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作者:商报数字

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Wetlands and Human Wellbeing),今年的主题强调了湿地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人类从湿地生态系统中汲取营养、灵感和复原力,呼吁行动起来保护修复湿地。日前,记者对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采访。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航拍邛海湿地“梦里水乡”恢复成效,初步实现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目标--摄影:叶鹏

据悉,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西昌市,距离城区最近不足1公里,属于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2009年起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实施邛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完成了邛海湿地抢救性保护工作,修复湖滨带32公里,最大限度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湿地生态功能逐渐展现,使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高原上的明珠,春天里的湿地”。它是以保护西昌城市饮用水源地和高原断陷湖泊湿地为目标、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为方向、凝练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而成的,是湿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典范。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邛海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河口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显著,冬季的湖滨带湿地成了鸟类栖息的乐园--摄影:杨军

鸟类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担负着种子及营养物的输送,参与系统内能量流动和无机物质循环,对所食猎物有密度制约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鸟类对人类而言,鸟类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是难以估量的。由于西昌独特的气候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邛海成为大陆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有大量的鸟在邛海湿地过冬。邛海,不仅是人们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更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随着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逐步得以修复,湿地鸟类的种群和数量也在年年攀升。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为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越冬水鸟种群数量、分布、保护现状及主要威胁因素,科学评估邛海湿地鸟类保护成效,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部署和安排,2024年1月5-15日,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邀请西昌学院和西昌爱鸟协会共同开展了“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调查队由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杨军、李国祥、董文婧、方媛,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亓东明、赵金刚,西昌市爱鸟协会胡一平、傅定一等组成,分水路和陆路按28个监测点位同时对邛海越冬水鸟开展监测,并使用《陆生野生动物监测》APP对水鸟种类、数量、栖息地状况、受干扰及受威胁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填报。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经汇总统计,从种类来看,本次监测到越冬水鸟37种,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越冬水鸟4种:紫水鸡、黑颈䴙䴘、普通鵟、白胸翡翠。从数量来看,共监测到越冬水鸟6745只。其中,白骨顶数量最多,2686只,占39.8%;红嘴鸥次之,771只,占11.4%。

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邛海流域鸟类种数破三百大关

紫水鸡--摄影:杨军

据初步分析,邛海湿地近5年鸟类种类和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经由整理、核实、汇总邛海爱鸟护鸟志愿团队的专家、摄影家、爱好者们的记录数据,结合本轮水鸟同步监测的结果,截止2024年1月底,邛海流域鸟类达301种,鸟类物种记录首次突破300种。这301种鸟类分属18目69科,包括林鸟205种、水鸟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5种,分别是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彩鹮、白尾海雕、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达45种。邛海湿地冬候鸟种类达100种,分属12目19科。2023年新监测到5种鸟类(黄胸鹀、领鸺鹠、大鵟、家麻雀、白额燕鸥),其中:国家Ι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黄胸鹀)、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