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作者:大觀-觀語

農曆十二月

在民間,通常稱這個月為臘月

也有除月、末冬、臘冬、

嘉平、季冬、嚴冬等其他稱呼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臘”本義為歲終之祭名。先秦時期,大陸的祭祀活動十分多,一年四季都有,其中冬季有兩個重要的祭祀,稱為“蠟祭”和“臘祭”。當時人們将冬祭百神稱為“蠟祭”,而将歲末以獵獲的野獸作為犧牲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由于兩者祭祀時間都在十二月且都有祈求來年收成的内容,故而在漢代漸漸融合。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臘祭的這天被稱為“臘日”,漢代《說文》解釋“臘”字:“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說明當時“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到了南北朝時期,梁代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中已明确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這一日子後來也被稱為“臘八”。後來,臘八節被佛教借用為齋僧日,并以此産生了喝臘八粥的風俗,在民間盛行,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臘”也指幹肉和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即把肉類以鹽或醬腌漬後,進行風幹或熏幹以儲存。由于臘月幹燥少雨、吹西北季候風,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最适合風幹制作臘味,是以臘肉的制作通常在這個月進行。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古人很早就食用幹肉了,早在《周易》與《周禮》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臘味”的記載,而在周朝的鼎簋制度中,更是将臘作為其中一種肉類盛放于鼎中,供貴族享用。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講傳統,數新年①——臘月

商代 饕餮紋青銅鼎 廣東大觀博物館藏

臘祭在新舊交替的歲末進行,人們宰殺牛羊祭百神、祖先,以祈求來年有個好收成,是以也有許多人認為臘祭是春節的起源。《中國民間信仰風俗辭典》中認為“春節乃是由一年農事畢後為報答神的恩賜而來。”這一觀點是否準确暫不清楚,但是從臘月開始,人們就已經進入了年關,開始準備辭舊迎新,一系列的春節民俗活動由此開始,并持續到正月。

文章部分圖檔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