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作者:古籍

最近,2024年贺岁纪念钞火得不能再火了!一张面值20元的普通龙钞,从刚开始的40元卖到现在的80元。相信大家还看到过央行2000年的“世纪龙钞”、澳门2012年的“生肖剪纸龙钞”,不过您见过清末的“龙钞”吗?

1902年8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呈请户部立案注册,创立了官办的“北洋天津银号”,俗称“天津官银号”。天津官银号行址位于天津北马路东端南侧三义庙处(靠近东北角),成立后曾发行过银两票、银元票和钱票。银元票由北洋官报局印制,银元票曾以其行屋和李鸿章像、“双龙戏珠”图饰一起,作为银元票正面的图案。

1.清末北洋天津银号壹圆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其中“清末北洋天津银号壹圆”票(图1),该票正面上半部分呈现了“双龙戏珠”图案,下半部分的左侧印有北洋天津银号大楼,右侧头像则为清末大名鼎鼎的军事家以及外交重臣李鸿章,其于1901年病故。

2.北洋天津银号李鸿章像库平足银叁两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而1910年“北洋天津银号李鸿章像库平足银叁两”票(图2),为北洋天津银号委托英国印刷厂印制,中间为李鸿章像,上方印有双龙戏珠图饰,下方为港口风光,图案设计华丽繁美,印制极其精美,存世稀罕。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经督抚院立案,在苏州设立开办裕苏官银钱局。该局是陈夔龙任江苏巡抚时发行的。陈夔龙,清末大臣,历任河南巡抚、江苏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光绪二十九年,江苏地方银钱短绌、铜价高昂,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在苏、宁两地开设官银钱号,发行官银钱票。

3.江苏裕苏官银钱局通用钞票鹰圆壹圆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同年,江苏裕苏官银钱局发行直型制钱票五百文、一千文两种,横型通用钞票一元、五元、十元三种。横型钞上印有江苏巡抚陈夔龙头像,有“龙圆”“鹰圆”两种,又有“镇”“沪”两地之分。辛亥革命时,该局现款被军政机关提用一空,在进行清理后关闭,存世之陈夔龙像纸钞甚为稀少。这是“大清光绪叁拾贰年(1906)江苏裕苏官银钱局通用钞票鹰圆壹圆”(图3)。其正面四周边饰“双龙戏珠”图案,主图右侧印江苏巡抚陈夔龙像。背面主图为“双龙戏珠”,四周边饰花卉,钤“总局之印”“沪局之印”。

4.光绪三十一年江南裕宁官银钱局壹圆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裕宁官银钱局开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发行的纸币有制钱票、铜元票、银元票三种。其中的银元票,分别印制于光绪三十一年(图4)、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光绪三十三年六月。

湖南官钱局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元月,地址为长沙藩正街,其前身为阜南钱号官局。因该局发行的纸币有一定的准备金可以兑现,且印刷精美别致,而当时湖南各地店号的各种纸币充斥市场,且店号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故官钱局发行的纸币信用较好,流通顺畅,成为湖南省的主要纸币发行机关,并有“台票”(藩台衙门发行的票币)之称。共发行银两票227600两、银元票375700元、铜元票880余万串及制钱票若干。

5.湖南官钱局日本版光绪甲辰年壹圆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早在湖南官钱局未成立以前,该局就向日本订制了一批纸币,包括银元票壹圆、银两票壹两和制钱票壹串文三种。它们的版别均为竖式,由木刻模板印刷而成,形制及图案基本相同。正面年度原是空白,后加盖甲辰年年号。纸币背均印光绪二十八年巡抚告示。如湖南官钱局日本版“光绪甲辰年(1904)壹圆”纸币(图5),其正面顶上方印有传统的“二龙戏珠”图案,珠下有楷书“湖南官钱局”;中部右侧印有编号“丰字第壹千贰百贰拾玖号”,正中印“此票准免纳本省丁漕及关税盐课厘金,凭票发洋银壹圆”等字样;左下方文后印椭圆篆体朱红印章“湖南官钱局印”,最下方为海水纹饰图。

安徽裕皖官钱局票也有“龙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安徽巡抚诚勋会同两江总督周馥上《安徽开办官钱局以维财政折》开裕皖官钱局。同年二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复文:“经部议准,钦奉准许开业”。官钱局初议由省政府招商入股,官督商办,后实为官办,由牙厘局和筹议公所各拨银5万两,合为10万两基金,于同年十月正式开业。

6.安徽裕皖官钱局凭票发铜元足钱壹仟文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官钱局成立后,当年发行“计存钱条”(实为铜元票)30 万串,票面印“凭票发铜元足钱壹仟文”(图6),加盖藩司印章。背面印安徽巡抚告示:“皖省奏明在省城设立官钱局,印造钱票,盖用藩司印信发行行使,以资周转而便商民,凡本省完纳钱漕、关税、厘金及商民交易均一体行使。局虽官设,与商人钱店无异,不论何人持票到局,均照票面所载钱数兑付,决不片刻留难。倘有奸商把持阻挠及匪徒伪造谎骗,定即严拿治罪”。

7.安徽裕皖官钱局光绪三十三年壹圆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光绪三十三年又发行壹圆(图7)与伍圆面额银元票40万元,票背面亦印安徽巡抚告示,说明此银元票“如兑换银钱,均与龙元一律作价,无稍低昂”。办理存放款规定:“各署局款项可立折代存,按照四厘付息,只存不欠”“放款以高于存款利息,积存之款择殷实富商酌量贷放”。

8.大清银行兑换券

何锦:鲜见的清末“龙钞”

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为了统一全国币制,决定印制“大清银行兑换券”(图8)。该券正面左侧为摄政王载沣半身雕像,人物肖像传神逼真。右上方为巨龙腾空图,下方为长城,印有“凭券即付银币拾元全国通用”字样以及红色编号,背面印有大清银行英文行名并盖“大清银行监督”和“检校印记”两枚印章。此券俗称大清龙钞,于宣统三年(1911)设计试色样票,但未发行即因王朝覆灭而胎死腹中,是大陆货币史上首次采用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的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