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作者:大观-观语

农历十二月

在民间,通常称这个月为腊月

也有除月、末冬、腊冬、

嘉平、季冬、严冬等其他称呼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腊”本义为岁终之祭名。先秦时期,大陆的祭祀活动十分多,一年四季都有,其中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称为“蜡祭”和“腊祭”。当时人们将冬祭百神称为“蜡祭”,而将岁末以猎获的野兽作为牺牲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由于两者祭祀时间都在十二月且都有祈求来年收成的内容,故而在汉代渐渐融合。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腊祭的这天被称为“腊日”,汉代《说文》解释“腊”字:“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明当时“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到了南北朝时期,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已明确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这一日子后来也被称为“腊八”。后来,腊八节被佛教借用为斋僧日,并以此产生了喝腊八粥的风俗,在民间盛行,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腊”也指干肉和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即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进行风干或熏干以保存。由于腊月干燥少雨、吹西北季候风,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因此腊肉的制作通常在这个月进行。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古人很早就食用干肉了,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而在周朝的鼎簋制度中,更是将腊作为其中一种肉类盛放于鼎中,供贵族享用。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讲传统,数新年①——腊月

商代 饕餮纹青铜鼎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腊祭在新旧交替的岁末进行,人们宰杀牛羊祭百神、祖先,以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因此也有许多人认为腊祭是春节的起源。《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认为“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这一观点是否准确暂不清楚,但是从腊月开始,人们就已经进入了年关,开始准备辞旧迎新,一系列的春节民俗活动由此开始,并持续到正月。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