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作者:路过你头顶的风

高句丽政权早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屡犯辽东,因此曾招来中原王朝的三次军事打击,几近灭国。后来的高句丽王转变战略,在征服了扶余、东濊、沃沮等势力后,开始向朝鲜半岛北部发展,历经几代人的积累,最终在公元5世纪称霸朝鲜半岛,成为当时半岛上独一无二的霸主。

东汉初期征高句丽

由于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关于高句丽诸王的记载都是从太祖王宫开始的,所以宫之前诸王的事迹只能以《三国史记》当中的记载为依据;

根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记载,大武神王九年,冬十月,无恤(高句丽政权第三代君主)亲征盖马国,斩杀盖马国国王,抚慰当地的百姓,将盖马国之地纳入高句丽的统治范围。十二月,句茶国国王听闻盖马国被灭,害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于是举国投降,高句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拓展;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卷十四》关于大武神王的记载

大武神王十一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出兵讨伐高句丽,无恤率部退入丸都城据守,汉军围城三个月,后来无恤采纳了左辅(高句丽官职)乙豆智的建议,派人送酒水和鲤鱼慰劳汉军,汉军统帅见此,认为丸都城内水源和粮食充足,短期之内很难攻下,于是引兵退还;

十五年,无恤遣使入朝朝贡,此事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也有记载,但是都未载明当时的高句丽君主是谁。《后汉书》中记载的是“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光武复其王号”,而《三国志》当中的记载则是“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王遣使朝贡,始见称王”。前者认为高句丽的君主最早是称王的,王莽篡汉后降为侯,光武帝后来恢复了其王号,后者则认为高句丽一直是侯国,直至此次朝贡之时才第一次称王。不过无论是“复其王号”还是“始见称王”,建武八年以后,高句丽开始与东汉王朝交好,成为其藩属国;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汉光武帝刘秀

毌丘俭征高句丽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中原地区战乱不断,高句丽也因此蠢蠢欲动,多次派兵侵略边界,先叛后降,降而复叛,据《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

至殇、安之间,句丽王宫数寇辽东,更属玄菟……宫死,子伯固立,顺、桓之间,复犯辽东,寇新安、居乡,又攻西安平,于道上杀带方令,略得乐浪太守妻子。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79年),玄菟太守耿临讨之,斩首虏数百级,伯固降,属辽东……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高句丽再次进犯,正始五年,幽州刺史毌(guàn)丘俭统兵一万征讨高句丽。依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时的高句丽君主是山上王延忧,由于延忧与他的曾祖父宫一样,一出生就能够张开眼睛环视四周,因此又名“位宫”(高句丽语中相似称位)。而在《三国史记》中,当时的高句丽君主是东川王忧位居(小名“郊彘”),忧位居是位宫之子,据《三国史记》记载:

(东川王)十六年,王遣将,袭破辽东(郡)西安平(县)……二十年,秋八月,(曹)魏遣(幽州)刺史毌丘俭,将万人,出玄菟郡来侵。

金富轼(《三国史记》的作者)认为《三国志》中关于毌丘俭出兵时的高句丽君主为山上王位宫是记载有误。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过,金富轼在编著《三国史记》时很可能将朱蒙建立高句丽政权的时间提前了,以致太祖王宫的在位时间变成了夸张的94年,因此将位宫在位期间发生的事情转接到其子忧位居身上也是有可能,本文我们还是主要以大陆正史当中的记载为依据;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影视剧《三国演义》魏军剧照

毌丘俭带兵出征后,位宫也亲率步骑兵二万人出战。两军在梁水展开大战,高句丽军接连败退,位宫携妻子及千余骑逃走,毌丘俭没有选择追击,而是直接挥师进至丸都城下,并且攻破了丸都城,《三国志·毌丘俭传》记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位宫回到国内城(又称“不耐城”),意图东山再起,毌丘俭于是率军再次征讨高句丽,位宫率部逃至买沟。为了彻底解决辽东边患,毌丘俭一方面派玄菟郡太守王颀(qí)领兵北上追击,另一方面派乐浪郡太守刘茂和带方郡太守弓遵带兵南下朝鲜半岛,肃清濊貊、马韩等势力;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毌丘俭征讨高句丽的进军路线

王颀带领魏军一路追击千里,越过北沃沮,最远追至肃慎南界,刻石纪功后,引军而还。此次出征魏军斩杀八千余人,毁丸都城和国内城,高句丽政权名存实亡,领土悉数并入玄菟郡。

慕容皝征高句丽

虽然高句丽政权遭受曹魏的军事打击后元气大伤,但并未亡国,在经历几代君主、将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后,实力逐渐恢复,并趁中原王朝再次陷入混战之际,又开始侵略边界各郡;

西晋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九月,高句丽第十五代君主、美川王乙弗率兵三万侵略玄菟郡,掳获八千余人。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八月,遣将袭取辽东郡西安平县,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十月,再侵乐浪郡,掳获二千余人,建兴二年(公元314年)九月,南侵带方郡。至此,高句丽基本取得了朝鲜半岛北部的统治权;

公元4世纪初,慕容鲜卑在辽东地区开始崛起,东晋大兴三年(公元320年),高句丽再次进犯辽东,但是被慕容仁率军击退,此后几年高句丽不敢再侵犯慕容部边境;

咸康七年(公元341年),燕王慕容皝(huàng)迁都龙城,为解决后顾之忧,遂亲率大军四万,以庶兄慕容翰和第五子慕容垂为先锋,从南道征讨高句丽。同时,另派长史王寓等统兵一万五千人从北道进攻;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当时高句丽的君主是故国原王高钊(美川王乙弗之子),他在得知燕军来攻的消息后,判断燕军主力必从北道而来,因为北道平阔,而南道险狭,于是令他的弟弟高武领精兵五万驻守北道,自己则带一支弱旅防守南道,两军在木底展开交战,据《魏书·高句丽传》记载:

‬(燕军)大破钊军,乘胜长驱,遂入丸都,钊单马奔窜。元真(慕容皝,字元真)掘钊父墓,载其尸,掠其母妻、珍宝、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高句丽政权第三次面临几乎亡国的境地,丸都城也再次被夷为平地。咸康八年(公元342年),高钊遣使朝贡并向慕容皝称臣,慕容皝于是归还了他父亲美川王的尸体,但仍扣留他的生母周氏作为人质;

此后,鲜卑慕容部对高句丽形成压倒性优势,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慕容皝派慕容恪领兵再攻高句丽,夺取了南苏城。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南下中原后的前燕与高句丽达成和解,慕容儁归还了高钊的生母,并封他为“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乐浪公、高句丽王”。

‬称霸朝鲜半岛

高句丽政权在遭到慕容部的多次军事打击后,只得改变战略,放弃向西发展,开始将谋略的重心转向朝鲜半岛。从故国原王高钊,到小兽林王高丘夫,再到故国壤王高伊连,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互相征伐不断,各有胜败;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故国壤王高伊连病逝,其子高谈德继位,即“广开土王”,又称“好太王”。高谈德是高句丽政权历史上极有建树的一位君主,以武功著称,在刚刚继承王位后不久便出兵南伐百济,攻占十座城堡。同年九月,北征契丹,虏获五百人,十月,攻陷百济国关弥城;

太元十八年(公元393),百济阿莘王亲率大军进攻高句丽,高谈德带领五千精骑将其打败。十九年,高谈德再次大败百济军于浿水,斩杀八千余人。二十年,亲征百济,夺取城堡58座,兵临百济国都慰礼城下(今首尔),阿莘王请降,并将兄弟送至高句丽作为人质;

随着高句丽的再度崛起以及后燕势力的衰退,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再次爆发。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后燕昭武帝慕容盛以高谈德“傲慢无礼”为由,统兵三万亲征高句丽,攻克新城、南苏二城,迁五千余户人回辽西;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公元4世纪末的政权分布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新罗由于同时遭到百济、倭人和伽倻的入侵,于是向高句丽请求援助,高谈德发兵五万打败了倭人和伽倻,不仅彻底粉碎了倭人将势力渗透至朝鲜半岛的企图,还迫使新罗和伽倻成为其臣属国;

元兴二年(公元402年),高谈德出师攻打后燕,历时一年多,最终攻占了整个辽东半岛。义熙六年(公元410年),高谈德出兵北征东扶余,攻陷城堡64座,东扶余王投降,从此臣服于高句丽;

经过二十年的东征西讨,“好太王”彻底奠定了高句丽政权称霸东北亚地区的基础,义熙八年(公元412年),高谈德病逝,其子高琏继承王位,也就是“长寿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高琏下诏为其父刻碑纪功,即著名的《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太王碑》,该碑共计1775字,记述了高句丽的起源和建国传说以及好太王一生的战争功绩,是高句丽时期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实物文字资料;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好太王碑》局部拓片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为加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长寿王高琏将都城迁至平壤。此时,高句丽的控制范围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势力达到最鼎盛,成为朝鲜半岛独一无二的霸主。据《魏书·高句丽传》记载:

‬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钊曾孙琏始遣使者安东奉表贡方物,并请国讳。世祖嘉其诚款……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访其方事,云:辽东南一千余里,东至栅城,南至小海,北至旧夫余,民户叁倍于前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

与北魏政权交好

高句丽称霸朝鲜半岛后,一方面持续对百济和新罗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遣使与北魏长期交好,朝贡年年不断;

在《魏书》的记载中,北魏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燕国灭,末代君主冯弘逃至高句丽,太武帝拓跋焘令散骑常侍封拨出使高句丽,下诏要求高琏交出冯弘,然而高琏却上书称“当与文通(冯弘,字文通)俱奉王化”,不肯交出冯弘。拓跋焘大怒,想要出兵讨伐高句丽,不过在听取了大臣们的谏言后,放弃了出兵的想法,两年后,高琏杀了冯弘;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公元471年至499年),高句丽朝贡的宝物成倍增加,北魏给予的赏赐也随之加多。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高琏去世,拓跋宏在东郊为其举行悼念仪式,并追赠高琏为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谥号“康”。又派遣使臣拜高琏的孙子高罗云(高句丽第二十一代君主,“文咨明王”)使持节、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赏赐衣冠、服饰、车旗等;

此后,安藏王高兴安、安原王高宝延、阳原王高平成、平原王高阳成等高句丽后世诸王,均受中原王朝册封,北魏分裂后,向东魏朝贡,东魏灭亡后,向北齐朝贡,北周统一北方后,向北周朝贡,史书曰:“其贡使无岁不至”,即便是对远在江南的宋、齐、梁、陈四朝,亦是如此。

第四篇:高句丽王国的起源和消亡史(中)

高句丽王陵

PS: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