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世纪思想与科学发展简史(06)理性解释信仰

作者:涂之樗

(一)阿伯拉尔

皮埃尔·阿伯拉尔(Pierre Abelard, 1079-1142),法国人。他向逻辑学家罗色林、实在论者香浦的威廉、拉昂的安瑟伦学习。他于1115年在巴黎圣母院的主教学校任神学教师,受到学生热烈拥戴。

中世纪思想与科学发展简史(06)理性解释信仰

巴黎圣母院主教菲尔贝尔安排阿伯拉尔担任他才貌双全的侄女爱洛依丝(1101-1164年)的导师。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相爱,而且后来一起私奔,生下儿子阿斯特莱伯斯之后,与阿伯拉尔结婚。然而他们的关系惹怒了菲尔贝尔,他雇人袭击并阉割了阿伯拉尔。1118年,爱洛伊斯被送进女修道院做了修女,阿伯拉尔成为修士。

1136年他回到巴黎主教座堂学校任教。1140年召开的桑斯主教会议谴责他的学说。贝纳尔专门写了《阿伯拉尔的错误》一文,列举其十六条罪状。教皇宣判他的学说为异端。他不幸染病而死。他的遗体被交给了爱洛伊丝埋葬。

中世纪思想与科学发展简史(06)理性解释信仰

阿伯拉尔和爱洛依丝之间的情书幸存了下来,并且已经成为了文学上的经典。

(二)没有什么能被信仰,除非先被理解。

他的《逻辑进展》和《辩证法》主要讨论的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篇》《范畴篇》和波埃修的5篇作品。哲学上采取概念论,既反对极端的实在论,又反对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人心之中表示事物共性的概念。在其第一部著作《神学导论》中 ,针对安瑟伦的“先信仰而后理解”之说,提出信仰应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没有什么能被信仰,除非先被理解。”在《是与否》中他说:“通过怀疑,我们进入探究;通过探究,我们发现真理。”

辩证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辩证法之所以能够被运用于神学,原因在于信仰中有不确定之处。“真理不会反对真理”是用来调和辩证法和信仰、哲学和神学的口号。

中世纪思想与科学发展简史(06)理性解释信仰

(三)犹太人钉死耶稣无罪

在《自我认识》一书中,强调动机决定行为之善恶,上帝所考虑的是人的意图,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犯罪在于我们赞同我们认为是恶的东西——愿意去做我们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因此也就是自由意志的活动。换句话说,道德是一个良知问题。只要行为者的行动与他的良心一致,与他认为是正确的观点一致,他可能会犯错误,但是不可能犯罪。但是行为者的行为只有在他认为正确的事情是正确时,在他的主观信念同客观的正确原则一致时,才真正有美德。

犹太人钉死了耶稣,但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其行动与其良心是一致的,所以他们只是在犯错,而并没有犯罪。

中世纪思想与科学发展简史(06)理性解释信仰

位于巴黎的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墓地

(四)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

1164年爱洛依丝死后葬在了阿伯拉尔的身旁。1817年,他们的遗体被合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阿伯拉尔无疑是中世纪哲学家中最有个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禁欲主义与思想专制主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