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作者:热闹明月30y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文丨朱航满

不久前,扬之水来短信,说及她的《诗歌名物百例》出版了。此前,在北京的一个文人雅集上,生活书店总编辑曾诚就带了《诗歌名物百例》样书,让大家先睹为快。曾诚说这本书做了三年时间,力求精益求精,达到最为满意。我们惊鸿一瞥,也能感到这本书做得雅致、厚重。待拿到新书,细细摩挲,才真正感觉做得用心。全书精装,彩印,封面名物图案做了烫金处理。如果说外封时尚,那么内封就显得古雅,紫色绒面书封,由学者罗丰题签,彩笺之上的陶令菊花,尤显清芬。书是传统的右翻,文字竖排,内文的版式也有古韵。每一个名物,都是先词条,后诗歌举例,再是读释文字,采取上诗下文的办法编排。涉及名物的文字图像,则是采取左图右文的办法,文字内容一般排在右页,左页则多编排与名物相关的古画、雕塑、壁画等,更好让读者了解名物所在的历史情境。黄裳晚年曾印过几本很漂亮的书,也是参照古人做书的方式,还戏称这是一种风雅的“假古董”。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近些年,扬之水的著作出版甚丰,且一本比一本精美,我以为可以看作一种特别的“扬之水书事”现象。这其中堪为代表又印象很深的,一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棔柿楼集》十册,一为生活书店出版的《中国金银器》五卷,一为广西师大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的“扬之水作品系列”,再加上这本生活书店的《诗歌名物百例》,都是堪称美轮美奂的。尽管这些著作都是严肃的学术随笔或专著,甚或研究领域还比较偏门,但因为制作的精美,也成为专业研究之外的爱书人搜购的对象。就我翻读扬之水的这几册著作,特点有三,其一为学识博雅,涉及话题均能旁征博引,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功底,故而并非速朽之物;其二为文字精雅,所谈文章都能以学术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文笔精炼,颇得古文韵味,值得一再品读;其三为设计清雅,几乎每本书都有大量的精美图片,与谈及的古名物相得益彰,古物之美令人耳目一新。书中这些古物图像,多是她在各地访问和拍摄的,又经优秀的图书设计师巧妙编排,更增清芬古趣。我觉得扬之水这些书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乃在于她多年好书的态度,更在于她对于读者欣赏的期待。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我读扬之水的著作,都是当“文章”来看的。在我看来,扬之水首先是一位文章家。文章家并不是所写的文章仅仅好看,而是作文写书,立意就是写成一篇篇文章,而不是一部部的专著,故而读扬之水的每一部书,几乎都可以看作一系列文质兼美的文章合集。也或因此,文章家只想写自己心中的文章,无意于对不感兴趣内容的书写。也正因此,文章家少有体系完备的专著。此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

记得初读她的随笔集《问道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有一篇纪念上海文人金性尧的文章,印象极深。此文引录金先生来信,谈到他们的“共同特点”:

“我们的文章,也可说毫无意义,但有才气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厌凡庸、厌头巾气,厌婆子嚼舌。有审美力,感情质,无理论基础。喜博览,爱书如命,手不释卷。喜收藏,近于贪婪,几日不到书店,茫茫然如有所失。但我因怕出门,买书受到限制。古的今的都喜读,但偏重于古。对学问穷根追底,一篇一二千字的小文必遍阅资料,准备的时间多于写作时间。”

尽管扬之水在这篇文章中强调,引用金先生这封信的内容,应该将她自己排除,但我不得不感叹,金先生眼光之“毒辣”。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如此这般,我读扬之水的这些关于名物的专著,倒觉得可以信手翻来,拣出感兴趣的内容来读,都是一篇篇令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其中有考据、有研究、有见识、有文采,还有她游历访问得来的古物图像,岂不妙哉。对于扬之水的名物研究,过去我也是很不得要领,后来偶然在报刊上读到她的一篇随笔《“飞天”的传递》(《文汇报》2018年6月5日“笔会”副刊),觉得寄寓深远,情感丰厚。此文写孙机先生送她一幅沈从文《关于飞天》的手稿,十分珍贵,但更深层的,却是一篇寄托情怀的文字。此文她写了问学孙机先生的经历,更写她读沈从文的文物研究著述,似有私淑之意。沈从文早年以新文学写作出名,晚年改行研究文物,隐于历史三十年,但扬之水却说:“沈从文开启的文学与文物相互结合的路,是不会寂寞的。”读到这里,我似乎才有些明白,尽管在孙机先生那里,扬之水得到进入名物研究的门槛,但她的研究方式与其师却是很不同的,她并不是考古学家或史学家的探究路子,更有些沈从文先生的风格,他们都是写文章,也都是从文学中发现文物,给予文物以文学的观照。由此来看她的名物研究,便是有些豁然开朗了。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再来看这本《诗歌名物百例》,就好玩多了。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随笔集来欣赏,也可以当作一册古诗名物词典来闲读,如果更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探究一下这些名物的形貌,以及在古人生活中的用途,做一场历史的穿越,何乐而不为呢。除了这本,我还有几本扬之水的名物专著,其一是《物色》,这是一册谈《金瓶梅》中的名物的专著,也是她从事名物研究的发端。另一册是《定名与相知》,副题为“博物馆参观记”,我很钦佩她把实地踏访和文本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这是纯粹的文学研究者少能去做的事情。还有一册是《物中看画》,从古画中看名物,又以文学佐证之。可以看出,扬之水试图从古典小说、古画和古诗中欣赏古人生活,真是处处都是名物了。

有次朋友邀约在梅兰芳大剧院看戏,我知道扬之水亦在,就带了她新出的《物色》,看戏后得空交流。记得她评价自己著述的价值,便是给那些不知名目的古物进行了“定名”,后来有很多博物馆也采纳了她的成果。而对于那些已经熟悉的名物,她所写的便是一份“相知”的记叙,就像对师友的追怀一样,饱含着一份深深的赞叹与念想。

本文首发于2024年1月26日《北京晚报》

“五色土·书评”栏目

经授权转载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扬之水名物研究三十年撷英

中国古代诗歌名物华丽百科︱看见“诗中之物”本来面貌

《诗歌名物百例》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扬之水 著

ISBN 978-7-80768-400-8 定价 298.00元

装帧 布面精装+艺术纸护封烫金

出版时间:2024年1月1版1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诗歌名物百例》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今可借此收获清晰、直观的解释。本书是首部详细注解诗歌名物的专著,也是一部关于“诗中之物”的微型百科。

扬之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两卷),《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李煦四季行乐图〉丛考》,《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物色:金瓶梅读“物”记》,《中国金银器》(共五卷)等。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

—END—欢迎点击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关注生活书店视频号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书讯

往期精彩文章……

生活书店的创建丨出版家邹韬奋和他的时代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丨名家谈诗词丨中国金银器知味书丨知心书丨知育书丨小漫画 大时代

以及

任中敏丨夏承焘丨唐圭璋丨龙榆生丨詹安泰缪钺丨余冠英丨钱仲联丨林庚丨程千帆王蒙丨毕淑敏丨李强丨詹福瑞邵燕祥丨肖复兴丨沈继光李零丨扬之水

朱航满:扬之水的名物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