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深鸟多

作者: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

(一)

我家老张的长哥去世已满三年,长嫂去世已有四年,按照我们这边的风俗,老人去世满三年就可以在大寒之前给他们俩安大门,也就是竖碑。于是今年腊月初二那天,我们去了公墓,参与竖碑仪式。

长哥长嫂的墓地旁边有一个墓碑很有气势,从碑面崭新的光泽度上看,应该是近期竖起来的,但碑面上的男女主人翁的名字漆上了红色,说明墓地的两个主人都还在世。

在我们这儿,平时常见的墓碑上的名字一般是一白(金)一红,也就是一个走了一个还在,或两个都是白(金)色,也就是两个都走了。

因为像这样的竖碑在我们这儿不常见,我们就议论了几句,既然两个主人都在世干嘛要竖碑呢?有个晚辈猜测可能有一个身体不是很好,早早的预备好,免得事到临头手忙脚乱。但这个猜测很快被另一个晚辈否定,他说是大门和门框固定好了就没人能偷走。

我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不假思索的问,这东西还有人偷?

那晚辈一连声的对我“切、切、切”,接着又说:“婶子,真正的小偷不可能到这儿偷这东西的,还不是做这东西的人顺手牵羊呗,转手就是钱。”

我恍然大悟,但还是反问一句,就不怕忌讳吗?

晚辈说,生意人钱最大,根本不在乎什么忌讳。

一把年纪的我还是太单纯。

然后长嫂的弟媳妇,我们这边都叫她小舅妈,顺着这个话题说了个不怕忌讳的事。

小舅妈说的是他们老王家的四代族亲堂兄弟老三,住在乡镇上,好好一个人干了个奇葩事。

清明节他们老王家上祖坟时,也没见老三给自己买墓地。冬至时节,他们家再上祖坟祭祀时,发现旁边不远处多了一个墓地,大门已安装好,两个主人的名字用红色刻在门面上。他们好奇谁人在老王家的老坟地上种了一棵坟(地方俗语),走近一看,原来是老三两口子的名字。不用说这一定是老三干的事。再看墓地前面,有祭碗,有一堆烧烬的纸灰。几个人都咂嘴叹息,这老三干的这叫啥事哟!好好一个人没事造事,早早地跑棺材里蹲着,自己给自己祭拜烧纸,就不怕忌讳二字嘛?!

小舅妈突然想起做清明时,大家议论过老坟地这一块剩下的只有某一处比较好,其余都不是好地方,就看哪个先走一步睡那块地。没想到老三这么想睡那块地,一个人偷偷的干了这么大的事。难怪这次做冬至他不来,原来他一个人先来了。

你霸就霸着吧,偷偷的安好大门也没人怪你,可你做什么祭碗,烧什么纸呢?!

小舅妈想说他几句,于是做好了冬至,中午到饭店吃饭,叫侄儿一个电话把三叔请过来。

酒过三巡,小舅妈开玩笑说他:“老三呀,你想那块地,没人跟你抢,可你精明人干了个糊涂事,你给你自己做什么冬至呢?阎王要是放你一马,你多活三年,赚的不是更多吗?”

老三不高兴了:“二不奶奶(方言,老二家的),你说的这叫啥话嘛。”

小舅妈说你自己做都做了,我说个实话还不能说吗?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忌讳应验了,没多少天,老三人就没了。

本来没什么事,老三肺上有结节,他心里发慌,自己吓自己,一个人上医院要求医生给他做手术。医生说做手术可以,必须要家属过来签字陪护。他说不用,自己一个人就行。

手术后他被小心翼翼安置在病床上,医生叮嘱又叮嘱,叫他暂时不要下床,有事按铃呼叫护士。可他不听,他觉得自己还行,一个人摸到病房内的卫生间,要小解。同病房里有三四个床位,病房内的卫生间是共用的,地面有水渍很正常,结果他一个打滑倒地不起,就这么走了。

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医院做手术,连老婆也不知道。

我好奇的问,为什么不叫老婆或是儿子陪护他几天?

小舅妈说他老婆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一生瞧不上她,除了睡觉那一刻,他才把她当个人,提上裤子,他又不把她当个人。儿子上班,不想儿子请假,请假要扣钱,不划算。

算来算去,就这么把自己算没了。

孽缘夫妻,临了倒也不负床上那一刻,让夫妻俩的名字早早的齐头并进在一块石板上,证明他此生不是孤家寡人。

唉,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二)

小舅妈的侄儿接过话题说,稀奇古怪的事多了去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然后他说起他二姨夫的事。

侄儿的二姨这辈子生不了孩子,就抱养了一个女儿,二姨一家三口过得倒也安稳,安稳的原因主要来自二姨本身大大咧咧没啥心机的性格,因此二姨夫可以放飞自由,自由到上可入天下可入地,按摩店洗脚店哪家好,他摸得一清二楚,东门横街是出了名的十里花场,他也经常光顾。

二姨夫不仅有一副臭皮囊,臭皮囊的上面还配置了一个不忠不净的灵魂,那就是他们家唯一的固定资产——房产证上没有二姨和女儿的名字,只有他和他侄儿的名字,而他自己占比很小,房产几乎全归侄儿所有,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他短手时就去找侄儿要,侄儿能不给吗?

二姨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大的阴谋诡计,一直瞒在鼓里,每天给他洗衣做饭,给他暖被窝,任他兽性大发,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妻子。

瞒得了地,可瞒不了天,上天给你一笔笔记着呢,终于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有一天收了他。

那天二姨夫再去东门横街时,被一辆三无电动车撞毙,命丧在桃花路上。

赔偿款明文规定三十几万,但肇事者有了牢狱之灾,家人无力支付,最后只赔付十几万。

这笔赔偿款是明着的,没人动得了,属于二姨。十几万放在现在是小数,放回二十多年前,在我们这县城还算是一笔可观的数据。

后来二姨家拆迁,二姨母女俩无处安身,就是靠这笔钱租房生活,度过了一段苦日子。

二姨直到拆迁时,才知道自家的房子早已不是自己的,房本上的墨迹已被风干出年代感,法律也无力援助。

但老天爷自有公道,该二姨的,二姨夫必须得还。

问:今世还的话他拿什么还?

报:他只剩下一副不忠之躯。

得嘞,那就拿去当些钱财,归还二姨。

肇事者一家被卷进来,自有他们的因果。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网上不是有句流行语嘛,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有句老话说得好啊,床草睡成精,不知丈夫心。二姨夫来地球一趟就是实锤这句话的。

(三)

有一天我去小区幼儿园接二宝,路过广场的时候,广场上已有不少老中小。擦肩江奶奶的时候,她拍了拍我的肩膀,又指着前方的一对奶孙对我说:“前面那个奶奶硬是把儿子儿媳给拆散了,现在自己带孙子。”

我问是我们小区的吗?江奶奶说不是,是周边小区到我们这儿上幼儿园的。也是她本小区人说出来的。

我着眼睛瞅了瞅,那个奶奶还是个年轻的奶奶,五十岁左右,不是什么老糊涂。按传统观念来说,一般都是上辈希望下辈好,劝和不拆,那她为什么要拆散儿子儿媳呢?

江奶奶说是那个奶奶的问题,一开始是婆媳矛盾,儿子在中间调和不了,只好叫自己老婆让着点。年轻人脾气冲,天天在一个屋檐下,哪有那么大的忍耐性,要忍两个忍才不至于撞出火星,关键是那个奶奶不断地制造火星,叫儿媳妇怎么忍。后来儿媳妇想用离婚的方式逼着婆婆回老家解决婆媳矛盾,结果婆婆根本不买那账,她说房子她有份,首付的时候她拿了二十万,儿媳妇没拿一个钞,要走也是儿媳妇走。

呵呵,当初也不知道为啥娶儿媳妇,就因为香火已延续,儿媳妇又成了外人,其他都不重要?

最后年轻的奶奶不但不回老家,还让儿子离婚,让儿媳妇滚蛋。

这个儿子呢也真够孝顺的,按照妈妈的意思真的答应老婆离婚,老婆只好假戏真做,两人离婚了。

离婚不等同于绝交,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上幼儿园的儿子,儿子就是两人时不时联系的纽带。夫妻俩因为儿子不得不碰一起,更何况夫妻俩一直没有什么矛盾,老婆也想儿子,于是老婆撕下面子,表示想复合,但还是坚持己见:只要你妈早上回老家,我下午就和你复婚。老公说我妈不走,我总不能硬拖她回老家吧,她可是生我养我的人呐。

这是他们家的矛盾根节,似乎是个死节。复婚成了一句空话。

现在就年轻的奶奶带着孙子和儿子在一起过日子。爷爷什么情况当时没问,无从下笔。

只怕时间久了,儿媳妇的心彻底凉凉,复婚二字彻底弹出她的字典。

我家二宝虚五岁,平时起床特别难,今早是他先叫的我,我奇怪他今早怎么会自己醒来,问他,他说听到妈妈在客厅说话他就醒了,就是想看着妈妈上班去,平时早上起来总看不到妈妈,醒来就只有闻闻枕头上妈妈的味道。

我第一次听他说这样的话,心里一颤,奶奶对他再好,也敌不过他的妈妈,这是孩子的天性,妈妈给予孩子的爱和依赖感,在孩子的心里无人可替。

因为我正在写这篇故事,然后想到这位年轻的奶奶太自私,她夺走了孙子的母爱,连孙子想闻闻妈妈的味道都很难;她拆散了一对鸳鸯,让儿子进退两难。

我突然也想借一个词滥用一下,她像不像儿子和儿媳妇之间的“小三”?

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几句话,大意是,作为一个母亲,不需要您时,就适时放手,接下来让儿媳妇陪着儿子走人生,您,只管目送他们就可以。

也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供天下母亲们参考:伟大的母爱,就是当孩子成年,您就得体的离开。

现代家庭不需要老人有很多,需要老人也不少,很多家庭有房贷车贷,还有二宝,确实需要老人帮一把,而老人也不忍心看着子女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能帮还是会帮一把的。我自己就正处在这个阶段。

所以我个人觉得,需要您时,那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少管闲事,谁叫自己是父母呢?父母有时候的代名词就是妥协,在孩子们面前,父母大多是妥协的。相信岁月,岁月不语,但迟早会回答所有的问题,到一定时候,他们自然会恍然大悟,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我就是这么感悟过来的。

我们婆媳在一起七八年了,一直和睦相处,我不太干预她的事,她也尊重我们关爱我们,亲友们都很羡慕我们婆媳关系,说我们婆媳像母女,其实我们也没把对方当作真正意义上的母女,更不按母女的模式要求对方,但我们俩一直像母女那样要求自已,所以我们有时真的像母女。

细节就不多说了,说多了我觉得是炫耀,再说婆媳之间的细节很微妙,没有固定的模式,你只要记住像母女那样要求自已,婆媳之间就不会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