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作者:蒋南强读历史

小年,是大陆传统节日,也被称为祀灶节、祭灶节、灶王节。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小年意味着过年的开始,尽管小年时节正值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过年的热切期盼。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小年祀灶,读一读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诗《纵笔三首》:其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其二: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其三: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苏轼由广东惠州贬所再贬海南儋州已经二年多,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此年小年祀灶前一日,作《纵笔三首》。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诗中描述了苏轼贬居儋州的生活状态,特别是期盼小年祀灶的心境,等待东家宰鸡烤肉,备好美酒,饱醉一回。其笔触风趣、含蓄、真率,不仅体现了苏轼超旷闲逸的境界和笔调恬适的特质,更是展现了他在困境中所保持的乐观和豁达。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那么为什么题目是《纵笔三首》,这与1097年绍圣四年苏轼在惠州的诗作《纵笔》有什么关系。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1093年元祐八年9月26日,一直庇护苏轼的高太后去世。1094年绍圣元年六月,当朝宰相曾经是苏轼密友的章惇,下令将任定州知州的苏轼贬至惠州。从北宋绍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抵达惠州泊头镇,至绍圣四年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再赴儋州。

在这两年零八个月时间里,苏轼调整心态,关注民生福祉,寄情于自然山水,创作了许多令人愉悦的文章。他对惠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无法用时间来衡量。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1097年绍圣四年二月十四日,苏轼迁入惠州白鹤峰新居居住,这是他亲自建造的住所,房坐东向西,书房后临东江,院内有他亲手种下两株柑橘,居室外绕以竹篱,苏轼以为能在此终老。

然而仅仅居住两个月光景,他接到远谪海南岛的命令。有一个说法,就是苏轼当时写的诗文《纵笔》:“白头萧散漫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纵笔》这首诗的笔调幽默诙谐,展现出苏轼豁达乐观的心态。特别是后两句生动描绘了他在春风中舒适午睡的场景,以及听着房后寺院钟声的惬意。

当朝宰相章惇看到“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两句,他说道:“噢!原来苏东坡过得满舒服!”于是颁布了将他贬谪到更远地方的新命令。

就这样,《纵笔》这首诗让已年过六旬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遥远的海南岛儋州。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那么,章惇会看到苏轼的《纵笔三首》。1100年元符三年,重用章惇的宋哲宗驾崩,宋徽宗继位,章惇被贬黜,苏轼则被赦免,复任朝奉郎。

1106年崇宁四年章惇死于睦州,1135年绍兴五年宋高宗下诏追贬章惇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命其子孙永远不能在朝廷出仕,章惇被《宋史》列入《奸臣传》。

而苏轼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2024年1月29日农历腊月十九,是苏轼987周年诞辰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惠州在苏东坡白鹤峰居所所在地旁修建了东坡祠和惠州东坡纪念馆。这些建筑不仅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苏轼的文化和功绩,也见证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小年祀灶,东坡《纵笔》“3+1”的意境

在小年祀灶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重温苏轼《纵笔》“3+1”,感受他豁达乐观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精神。用这份温暖和喜悦迎接龙年新年的到来,也让苏轼的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祝大家小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