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家古里果新作《时间缝心》:此生虽不再见,但你我无需刻意遗忘

作者:南都视界
作家古里果新作《时间缝心》:此生虽不再见,但你我无需刻意遗忘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这似乎在爱情里是个绕不过的话题,年少时我们追逐星星和日落,而成熟后又会选择一个能无条件陪伴我们看星星和日落的人,我们习惯于把原因归咎为未经世事的幼稚,未经理性打磨的冲动。

但实际上,如果有一种可能性,让二十岁的我们和四十岁的我们见面,恐怕也无法互相说服彼此,甚至大吵一架。

人的成长性是割裂的,我们不应当以一种后来者的智者姿态去解析年轻时的自己,索性交给未知,交给时间,交给当下恰如其分的感受,这也是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作者身上,我们很少能看到她对年轻自己的解析,接纳自己的所有选择,并敢于抛下一切追逐星星,随着个人经年累月的成长,主角也未曾不敢直视年少时自己的眼睛,保留着生命的原初形态和生活的原初感受,这实际上是一种幸运,不苛责苛求自己的幸运,而这底气的来源,则是家族的照料,哥哥稳定的关怀···

这也更加说服了,只有沐浴在关怀和爱里,我们才能肆意生长,以一种绝不质疑悔过的人生态度去抵挡岁月的山水一程,这大概就是生命力,永远对外界保持敏感和敬重,少些灰心丧气,多些期待和郑重,所以本书塑造出来的形象,更像是一位身着素衣,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女孩,她眼里灯火辉煌,充满了生命力的光,当她站在雅典米克诺斯岛双手合十,仰望着那轮孤月,便已熠熠生辉,不似凡人。

作家古里果新作《时间缝心》:此生虽不再见,但你我无需刻意遗忘

作家古里果

在这部充满温情与回忆的小说中,作者以一位40多岁女性的视角,细腻而感人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少年时光和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主人公的青涩时代在希腊的阳光下展开,与一位神秘的画家相遇,这段初遇便牵动着灵魂的深处,作者对于景物的刻画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希腊的美丽风景之中,感受到那份青涩而纯真的爱情。

作者的笔调十分梦幻,加之雅典地中海气候的蓝天白云,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有现实和梦境的跳跃感,而这种不清醒则是作者精心播撒的“佐料”,成为了阅读本书的致幻剂。

作家古里果新作《时间缝心》:此生虽不再见,但你我无需刻意遗忘

随着主人公回到家乡并步入婚姻,故事的情节逐渐进入了另一重,由梦幻到清醒,从超脱到现实。主人公在丈夫的宠爱中度过了一段幸福的婚姻,然而内心深处对那段少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始终挥之不去。美术展的偶然再次将主人公与画家相遇,十多年的寻找终于迎来了命运的交汇。

故事也逐渐随着画家的出现被越推越高,主角也从一开始的优雅的芭蕾舞者变得紧张,忧虑,心跳加速···作为读者,我们跟随着主人公的内心起伏,感受到她对过去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作者也通过主人公的选择,深刻地表达了爱情观的成长与转变。这并非一篇简单的爱情小说,而是一部通过爱情故事反思人生、选择和成长的作品,故事以一个成熟的女性视角呈现了对爱情的思考,让我们得以窥见了主角成长的一角,这部小说不仅是一场关于爱情的回忆,更是一段对自我成长的深刻思考。

作家古里果新作《时间缝心》:此生虽不再见,但你我无需刻意遗忘

小说深刻地探讨了爱情和时光流逝的主题,深入剖析了情感纷繁复杂的人生历程。故事的核心主题围绕着一位40岁女性的怀旧之旅,追溯她青春岁月的足迹以及在希腊阳光明媚的土地上一次偶然相遇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叙事巧妙地编织了记忆、爱情和自我发现的线索。主人公在20岁的时候与那位神秘画家的邂逅成为她心灵深处刻骨铭心的时刻。作者精美地捕捉了那段短暂连接的本质,这次相遇超越了肉体的界限,在灵魂的深处回响。

随着主人公回到故乡,接受婚姻并构建起自己的生活,那位画家的令人难忘的记忆仍然是她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因缘际会,二人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次艺术展中,这次重逢成为对爱情复杂性、不可逆性讨论的契机。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爱情旅程的细致描绘,层层递进,节奏流畅。作者没有将叙事局限于简单的单相思或传统的三角恋爱描绘。相反,它探索了情感的复杂性,让读者见证主人公在坚定、充满爱意的哥哥和怦然心动的内心挣扎。小说对艺术世界的描绘为故事拓宽了定义边界,使得作品又增加了一丝高级美学的意味。

主人公的旅程成为一个镜头,通过它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经历、情感的动态发展,在反思中和故事主角产生连结。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是对爱情、记忆和自我的一次旅程式探索,作者用细腻的笔法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一曲唱罢,萦绕心头。

作家古里果新作《时间缝心》:此生虽不再见,但你我无需刻意遗忘

作者简介:

古里果,原名李巍,青年作家、诗人、艺术家。已出版作品有:《暖方》《人间乐》《借你一生》《一克拉的眼泪 (Ⅰ、Ⅱ ) 》《那年夏天我们一起毕业》《刺鸟》《触不到的恋人》《萤火之光》《萤火之国》等;已在北美出版画册Everything Grows Up: Paintings and Poems of Guli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