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物】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作者:呼吸科空间

作者:逄宇 杜建 唐神结 高静韬 刘宇红 李亮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办公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病临床中心

引用本文: 逄宇, 杜建, 唐神结, 等. 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1) : 6-9.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30814-00075.

【人物】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搜集与复习、专家访谈等形式获得资料,记叙了新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奠基人何穆教授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卓越贡献,表达了对这位中国结核病事业先驱的崇尚之情。

他是新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奠基人,他是山西卫生事业的开拓者,他也是北京胸科医院的首任院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结核病防治事业,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怀念。他,就是何穆教授(图1)。

【人物】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图1 何穆教授照片(约1950年)

一、留学法国 立志医学

何穆,1905年4月22日出生于上海金山县廊下镇。1920年9月转入震旦大学附中(现上海向明中学)学习法语。1923年毕业后进入震旦大学医预科学习两年。1926年7月,时年21岁的何穆自费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学习。1928年10月转入里昂中法大学医学院[1]。1929年5月,何穆患肺结核,这段治疗经历对他今后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影响巨大。1932年,他将自己对结核病的认识写成小册子并发表在《现代学生》[2](图2)。1934年4月,他在图卢兹大学医学院参加毕业考试,1935年1月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3]。

【人物】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图2 1932年何穆发表的结核病文章

图3 延安中央医院全景

图4 1941年毛泽东(右1)与中央医院医务人员合影。何穆因出诊未参加。这张合影连同何穆的文字说明都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1935年初何穆回国,先在无锡行医,不久到南昌圣类思医院(现南昌市第三医院)工作。1937年上海沦陷后撤到重庆。在重庆期间,何穆不断接触进步思想,经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吴玉章介绍,何穆决定奔赴延安,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二、筹建医院 建业延安

1938年8月6日,何穆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历尽艰辛,带着X线机和医疗器械来到延安。何穆先在军委卫生部所属的边区医院担任肺科主任,后担任中央卫生处门诊部主任。1939年7月,受中央委托,何穆开始筹备延安中央医院,并被任命为首任院长。在何穆领导下,中央医院健全组织结构和医疗规章制度,扩大窑洞数量和规模,充实人员,成为延安的医疗高地[4](图3)。中央医院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5]。1940—1945年,中央医院共收治伤病员12 677人。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经常视察中央医院(图4)。延安中央医院也成为多家医院的起源,如西京医院、西安儿童医院、唐都医院、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等。何穆也是延安防痨事业的奠基人。作为肺科医生,他亲自诊治了大量结核病患者。为了调查延安地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何穆亲自进行胸部透视,为上千人进行结核病筛查。1943年6月29日,何穆在《解放日报》发表《肺痨病的疗养法》(图5),向延安人民介绍结核病的防治方法。1946年,这篇文章也被山东新华书店出版的《肺结核》一书收录(图6)。

【人物】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图5 1943年何穆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

图6 何穆文章入选1946年出版的《肺结核》一书1945年8月30日,何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何穆称延安为自己的“第一革命故乡”。

三、奔赴太行 奉献山西

经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请求,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批准,1945年9月何穆等人到达太行山,奉命组建军区医院,并被任命为军区卫生部副部长。1946年7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在河北邢台师范学校校舍(今邢台学院)正式成立(图7),何穆为院长(图8)。这是一座科室齐全的综合医院,有床位200张,工作人员225名。和平医院很快成为太行、太岳解放区的医疗卫生中心。1947年4月,何穆任校长的护士学校开办。1948年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鉴于太行山区医疗资源匮乏,遂将和平医院留在了太行山。1948年8月,医院和学校迁回山西长治,改名为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现长治和平医院)[6]。1948年10月开办了和平医专(现长治医学院)。今天,何穆的塑像矗立在长治医学院和和平医院的门口。

【人物】一生唯献结防业 事业精神泽后人——记新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基人何穆教授

图7 国际和平医院大门

图8 何穆在和平医院工作

图9 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何穆任命书

图10 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何穆任命书

图11 1949年何穆《传染病及其预防》

图12 北京医学院附院住院部

图13 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主楼

图14 何穆手写的遗嘱

图15 《何穆医生》电视片1949年7月,何穆奉命赴太原接管山西省卫生行政机构。1949年10月,和平医专、川至医专、太原高级助产学校、山西大学医学院合并改建为山西医学院,何穆为院长。何穆先后担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政府文化教育委员、省卫生厅厅长等职务(图9、10)。在任厅长期间,他建立完善了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何穆也为山西防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他领导下,山西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防疫医疗大队,开办了太原传染病(结核病)医院。1949年7月,作为和平医院院长的何穆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以《传染病及其预防》名称出版(图11)。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结核病防治图书。

四、奉调北京 献身结研(所)

1951年7月,何穆奉调北京,担任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北大医院)院长(图12)。1955年,受卫生部委托,何穆负责筹建国家结核病研究所。1955年5月,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现北京胸科医院)正式运行(图13),50岁的何穆成为首任所长。从此,何穆将自己的全部才华和精力贡献给了中央结核病研究所,献给了新中国的结核病防治事业。直到1978年担任卫生部顾问,何穆在结核病研究所工作达23年。他从一砖一瓦开始建设了一个国家级的结核病研究所和医院。这种防、治、研三结合的模式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巨大的作用。该研究所不仅仅自身发展,更为全国结核病防治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为全国结核病医院发展,为结核病防治人才培养,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该院一直是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和防控的核心。这里面,浸透着何穆的心血。1990年4月11日,何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在遗嘱中何穆要求将遗体捐献给北京医学院(图14)。1990年4月27日,卫生部发出通知,号召向共产主义战士何穆同志学习。正像通知中所说的:我们要学习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不谋取私利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勤奋工作,精益求精,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坚强毅力;学习他襟怀坦白,诚恳待人,诲人不倦的高尚风格;学习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7]。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91年6月联合拍摄了《何穆医生》,高度概括了何穆革命的一生(图15)。

五、鞠躬尽瘁 后世楷模

何穆是一名革命家。何穆1938年来到延安,1945年入党,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参加革命工作52年。他把自己的一生和才华都献给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8]。在他遗嘱中,也反复叮嘱家里不给党和单位添麻烦,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何穆是一名优秀管理者。延安时期建立的中央医院显示了他卓越的医疗管理和组织才能。在山西的经历更是他卫生管理能力的充分展示。尽管时间短,他也为北大医院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来到北京结核病研究所后,他更是从医院筹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发展等方面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显示了一个优秀医疗管理者的卓越才能。何穆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他担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达21年(1958—1979年),为分会发展、学术水平提高和人才培养贡献甚伟。他撰写的结核病专业书籍和演讲言简意赅,逻辑清晰,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他经常到各地讲课,传播最新的诊疗技术和信息。何穆具有谦逊的性格。据马玙主任回忆,建院初期,每天晚上会组织大家学习英语,副所长裘祖源担任教员,作为所长的何穆也经常参加。裘教授形容何穆教授为“带着法语口味的英文发音”。何穆教授对此一点也不生气,和大家一样练习发音,给年轻人树立了良好榜样。我们收集了许多何穆教授的照片,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拍照时何穆教授一般不站“C”位。谦逊的性格处处体现出来。何穆也具有极大人格魅力。研究所建立初期,缺乏专业人才,“拉人”成了何穆最主要工作之一。据同事回忆,1955年胸外科专家辛育龄在苏联留学。何穆为找他,足足和莫斯科大剧院的门卫周旋了一个小时。辛育龄一见他,大吃一惊:“何老,您怎么找到这儿来了?”“我去法国开会路过这里,专程找你商量。你能否分一些精力,攻一攻胸外科和结核病防治?咱们国家的结核病太严重了”。他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骨科专家田武昌说:“你是骨科大夫,能否攻一下骨结核?为骨结核防治事业奋斗终生是光荣的”。经何穆努力,从协和医学院调来裘祖源,从北京医学院调来郑翼宗、项蔓君等,从上海第一医学院调来崔祥瑸,从上海第二结核病院调来严碧涯,从上海防痨协会调来朱组焜,从广东干部疗养院调来廖喜梅。田武昌来研究所后担任骨科主任,辛育龄回国后担任胸外科主任。2021年,辛育龄同志获得了建党100周年“七一勋章”。这些人从内心佩服何穆教授,对事业充满感情。他们都成为新中国防痨事业的奠基人。

六、规划结防 创建体系

何穆对全国的贡献不仅限于管理和学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何穆组织建立了全国结核病防治网络和体系,为全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亲自主持全国第一次工矿企业结核病防治工作座谈会,多次强调要把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他组织和领导了第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策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主持制定了《1978—1985年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为降低结核病的流行做出了贡献。在病重期间,他还念念不忘第二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结研所的发展。今天,何穆创建的结防体系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一手创建的北京胸科医院时至今日仍是集结核病预防、研究、临床诊疗、教育于一体的全国领头羊,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始终把服务首都、引领全国作为己任。他喜欢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他组织培养的众多专家后来都成为各个机构的带头人,促进了各地工作质量的提高。他牵头建立的全国分级结防网络仍然发挥着高效的防治作用。这些,都是何穆留给我们和事业的宝贵财富。何穆教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他的事迹,将永远鼓舞我们为最终消灭结核病努力工作。志谢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何穆教授的儿子何帆先生大力支持,并提供大量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