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作者:闻档察社

SPRING FESTIVAL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春 节 快 乐

全文字数:3158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本文是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档案管理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国外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前沿”的联合成果

SPRING FESTIVAL

小闻:春节即将到来啦!各位读者朋友,家里年货置办齐全了嘛?

小察:相信各家都正如火如荼地筹备呢!在这里提前恭祝大家新春快乐、龙年大吉!

小闻:小察,我帮家里准备年货的时候,听长辈讲起早年间的年货,和现在真是大不相同呢。

小察:是嘛!今天我们就通过年货档案,一起体察时代变迁吧~

1

档案中的年货之“食”味优质化

01 档案记忆中的武汉老字号,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悄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时间:2024-01-09

来源:极目新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O21GV1C053469LG.html

1933年的《汉口西报》上,武汉“老字号”冠生园的广告单上列举着冠生园的多款“年货”:欧化糖果、五彩软糖、广东腊货、西法火腿、广西沙田柚等。这些在当年确实是过年的“硬通货”,既可摆上自家餐桌,也可走亲访友时携带。物以稀为贵,在当时经济落后的中国,这些商品是过年才有的独特节令味道。

现如今冠生园主营糕点,口味逐渐“年轻化”。同时,现在的糕点中也有不少武汉人的儿时回忆,比如用纸包装的香草蛋糕、裹着糖粒的山楂球等,这些“老味道”在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又以回归传统的形式,重新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1 1933年老报纸上冠生园的广告单

(图源:极目新闻)

02 档案里有关年货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0-01-19

来源:陕西档案信息网

http://www.sxdag.cn/Article/View?id=2013

陕西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记载有建国后50年代到80年代春节年货供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西安人民囤年货几十年的习惯变化。

从1957年西安铁路分局《春节年货及重点物资装运情况》可以看出,当年年货最大的储备为肉类,而粮食并未在年货的清单内。这篇情况报告中还重点提到了酒的货源不足,过冬取暖所需要的煤也因为大雪天气煤矿产量下降有不足现象。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2 1957年西安铁路分局《春节年货及重点物资装运情况》

(图源:陕西档案信息网)

1955年中共西安市委发布的《关于检查西安市春节副食品准备及供应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该年春节市场供应基本稳定,猪羊牛肉、油、木耳、黄花菜、烟酒、水果、白糖等可充分供应,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通过郊区猪肉的供应采购方式变化、城关居民生猪供应点增加、明确供应量每日等方式解决。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3 1955年《关于检查西安市春节副食品准备及供应工作情况的报告》

(图源:陕西档案信息网)

从1988年一家公司给员工发放的年货,也可以看出年货供应的走向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肉蛋、烟酒地位不变,黄花、粉条被海鲜取代,该报告还提到了给员工发放红豆腐、糖、花生瓜子、点心等。可见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过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4 1988年某公司《春节职工物资供应分配明细表》

(图源:陕西档案信息网)

小闻来点评

两则新闻中的报纸档案、货运报告、食品供应检查报告、物资供应分配表等多类档案皆为年货产销供的原始记录,呈现出不同年代时兴年货的精细化与多样化。从第一则新闻中的报纸档案可以窥见,武汉“老字号”的年货“食”味从过去的甜点小食稀缺到现代糕点的年轻化,同时伴随着传统糕点的回归。第二则新闻中的文书档案反映出,西安年货“食”味从肉类储备为主到供应链和物资分配的逐渐优化,再到人们对年货多样性和品质的追求。这些变化既反映出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过年的期待和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体现出折射出守正创新的时代进步,代表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2

档案中的年货之购置方式便捷化

年货档案|记忆里的成都年味

时间:2021-01-28

来源:成都档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QxOTY2Mg==&mid=2247496508&idx=1&sn=3c7739a7ef47d471e014c1b6ac50ef99&chksm=eaed641ddd9aed0ba4d1ef49d546294863d02354da9619d2dd9deb5b947512e86f333d5b6283&scene=27

01 七十年代的凭“票”备年货

20世纪70年代,成都老百姓的生活始终离不开一个关键字——“票”!吃米要粮票,割肉要肉票,盐票、糖票、酒票、烟票,连点烟的火柴也要票。这些票按户口人头供应,可以说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当年市面上使用的粮票,主要是一两、半斤的面额,甚至还有半两面额的。上面这张由“成都市粮食管理局”印发的10斤(5000克)粮票,在当时算是“大额”票据,基本上是一个成年男子半个月的“口粮”。每逢过年,家里大人们都会找出这一年辛苦积攒下来的各类供应票,再小心翼翼地将其一张张捋好,再到店门口通宵排队,只为一大早能买上年货。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5 成都市粮食供应票

(图源:成都市档案馆)

02 八九十年代的年货市集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成都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年味也越来越浓。肉类食品已成为普通家庭日常餐桌上常见之物,凭票购粮已成往事。每当年关将近,置办年货便成了每个家庭的一桩大事。当时成都市人民政府还专门举办了迎新春的年货展销会,成都市档案馆馆藏的199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成都迎春年货展销暨优质服务展示活动的通知》档案,记录下了当时成都迎春年货展销会的盛况。

迎春年货展销活动地点定在省展览馆内的前后广场及两侧通道,展销时间为1992年1月6日至31日,为期26天。供应的产品有名特副食品、粮油制品、日用百货等,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6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成都迎春年货展销暨优质服务展示活动的通知》

(图源:成都市档案馆)

小察评新闻

借助粮票实物档案、政府公文档案,以成都为“点”可观全国之发展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成都人民从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的“网购时代”。解决温饱不再是奢望,千家万户正敞怀拥抱物资富足与充裕的美好时代。年货的盛行购置方式从凭票购买到市集购买再到网购,购物方式逐渐便捷、高效和多样化,是科技发展进步投射入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体现之一。

3

档案中的年货之生活用品科技化

01 远去的搪瓷杯!这份曾经的年货,是多少宁波人的回忆?

时间:2024-01-25

来源:宁波档案

https://mp.weixin.qq.com/s/ZO9ksGeiC9LzbWLA1ZAZLw

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珍藏着一份39年前的特殊年货——搪瓷杯,杯面写有“慰问环卫工人”的红色字样。颁发者是宁波市人民政府,落款时间为1985年春节。整体杯身保存完好,底部的些许脱漆是“搪”突的磕碰留下的岁月痕迹。在当时,印着“某某奖”“某某事纪念”“某某单位”的搪瓷奖杯就是一张别样的时代名片,代表着一种身份、一种荣誉、一种经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义,记录着特定的文化信息。茶杯上醒目的红色印字,浸润着那个年代独具魅力的满腔热忱和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7 纪念搪瓷杯

(图源: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

02 身边档案·年货里的中国味|时代影像:记录年货里的流行风

时间:2019-01-25

来源:封面新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626868831852809&wfr=spider&for=pc

正式开办于1983年的央视春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极大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难忘今宵》也通过电视家喻户晓。所以节前“抢购”电视成为一道年节风景,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成为抢手货。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中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春节特辑 | 闻年货档案,察时代变迁

图8 80年代选购电视的场景

(图源:封面新闻)

小闻有话说

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直观地呈现出80年代的年货记忆,反映出年货家庭用品科技含量逐渐增加的时代发展轨迹。第一则新闻中运用印刷技术将特定信息、祝福等内容印在杯面上,为年货搪瓷杯增添了文化内涵、纪念意义与时代烙印。第二则新闻中文娱艺术的盛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促使电视机以年货的姿态进入普通家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不论是搪瓷杯的制作还是电视机的生产,不断发展进步的科技为人们的年货添置带来更多选择,也反映出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与追求,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情。

小闻小察来总结

年货档案承载着不同年代的春节记忆,可折射出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年货档案,以贴近百姓生活的视角展现城市的发展变迁,传承传统文化习俗。

一是策划档案展陈呈现时代变迁。通过展示实物、文书、照片等各种年货档案,呈现不同年代的年货品种、购买方式、消费习惯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既可让参展者直观感受不同时期的春节氛围,也可令其感受国家与社会的纵向发展进步。

二可举办档案活动体验时代穿梭。档案部门可以开发档案组织“年味回溯”活动,如带领参与者体验票证购买、集市购买等不同。由此,老年人可追忆往昔,年轻人可跨越时代感受年俗,共同体悟年货变化中的城市时代变迁。

三可线上线下征集年货档案。征集公众关于年货的口述档案、特殊的年货实物档案等,于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辟专栏予以推送,由此借助置办年货的节庆契机,以别致的年货视角更全面地呈现社会发展记忆。

往期精彩

2023-01-24

前“兔”似锦,档案赋能传统文化传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案:吴彦洁 余方璐

排版:余方璐 吴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