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建忠散文:讨赖谣

作者:愚者故事汇
毛建忠散文:讨赖谣

父爱是山,母爱是河。崔巍高耸的祁连山脉东西走向横亘在青甘之间,绵延八百里,大大小小的冰雪之水辐射状向山脊两侧蜿蜒流淌,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山川地貌和传奇的丝绸之路,也养育了一方神奇的土地和人民。父亲的山自然是高大伟岸,绵延八百里的祁连山母亲的河则是冰川融雪形成的若干支径流和潜流形成的万千大大小小翡翠般的湖泊。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这是明嘉靖九年(1557年),甘肃巡抚陈棐赴任后巡察写的一首诗。祁连山是一个多宝之山,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自然也是历代兵家争夺要地。祁连山南山北之间的一些河谷或较低的山地垭口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历代军事防守要塞。而我们要知道的是:从公元前3世纪甚至更早,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叫匈奴族,这个民族的名字叫匈奴,而这个民族先祖的名字如雷贯耳,就是曾与黄帝争霸而被迫迁徙的九黎族始祖蚩尤。这个民族的一支如高山屹立在西北高原,世世代代为生存而战斗,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而输入着强劲喷薄的基因血脉。在汉之初,匈奴族在这里养育后代,六畜蕃息,他们给养育他们的每一个山川都起了一个温暖而神圣的名字,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中的讨赖掌而得名。讨赖”自然是匈奴语,意为“有树的地方”,这条河出冰沟后流经嘉峪关、肃州、金塔,汇入黑河弱水,最终流向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但外地人却不知道,讨赖河是一条地理概念的河流,它是酒泉境内众多小河流的“老大”。祁连山麓如伸展的手掌纹,沿着地势穿过不同峡谷后,向北或西或东流淌,然后星罗棋布地交融在一起,要么形成湖泊,要么以明暗流的方式继续蜿蜒,滋润繁茂出广袤的绿洲。从东至西走向,酒泉境内的河流依次有马营河、丰乐河、观山河、红岭河、清水河、临水河、洪水河、冰沟河等。

汉武帝时期,“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铁马冰河,霍去病征战河西,这里设酒泉郡,从此纳入中华版图。酒泉郡下设禄福县,这条河又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禄福河。因这条河从嘉峪关向东流经酒泉城北。此段因此被称作老百姓熟悉的北大河。有专家考证,讨赖一词在蒙语的译音是“兔子”的意思。也许这条河流来得快,去得急,像兔子一样。蒙古族把讨赖河又叫“多乐水”,把十二生肖中非常讨喜的兔年称之为“讨赖年”。

我是土生土长的酒泉肃州人,生于斯,长于斯,求学、工作、生活,身影一直栖息的地方。养育这片这片土地的母亲河叫讨赖河,这条河在古文献里有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名字,呼蚕水。今人考证,“呼蚕”与“呼兰”同音,在蒙古语中“呼兰”是红色之意,红色之水,这与季节性河流所呈现的色调是一样的。年轻时,梦想的翅膀曾经遐想过很多繁华都市;中年时,也天南海北游历过大家津津乐道的名胜佳地;到了不惑年龄,又喜欢自驾去人迹少至、稍显偏僻的山川要地。来去归兮,蓦然回首,长河落日,弱水不弱,揽星河,涉流沙,点青翠,抚摸亲吻着我们的脸庞,一如既往,柔情如初。仰望咫尺之遥,悠悠南山,方知岭南好不好与我何关,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心有灵犀、心心念念,“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不由感而赋之:

讨赖弱千里,蹉跎不畏途;摘星眠雪枕,揽月送桃符;羽鸟鸣山远,游鱼戏苇趣;人间烟火摇,味淡笑忘乎。

中国名家10本经典散文 ¥39.5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