法所得,法院决定给予从宽处理。

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十万元。

但除了纯境内的数字藏品诈骗,该领域的跨境诈骗事件同样层出不穷,而跨境诈骗因为其特殊性,导致相关案件在危害性与破获难度上都“更进一步”。

2 跨国资金盘 家底被榨干

就在几个月前,“华英会”的NFT藏品销售骗局被逐步曝光,据称其涉及资金规模超过3500亿美金,该案在去年7月就已经引起新余市、吉安市、临泉县等多地政府与警方的注意。

华英会的起势要从一亿美金收购NFT龙头企业REVA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讲起:REVA作为英国大公国国际拍卖行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NFT质押拍卖业务,被业界看好为Web3.0领域的首个红利风口。

彼时,华英会声称对REVA推出的NFT质押托管拍卖业务进行战略合作,从NFT藏品的发行、销售到质押、拍卖,建立一个完整的价值保障体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英会的真实面目渐渐暴露——它实质上就是一个披着区块链外衣的资金盘。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由于投资者的质疑越来越多,华英会不得不在2023年6月30日至7月4日进行所谓的“维护升级”,暂停提现服务,而这实际上是在为崩盘做准备。

简单来讲,华英会的操作模式涉嫌传销。它的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组织会员发展下线来获取利益,以“数字藏品”之名,通过设置门槛、各种返利活动、承诺低风险高收益等方式,吸引了大量人员加入。加入华英会后,成员需要不断“升级”才能获得更多收益,形成了典型的上下线层级关系。

其本质上依然是典型的杀猪盘模式,初期允许小额提现以吸引更多投资,随后对大额投资者进行限制和监控,最终拒绝提现并封锁账户,这与我们上期分享的相关案例如出一辙。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但这些案例也仅仅能体现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只要看一眼发展多年依旧乌烟瘴气,离合规运作遥遥无期的数字藏品行业,就知道这样的案例或许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只多不少。

3 发展多年 数藏行业愈发堕落

经过了2021年的摸索、起飞,2022年的爆发、衰退,进入2023年后数字藏品市场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在合规运作中迎来健康发展,反而进一步崩坏,快进到了群魔乱舞阶段。

其实在2022年步入衰退期后,行业内对于“数藏平台2.0”的期待就开始发酵,而在2023年初数藏行业也确实迎来了2.0时代,只不过是一次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时速狂飙。

“数藏平台2.0”正式开启的标志,是一些老平台的重新启动和新功能升级,但这些所谓的2.0版本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或增加更多应用场景,而是借助市场回暖之机,以2.0之名,重启之前摆烂的平台,试图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在丸卡与十八数藏打头阵后,元本艺术、iBox、七级宇宙等数十家数藏平台也开始迅速“迭代”。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通过引入所谓的“兑换”玩法,平台内藏品价格短时间内暴涨,引起了一波跟风效应;与此同时,许多平台宣布暂停寄售并公布兑换规则,导致数藏圈掀起了一股所谓“数藏平台2.0”的狂潮。

但2.0中所谓的兑换,其实是平台单方面的强制行为:通过收回用户已上链的数字藏品置换为特定数量的限价藏品,从而人为增加藏品稀缺性使其价格飙升,引发新一轮的入局热潮。

这样骚操作的结局也很明显,不但对行业发展毫无正面推动作用,反而让数字藏品变成了纯粹的投机工具,当然接盘侠们受到的损失自然也更为严重。

而“数藏平台2.0”乱象的尚未完全结束,另一波“个人数藏平台”的兴起又让行业的发展雪上加霜——所谓“个人数藏平台”,即一些无正规企业注册、无相应资质、无任何信誉保障,以个人身份运营的数藏平台。

这一轮乱象的代表,就是“蚂蚁NFT”。

其凭借大量营销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上万点击量,并引来众多效仿者,大量圈内人士利用现成的数藏平台代码,快速部署上线,形成了一种批量复制、快速上线的模式,同时其在名称上也如“蚂蚁NFT”一样大打擦边球,碰瓷知名平台或品牌。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这些对法律与道德毫不遮掩的挑战无疑进一步拉低了行业下限,而在这轮“个人数藏平台”热潮过后,行业混乱进一步加剧:

正规平台和真正具有创新和价值的数字藏品被劣质平台和投机行为淹没,“数字藏品”也彻底沦为骗局的代名词。

然而行业大环境也并没有否极泰来,继丸卡与十八数藏的“数藏平台2.0”骚操作后,Bigverse等头部平台在去年中也开始强制置换用户藏品,而这样的操作也导致两平台市值的大幅度跳水,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和维权行动。

相关维权事件还被上海新闻综合频道专题报道,但即便如此,数藏平台在面对维权时也只会给予避重就轻的答复,表明自己的操作是合规的,一切以执法机关的调查结果为准。

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无奈的现实:即便被大量维权,但除非平台主动跑路,很难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转。

而这样的现实也成为大量平台有恃无恐的底气,可以说,不论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中平台,亦或是从诞生起就决定跑路的“野鸡”平台,当前数字藏品行业的乱象与发展初期相比依然只多不少,众多不合规的操作反倒在所谓的“更新迭代”中愈发变本加厉。

诈骗被判12年,但依然阻止不了野鸡数藏平台的堕落

发展多年来监管的缺位,同样纵容着乱象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合规平台无法可依,难以依托边界进行合理探索,从而逐渐丧失活跃度与创新力;另一方面,“野鸡”平台在没有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大搞炒作擦边,不断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高额利益,让行业更加混乱。

就目前数字藏品行业依旧丛生的乱象来看,仅靠有限的判决案例显然难以震慑相关主体,唯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以头部平台的合规化带动行业健康发展,才能让数字藏品真正回归合理的价值区间,从而不断缩减相关骗局的生存空间。

作为元宇宙中最混沌但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藏品行业的理性发展之路,可以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