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己的哲学:普通社会分析(三)

作者:24KWhiteAu

实话说,我也没想写几次对社会的分析。本来这个也是全新的想法,也就是说这个想法特别不成熟,还很幼稚,先放在这里了。本次要继续对社会进行一下分析。

上一次实际上已经把社会和集合等同起来了,所以很多数学结论原模原样移植到社会学上是完全没问题的。当然本次也并不是为了把数学上的拓扑放在这里套,而是往广度上靠。当然要是想真的套拓扑,得从基础开始往上扣,因为比如序结构还有代数结构的,很多都恰好相反甚至是子集,所以很多数学结论如果真的在社会学上成立,扩得不是一点半点,甚至可能利用拓扑都无法完成,数学的前提限制实在是很多,所以很多结论实际上是一个真子集。

物质与精神

社会既然以人为中心,那么就少不了从个人或集体的思维出发。以前已经对物质和精神进行了定义,也进行了一些分析,现在就重新拿出来看一下各自的性质。

具有惯性的矛盾称为物质,不具惯性的矛盾称为精神。惯性又指保持原有状态不变,因此,如果一个矛盾恒不变,那么就可以作为物质看待。如果变化很小,那么也类似于恒不变,那么这种性质即为连续性。数学上连续性类似于连通性,这里暂时混为一谈。因此定义物质性:能够被我们发现的连通的矛盾称为物质,具有这样性质的称为物质性。那么精神性就是不连续的。当然,如果不能连通但仍是物质的,那就是不同的物质。

根据性质,如果具有物质性的矛盾中,变化剧烈的,可以认为不具有连续性。在函数中,可以这样描述,斜率过大或角度接近π/2,也是离散的,即具有精神性。

社会的静与动

由于社会是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因此必须从二者统一化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社会水平的斜率来表达一下。

之前说了电位与事件的对应,这里就不再说了。作为运动存在三种状态:静息态、动作态、稳态。静息态与动作态很好理解,稳态介于两者之间,即似动非动、似静非静。

首先看一下静息态。静息态表示社会的完全静止状态,也就是什么情况也没有。如果用S表示社会状态,那么静息态表示为S=0。

动作态也好理解,即社会的动荡,社会的大规模动作,当超过发展阈值且低于毁灭阈值时的状态,用M表示毁灭阈值,F表示发展阈值。若S>M称为毁灭态,也称失活态。若F<S<M称为发展态,也称为活跃态。当kF<M≤(k+1)F,称S的阈值为为k阶F。这样,当rF<S<(r+1)F,S处于r阶F,用P表示,P=⌊S⌋=⌊rF⌋=⌊r⌋F=rF,⌊⌋表示向下取整。此处F不属于数字,故而⌊F⌋为无义运算,结果应为0,投影至此处结果依旧为F本身。此处注意一点,一般来说0或∅的任意方向投影依然是本身,但是非零相乘的零运算得到的0或∅并非真正的0或∅,因此对这种0或∅的投影运算得到的结果一般不为0或∅。在动作态中,对任意r、k均为正整数,且r≤k必然成立,即整化。k也称为体系的劲度系数,这里就是社会的劲度系数。

稳态一般指正常范围以内的变化。当S≠rF时,或者说S=tF(t为非整数且t>0)且S在⌊t⌋F与⌈t⌉F之间则称为稳态,且该稳态为⌊t⌋阶的;⌈⌉表示向上取整,⌈t⌉与⌊t⌋均为恒定数。实际上这里的⌊t⌋实际上就是r。除了等于r外,当⌊t⌋=0时称为基础稳态,当⌊t⌋=r时称为r阶稳态。

对于任意正数q,都可以写成整数与小数部分相加,即q=⌊q⌋+{q},{}表示取小数部分,⌊q⌋也就是r,{q}也就是0阶稳态(基础稳态)的t,直接用t表示。

  1. 由上,S=qF=rF+tF。也就是说,任意状态的社会都可以表示为动作态与稳态之和。
  2. 由于S=S+0,因此,任意状态的社会又可以加上静息态的社会。
  3. 综上2条,用R表示动作态的社会,0表示静息态的社会,T表示稳态社会,那么S=0+R+T,即三者之和。
  4. 往题外话上说。实际上所有任意元对立体系,都可以写成对立方面及0状态之和。任意包含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的矛盾,均可以写作这样的式子:P=0+J+S,该式中0表示常值函,J表示严格单调函,S表示周期函,P为总函。式中的每一项均可以认为是单个或多个同类相加。
  5. 回归话题。S目前的情况由R决定,T仅仅是基础稳态,对当前的S仅起到发生发展的作用,若数字表示阶数,当且仅当0T→1R,即R阶数+1,才对社会产生影响。S的阶数仅取决于R,与0及T无关。即便T为r阶,也可以认为是r阶R加上基础T。
  6. 由式子可知,R为全或无式变化,即动作电位性的。而T无法引起S的阶的变化,即局部电位性的。或者说,R是量子性的,T为连续性的。

正常、变异与异常

最后说一下之前没说的一组社会的二元矛盾。

幂指的是趋近某个矛盾的程度,即某个矛盾的矛盾幂就是某个矛盾趋于幂上的矛盾的和,即pⁿ=p×n+p×n×n+...,“×”表示使pn化,或者说n化p。

由于真假是在意识上建立的概念,因此用R¹表示,对错是真假基础上的概念,因此用R²表示。正常与异常依然是在Rⁿ内进行。定义:

  1. 正常:社会的各项性质符合预期。
  2. 异常:社会的各项性质不符合预期。

之前用EX表示X的希望,这里用T表示性质,可以这样解释正常与异常:若TS=EX,则正常,若TS≠EX,则异常。而之前说的EX的性质,即EA与B的关系,在这里需要重新定义:取B为极善,那么-B为极恶,0即为非善非恶,那么EA∈[-B,B],EA<0为恶,EA>0为善。因而E实际上是两次建立在人的意识上的,B是一个主观指标,EX又是一个主观指标,这样EA实际上就是R²,进一步说,之前的EA又是R³,因此,这里的正常与异常已经可以认为是R⁶了。因此,社会是否正常,即使一个人也可能有多种看法,社会的正常与异常,很多人会有更多的看法,其原因,从定义即可看出,正常与异常的定义,建立在多次应用意识这个不稳定的矛盾作为基础,基元不稳,体系会更不稳,或者说基元属于函,那么体系也属于函,不可能出现体系性质与基元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