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吃完就“饭困”,真不是因为你懒,小心是这几种疾病信号!——

作者:民乐卫生健康

一吃完饭,困到眼睛都睁不开……不少人面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认为大家一般都这样,无需调整。

一吃完就“饭困”,真不是因为你懒,小心是这几种疾病信号!——

但在医生看来,吃完饭昏昏欲睡,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需要留个心眼儿,排查一下隐患。

吃饱就困 原因在血糖和激素

民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表示,对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进食后血糖水平、激素水平、神经调节机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1. 餐后血糖升高:一顿饭如果摄入较多的精制碳水,如白米饭 、馒头、包子等,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随后又会快速下降,血糖波动导致困倦。进食时,胰岛素分泌会增加,而胰岛素本身能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褪黑素形成,产生睡意。

2. 进食后血液氧气不足:进食后,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消化食物。这意味着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导致其他部分的血液供应减少,包括大脑。这可能导致血液中氧气的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困倦。

3. 血清素水平上升:血清素又叫5-羟色胺,对大脑活动有广泛的影响,包括情绪、精力、食欲、睡眠状态等。碳水化合物会帮助脑神经细胞分泌5-羟色胺,使大脑活动受到暂时的抑制,人就变得昏昏欲睡。

4. 副交感神经兴奋:食物刺激,还会让人体副交感神经相对亢奋,帮助身体增强消化功能,同时会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这往往会引发困倦。存在饭后犯困的情况,可以先调整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多吃蔬果、粗粮,看能否缓解。

总“饭困” 警惕4种疾病

调整饮食后,如果持续存在饭后昏昏欲睡的情况,则要警惕几种疾病,及时排查一下隐患。

1.餐后低血压: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汤益民主任医师介绍,老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表现为饭后乏力、犯困、眼前发黑、头晕等。餐前先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为餐后低血压:

★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

★ 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

★ 或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

2. 血糖异常:胰岛素分泌迟缓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并不能及时分泌,进食后,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才开始大量分泌,此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一步下降,就会导致餐后低血糖。

一吃完就“饭困”,真不是因为你懒,小心是这几种疾病信号!——

3.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主要症状为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疲倦犯困、饭后尤为明显。

4. 心脏病变:对于有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消化食物特别是进食过多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心绞痛发作或心力衰竭加重。

1. 贫血

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

有以上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或贫血四项,尽快明确诊断。

2. 高血脂

犯困且长期大量饮酒、摄入高脂和高糖饮食,应尽早去医院检查血脂。

高血脂的人,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且高血脂在体内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3. 鼻炎

鼻子内部有炎症,呼吸受阻,甚至出现全身乏力、头疼。鼻炎会导致呼吸受阻,从而引发大脑供氧不畅,导致犯困。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易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睡眠质量。

4. 心脏疾病

嗜睡的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会导致大脑缺氧,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最好查查心脏,如做心电图、心脏彩超。

5. 脑血管病

犯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

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6. 肝脏疾病

疲劳犯困的同时,出现皮肤发黄粗糙、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等症状,要尽早排查肝病。

7. 睡眠性呼吸障碍

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8. 其他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导致其体内有毒的代谢物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出现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状。

尤其要当心的是,老人频繁犯困或看着电视就睡着,常常是认知障碍症的早期表现,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1. 早睡早起

一般来说,晚上10点以后到凌晨的睡眠质量较好。如果睡得太晚,即使晚起白天可能还会犯困。

成年人最好保证6~8小时睡眠,发育期的青少年建议睡足8~9小时。

2. 充足的水分

多喝淡茶水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钾、镁等矿物质。同时,茶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可以兴奋中枢神经,对于驱除疲劳有一定效果。

3. 适量锻炼

有研究证实,只要两小时以上坐着不动,身体血液循环功能就受到严重影响,血糖控制机能也会严重下降。

适量锻炼,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球类等,可有效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

4. 吃富含钾的食物

出汗过多,会造成人体内钾离子的流失,让人感觉倦怠疲劳。

以下食物含有丰富的钾:

主食类:加点荞麦、玉米和红薯;

豆类:黄豆、小豆、绿豆;

海藻类:紫菜、海带;

蔬菜类:菠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等。

5. 按摩足五里穴

足五里穴位于人体的大腿根部内侧,耻骨结节的下方。

经常按揉此穴,对于容易出现嗜卧、四肢倦怠等症状的老年朋友有保健功效。

一吃完就“饭困”,真不是因为你懒,小心是这几种疾病信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