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环球网消息,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表示,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包括印度在内的邻国有很大影响,但印度不应该害怕中国,反而应该积极欢迎来自中国的竞争,并努力做得比中国更好。话虽如此,印度对中企的限制却一直十分严格,完全没有要公平竞争的意思,特别是自2020年发生了边境冲突之后,印度对中企的限制就越来越多,由于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表现非常出色,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印度对中企制裁毫不留情面,存在包括扣押资产、冻结银行账号等政治性操作。
1月18日,印度产业政策高级官员库马尔承认印度对中企审查十分严格,但他表示,如果中印双方在边境问题上能够有所缓和,那么这些限制措施可能都会被取消,双方有希望重新进入一段繁荣的合作时期。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国际社会质疑印度对中企采取了不合理的限制措施,而印方官员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此事属实,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大国,不应该违背市场经济原则。
对中国而言,中印边境问题是一个长久存在的矛盾,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之一,中印双方应该求同存异,在保持和平的前提下,用大智慧对这一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边境问题不应该涉及到其他领域,影响到中印两国关系,印度更没有理由因此对中企进行限制。尽管印度强调不害怕竞争,但对中企实施歧视性的政策,实质上就已经反映了印度害怕与中企竞争的事实,言行不一的背后,是印度希望以此打消外资顾虑,保障外资持续进入印度市场的如意算盘。
为此,苏杰生做出了一个很宏大的未来构想,他表示,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到印度投资,设立更多工厂带动印度经济发展,苏杰生还提出,在印度发展半导体同样是一个前瞻性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尽管苏杰生为印度经济描绘了一个足够辉煌的未来,但印度或许不具备他所说的条件。
往前二十年,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大量资本希望在中国投资设厂,从而打造出足够廉价而优质的产品,这样一来,产品在性价比上就有了绝对的优势。而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和机遇期,这同样也带动了产业的升级,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更多的国际企业希望寻求一个中国的“替代品”,印度有足够廉价劳动力,这就是苏杰生与很多印度人认为印度经济即将腾飞的基础条件。
但印度成年人文盲率达到了25%,这些劳动力虽然足够廉价,却无法胜任高技术需求的工作,印度国内的信仰以及基础设施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外企在印度市场投资设厂的积极性。同时,印度不仅仅是针对于中企有歧视性的政策,很多西方国家企业在印度发展同样是寸步难行,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已经察觉到,印度的市场环境十分恶劣,有数据显示,在最近8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2000家外企离开了印度,流失率达到30%以上。
就此不难看出,印度的确可以看作是当前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但印度的基础条件堪忧,急于求成的环境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印度的长远规划和发展,而想要达成目的,印度需脚踏实地,提供一个足够公平、足够包容的市场是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