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靳保芳深耕技术穿越周期20年 晶澳科技大扩产后9个月赚70亿

靳保芳深耕技术穿越周期20年 晶澳科技大扩产后9个月赚70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2023年,光伏行业经历了“激荡”的一年。

持续高位运行两年,硅料价格终于步入下降通道。再融资突然收紧,股权融资产能扩张模式难以为继,过剩危机愈发显现,全行业进入产能出清周期。

上一轮光伏周期中,精明、果断的靳保芳,成功避开了周期的碾压,成为光伏行业为数不多的不倒翁。

近三年,光伏行业掀起一轮扩产大潮,晶澳科技(002459.SZ)也置身其中。

不过,在靳保芳看来,产能释放有一个过程,产能过剩并非外界所想象得严重。

2023年前九月,晶澳科技赚了70亿元,较上年同期翻了一倍。

穿越周期的光伏富豪

在中国光伏行业大佬中,弃官从商的较为罕见,靳保芳算得上一个另类。

1952年9月,靳保芳出生于河北省一个普通乡村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一家饮食服务公司当工人,到1992年,他已担任河北省宁晋县电力局党委书记、局长。

1996年,44岁的靳保芳辞职下海创业。他办过鞋厂、玻璃厂,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次偶然机会,他听说河北工业大学有一种生产单晶硅棒的技术,立即前往求购,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最终说服了技术负责人任丙彦,河北晶龙实业由此成立。

技术和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靳保芳与当时全球最大的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合资,生产单晶硅棒。到2004年,靳保芳的公司已成为全球单晶硅之王。

2005年,晶龙实业与澳大利亚光电科学工程公司、澳大利亚太阳能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1.2亿元、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晶澳太阳能。选择引进澳大利亚资金,靳保芳试图摆脱对日本松宫的依赖,将产业从硅片延伸至下游电池、组件。

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疯狂阶段。近千家企业涌入,占据世界光伏产业半壁江山,11家光伏企业美股上市。彭小峰、施正荣疯狂扩产,就连华尔街归来的英利老板苗连生也成立了六九硅业,准备血战多晶硅。

靳保芳害怕了,大家都在扩产,市场容纳得下吗?他果断下令,甩卖、清仓、只留现金!

全球光伏行业灾难式大调整不期而至,世界太阳能硅片NO.1彭小峰倒了,首富施正荣也倒了,无数忙着大扩产的光伏大佬倒了。

靳保芳成了幸存者。他苦练内功,技术攻关,以图东山再起。

光伏行业新一轮高景气周期来了,靳保芳等到了机会,快速崛起。

晶澳科技继续屹立于全球光伏行业前列。根据InfoLink最新数据,晶澳科技组件出货排名全球排名第四。

2023年10月,靳保芳以450亿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97位。

两年投入73亿研发

靳保芳为何能穿越周期?

2023年3月底,靳保芳在致晶澳科技全体股东的公开信中表示,1996年,从三台单晶炉起步,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二十多年来,无论行业如何波动,晶澳科技始终坚守最朴素纯真的这颗初心,市场好时不冒进,形势困难时不丧失信心。

晶澳科技主营业务为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2007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19年借壳天业通联回归A股市场。

2005年起,靳保芳推动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布局,降低成本、减少对上游依赖风险。晶澳科技也是行业中最早实施产业一体化的企业。

领先的技术是靳保芳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技术,不仅意味着产品质量过硬,还意味着降本增效。低成本是光伏产业企业屹立不动的第一性原理。

2019年至2022年,晶澳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18亿元、14.53亿元、27.18亿元、46.08亿元。2021年、2022年,两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超73亿元。

2021年,硅料价格一路飙升,东方日升出现少见的年度亏损,晶科能源扣非净利润大幅下降,晶澳科技净利润仍保持35.31%的增速。

近几年,晶澳科技的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55亿元、258.47亿元、413.02亿元、729.89亿元,同比增长7.67%、22.17%、59.80%、76.72%。同期净利润为12.52亿元、15.07亿元、20.39亿元、55.33亿元,同比增长74.09%、20.34%、35.31%、171.40%。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7.65亿元、70.29亿元,同比增长105.62%、116.83%。

近两年,光伏行业掀起新一轮扩产潮。

2023年5月底,晶科能源宣告560亿元扩产计划。2022年以来,晶澳科技也宣布了接近600亿元的投资。

在外界看来,靳保芳是被迫卷入扩产潮中,一体化、规模化,叠加领先的技术,才能保障领先地位。

如此大规模扩产,2008年的光伏浩劫是否会再现?

行业人士认为,在“双碳”背景下,光伏行业属于阳光赛道,市场空间还有很大。不过,产业阶段性过剩是必然趋势。但即便如此,2008年那一轮光伏产业大调整基本上不会出现。

晶澳科技公开表示,广义上的产能,包括了落后产能及规划未投产达效的产能,此统计口径的产能长期处于远超市场需求的过剩状态,但高性价比的产品通常会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至光伏领域,未来,行业竞争无疑会更激烈。

毫无疑问,卷入扩产潮中的晶澳科技也将面临严峻挑战。靳保芳能否从容应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