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作者:鄞州检察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在婚礼这一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时刻,新人都希望一切平安顺利。然而,一些突如其来的“小插曲”,却有可能打乱这一喜庆的氛围。

近日,河北两名男子在凌晨四点驾车堵住一辆婚车,并索要10条烟,不给就不让路放行。这两名男子“狮子大开口”的行为引起了新人及亲友的强烈不满,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为了尽快解决纠纷不耽误吉时,新郎方妥协后给了2条烟,这才被放行。

这一事件曝出后,引发了网友的普遍谴责。网友纷纷怒斥,“这不是拦路抢劫吗?”“这是敲诈勒索”;还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沾喜气是借口,讹人要钱是真”;另有网友表态,“风俗不能代替法律”“此风断不可长,必须刹下去”。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事实上,为了讨个好彩头,沾沾新人的喜气,部分地区确实有结婚当天拦婚车讨喜糖或小红包的婚俗。然而,有个别人却为了一己之私,将“讨喜”变成“趁喜打劫”。

法治网记者注意到,此前,拦婚车索要红包的行为,也曾多次引发公众关注,相关事件甚至登上微博热搜。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在河南信阳潢川县几个宾馆和路口,聚集了许多年长的大爷大妈。他们在十字路口徘徊,看到婚车经过便蜂拥而上,拦住婚车索要红包和烟。不给就堵在车前不让走,令办喜事的诸多新人们苦不堪言。

据网友爆料,这些老人围堵时还表示,如果不给钱就不让婚车通过,甚至叫嚣除非司机敢直接撞他们。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恶意堵婚车索要钱财的行为是否违法?《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周迪律师告诉法治网记者,为讨彩头,拦婚车要一包喜糖或几根喜烟,你情我愿,双方皆大欢喜。新人主动向路人散发喜烟或者喜糖,以示喜庆,是新人的自主行为,可视为民法范畴的赠与行为。但如果一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新人所处的紧迫境地,对新人使用威胁或要挟,或使用暴力、胁迫等方法,就很容易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周迪律师进一步分析,抢劫罪在大陆刑法罪名中,属于刑罚起刑比较严重的罪名,没有犯罪金额的要求,一旦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敲诈勒索罪以1000至3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10000元至30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不考虑犯罪所得数额,多次敲诈勒索的也应构成犯罪。此外,非法“讨喜”如只是一般索要,数额不大属一般违法,还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

法治网记者注意到,此前已有因恶意拦婚车索要财物而被处罚的案例。2019年9月,陕西米脂县新世纪广场附近路口,7名男子逼停婚车索要红包。因嫌红包内金额太少,继续围堵婚车。最终,7人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滋扰他人的方式进行乞讨,均被行政拘留5日。

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河南项城市公安局不断接到报警,称城区多名老人强行拦截婚车索要财物。经过多方取证后,项城市公安局将拦车的王某、韩某、魏某3人拘留。

此外,还曾有地方对此类行为进行集中整治。2019年5月,陕西兴平市公安局发布通告,宣布全市范围禁止阻拦婚车索要烟酒红包财物,违者严厉追究,直至刑事责任。

通告称,全市范围内一律禁止任何人员采取任何方式“拦挡婚车”,具体包括设置障碍物拦挡婚车、驾驶车辆拦挡婚车、人员站立车前拦挡婚车;拦挡婚车戏耍、索要香烟、红包、饮料或现金等行为。

若违反公告规定阻拦婚车,有扰乱交通秩序、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强拿硬要、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一律予以行政拘留,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趁喜打劫”?凌晨四点两男子拦住婚车…此前已有多人被拘!

图源:网络

周迪律师指出,作为地方管理部门,应当做好相应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预防为主,惩治为辅,让老百姓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知晓婚俗文化和违规违法的红线,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作为广大群众,应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合理传承婚俗文化,不让讨喜的婚俗变成违法拦婚车给他人制造麻烦的恶俗,不做披着习俗外衣恶意取财打擦边球的行为。

“讨喜事小,但因行为过当,上升到违法层面,轻则被处以拘留,罚款的治安处罚,重则需承担严厉的刑事责任。喜没讨到多少,最后落了一身官司,可谓得不偿失。”周迪律师提醒。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黄美玲

监制|余瀛波

编辑|李思彤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法治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