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作者:奇葩历史观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1903年2月,湖南湘乡县陈家传出了一声啼哭。这一天,解甲归田的湘军将领陈益怀喜得长孙。谁都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孩子将会成长为解放军的著名将领。这个孩子便是陈赓。

陈赓从小就是听着祖父的战斗故事长大,惊险动人的故事让陈赓对当兵打仗有着浓厚的兴趣,缠着祖父祖母要学武艺。在祖母的严格要求下,陈赓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功夫。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有了一身好武艺,再加上聪明伶俐的头脑,陈赓很快成了村里的“娃娃头”,谁挨了欺负都来找他,他也二话不说就去找人算账。因此村子里调皮霸道的孩子在陈赓面前,都不敢太过于放肆撒野。

到了陈赓六岁的时候,家里给他请了私塾先生教他读书,但陈赓对这种死记硬背经书非常厌烦,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来反抗老师的斥责。而每每恶作剧之后,陈赓的父亲总是高声呵斥:

“等你到十六岁的时候,一定把你从家里赶出去!”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不过,少年时候的陈赓虽然调皮,但功课却一点没落下,那些死记硬背的经书根本难不住他。等陈赓长到13岁的时候,枯燥的私塾生活终于结束了,陈赓来到了离家二十里的东山高等小学堂。

东山小学堂是一所新式小学,除了传统的科目外,学校还设立了自然、英文、音乐等课程,几位海外留学回来的老师,也不断给学生们介绍外面的世界。陈赓进入东山小学堂之后,获得了自由的新鲜感和解脱感。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然而,这样愉快的学习生活只持续了一年就中断了。陈赓的家里按照农村的习俗,坚持让陈赓与一位比他大两岁的女孩结婚。当时陈赓已经接触到了新思想,对于包办婚姻十分反感,一直不承认这门亲事。

但这件事哪里是当时只有14岁的陈赓可以说了算,趁着陈赓放假在家,家里硬是给他俩办了婚事。本以为陈赓结了婚就能死心,却没想到在新婚之夜,陈赓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包袱,悄悄离开了家,迈出了自己在革命道路上的第一步。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陈赓的离家出走,在陈家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给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人就是陈赓家的牧童,卢冬生。

卢冬生比陈赓小5岁,在他7岁的时候被外婆送到陈家当牧童。陈赓在读书之余经常找卢冬生玩耍,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陈赓离家在外读书,每次回来都要给卢冬生讲述在学校的所见所闻,让卢冬生的眼界也开阔起来。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因此在陈赓走了没多久,卢冬生也离开了陈家,开始了流浪打工的生活。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外打工,自然不会被老板善待,在被坑了几次工资之后,卢冬生萌生了去当兵的想法。

1925年,卢冬生加入唐生智的部队。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唐生智的部队接受改编,卢冬生就成了一名国民革命军战士。在武汉,卢冬生再次见到了陈赓,此时的陈赓已经是特务营的营长,于是便将卢冬生调到自己身边当警卫员。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陈赓被迫交出特务营。根据党的安排,卢冬生随陈赓护送周恩来去南昌,随即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陈赓到贺龙的部队担任营长,卢冬生就担任陈赓的副官,在陈赓的介绍下,卢冬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一次战斗中,陈赓不幸腿部中弹,卢冬生眼疾手快救下陈赓,并一直精心照顾他到了汕头。起义军失利后连夜撤离,送信人一时间没找到陈赓所在的诊所,因此陈赓、卢冬生和部队就此分离。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在卢冬生的帮助下,陈赓来到了香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诊所,结果医生一看是枪伤,当即将他们拒之门外。当时香港迅不搜查得紧,卢冬生和陈赓商量之后,决定去上海找党中央。

卢冬生和陈赓乘船一路北上来到上海,陈赓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治疗伤腿,卢冬生则留在中央特科担负交通任务。在贺龙提出要去湘西拉队伍建立根据地后,党中央决定派卢冬生护送贺龙到江西去。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1928年1月,贺龙一行十人登上了前往宜昌的货轮。途经观音洲时,贺龙知道这里经常有团防敲诈勒索百姓,便决定将计就计,夺了观音洲团防的武装。当船停靠观音洲之后,贺龙一行有说有笑地直奔团防所。

当时贺龙一副大资本家的装扮,放哨的团丁以为来了大官,赶忙通知队长出来迎接。贺龙从容不迫地“检阅”完团防之后,一把抓住团防队长的手,摘下墨镜:

“你不认识我吗?我是贺龙,来找你‘借枪’的。”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团防队长虽然没见过贺龙,但早已听说过贺龙的名声,当即吓得浑身发抖。卢冬生站在贺龙身边,警觉地向四周扫视,忽然看到一个团丁举起了枪,立刻掏出枪来一枪将其撂倒。

其他人都被卢冬生的举动震慑住了,随贺龙同来的人冲上去收缴了团防的全部武器。多年之后,贺龙在回忆起当年“借枪”的经过,还会忍不住赞叹地说:“冬生那一枪打得好,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自此,贺龙对卢冬生更加信任,时刻将他带在身边,同行同住形影不离。

1928年,贺龙在家乡拉起队伍之后,却与前委书记失去了联系,因此决定派卢冬生都上海去,寻求党中央对建立根据地的指示。中央听完卢冬生的汇报,马上派人给贺龙送去指示,与此同时湖南省委遭到破会啊,中央决定派卢冬生帮助重建省委机关。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央几次派人给湘西送信都没能成功。恰好卢冬生回到上海,中央决定还是让卢冬生到湘西去。历经千难万险,卢冬生终于将中央的指示带到了湘西,此时的贺龙已经两次失败,部队也所剩不多,但得到中央的指示,大家还是欢呼雀跃。

经过卢冬生在上海和湘西几次传递消息,贺龙按照中央的指示,很快重新拉起了队伍。为了方便工作,贺龙要求将卢冬生留在身边,中央随即作出批示,同意卢冬生不再担任交通员,就留在红军工作。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有了卢冬生在身边,贺龙消灭了甘占元的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组建了湘西独立师,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自从夏曦来到湘鄂西根据地,不但队伍被缩编,一大批好干部也被他杀害,革命事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但夏曦仍执迷不悟,不顾大家反对,解散了党组织,弄得红三军人人自危。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夏曦几次想整贺龙,但都被贺龙顶了回去,他也想整卢冬生,却一直抓不到把柄。

后来红三军两个师分开行动后,夏曦以自己和卢冬生都是湖南人,提出和卢冬生一起行动。当卢冬生在战斗中要求夏曦带领非战斗人员赶快过河时,夏曦却被山洪暴发之后的河水拦住了。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等卢冬生赶到河边的时候,发现夏曦领着人还没过河,顿时气得火冒三丈,指着夏曦大骂,然后指挥部队很快过了河。自此,夏曦知道没有卢冬生,他根本无法指挥部队,因此对卢冬生敬畏三分。

抗战全面爆发后,卢冬生被任命为358旅首任旅长,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卢冬生被调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组织上决定让卢冬生前往苏联,一边养病一边学习。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1939年,基本恢复健康的卢冬生要求回国参加抗日,任弼时告诉他,国内需要一批适应正规战争的高级指挥员,组织上决定让他继续留在苏联。

两年之后,卢冬生学成毕业,迫切地想回国效力,可惜苏德战争的爆发,让卢冬生不得不继续留在苏联,成了苏联红军的少校军官。苏联对日宣战后,卢冬生才得以回国,先到达长春,后到哈尔滨。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当时东北的情况非常复杂,八路军还没有大批进入,秩序异常混乱。在陈云等东北局领导到达哈尔滨后,东北局北满分局随即成立。为了保证陈云的安全,卢冬生自告奋勇为陈云去取行李。

当卢冬生带着一名警卫员拿到行李在返回途中,遇到几个苏联士兵正在打劫路人。率直的卢冬生当即上前亮出证件,用俄语询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并严厉地斥责他们的行为。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那几个苏联士兵也没想到会遇到军官,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为了逃避惩罚,动了杀人灭口的念头。当时卢冬生认为苏军是友军,没有防备,就在苏军士兵朝卢冬生开枪,卢冬生倒下的那一刻,冲着警卫员大喊:“快跑!”

卢冬生牺牲的噩耗传来,陈云等人悲痛万分,立即派人与苏军交涉。苏军将领虽下令逮捕那几个士兵,但最后也无疾而终。远在晋绥的贺龙得知卢冬生牺牲,不禁失声痛哭,连连叹息,而陈赓得知后也悲痛不已。

45年卢冬生被苏联士兵杀害,陈赓悲痛万分:他若不死至少是个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烈士陵园为卢冬生修墓立碑,贺龙亲自题写了碑文。陈赓每次见到贺龙,总要提起卢冬生,无不惋惜地说:

“如果他活着,至少要授个将军。”

参考资料:

[1]李海文.贺龙的左膀右臂卢冬生[J].湘潮(上半月),2012(01):28-32.

[2]慕安.卢冬生:屡建功勋身先死[J].党史纵览,2014(05):43-48.

[3]梅兴无.卢冬生:从牧童到将军[J].党史博览,2022(03):44-49.

[4]龙正才.陈赓和放牛娃卢冬生的情谊[J].湘潮(上半月),2011(06):18-21.

[5]桃君绘画,钟枫.贺龙借枪[J].湖南党史月刊,1990,(第7期).

[6]程建波 ,程进.陈赓大将:两位将军的引路人[J].党史纵横,2001(05):19-21.

[7]《陈赓》,王梅枝,赵静著,北京:作家出版社 , 19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