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剑云先生宁可当保姆也不卖艺

作者:薛圣东梅鹤楼主

孙剑云先生宁可当保姆也不卖艺

薛圣东

孙剑云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武学家孙禄堂先生的女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她与王侠林、吴英华、李文贞,王菊荣,曾经并称为武林的“五朵金花”。我曾经看过几篇采访介绍孙剑云先生的文章。内容是讲作为一代著名的武学家孙禄堂先生之女,虽然身怀一身内家拳技艺,却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间,饱受生活的折磨,以至于因为特殊原因辞掉固定的工作,中断了生活来源。她曾经蜗居于4.7²米的小房间里,长达十年时间,晚间睡觉都伸不直腿。为了生活糊口,在朋友的介绍下,孙剑云先生为一些高校和研究单位描图。她还给外贸出口的宫灯厂作画,一张四开的画才三分钱,相当于当时一根冰棍的钱,而且所用笔、墨、颜料均自备。可见维持生计之艰难。

作为曾经的大户名门之后,孙剑云还被迫去给人家当保姆,看孩子,做饭,什么活儿都干。有人为孙剑云先生争取到一个30元一个月工钱的保姆岗位,但是,孙先生不贪财直言道,收10元钱就行,够交水电煤气费就成。文章读来,百感交集,身为一名传统武学的习武之人,心中特别不是个滋味儿。尤其是文章中说到,孙剑云先生,即使在困苦艰难,拮据贫困的情况下,人贫志坚,心地淡泊,靠卖工笔画,当保姆,做杂工度日,也绝不打拳卖艺,绝不用祖宗的技艺换饭吃时,不由得泪流不止,心疼不已。俗话说:“人穷大街卖艺,虎饿拦路伤人。”然而,孙先生恪守,技艺不轻传,道传有缘人的古训,她说:“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怎么可以变卖呢?你们谁喜欢练孙式拳,我就教你,你要拿钱买,孙式拳97个式子,我不知道是卖两块钱一个式子还是卖五块钱一个式子?”孙剑云先生晚年有幸被弟子戴建英接至保定市的家中养老安度余年,得以善终,寿禄90岁,可谓天恩护佑,亦足以抚慰武林同道中人之内心。

孙剑云前辈,一生尚武,一生坎坷,一贫如洗,一生清白,一生正直。她用自己多灾多难的一生,践行了技艺不轻传,道传有缘人的古训戒律。这让我联想到明代著名的内家拳传人王征南的事迹。孙剑云先生与王征南先生一样,他们都是身怀珍稀之技艺,在遭遇人生苦难与清贫坎坷的过程中,做了同样一件事——饿死不卖艺。

在黄百家所作《内家拳王征南墓志铭》的结尾处,对王征南先生坎坷困苦的一生,有这样一段总结性文字:“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鬻(读音yu):贩卖出售之义。描述了一位身怀真技绝艺者,遵守艺不轻传的戒律,珍爱技艺,视艺如命,虽然生活贫穷潦倒,也绝不因此鬻艺而苟活,冻死不低头,饿死不卖艺。体现了一位身怀道家真技艺之人,身贫志坚,内心对道门戒律的敬畏,和对道门技艺的敬重。

前人这种饿死不卖艺的精神气节,源于艺不轻传,道传有缘的古训。但是,道门的技艺,也绝不是故意不传的,而是必须得遇其人而传之,如得其人而故意不传,是为私藏天宝,同样是遭天谴大罪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得其人而传,师寻徒三年,徒寻师三年,师徒之缘,乃因缘际会合和。真正的徒弟,必须是一位敬师敬艺,爱技如命,真喜欢,真苦练,舍得付出的人,而且能做到师徒关系亲密,感情到位,如此才能成就一代新的技艺传人的诞生。

再看古往今来,有一些人,内心叵测,打小算盘,怀着投机占便宜的心理,以为磕个头,递个帖子,拜个师,和师傅见上几面,喝几顿小酒,就能得到全盘完整的传授,这种人的想法其实是非常低级,非常幼稚可学的,其行为也是极其丑陋可恶的。真正得到技艺传授的人,都是付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辛勤汗水的。曾经看过两篇文章,说的是某两位螳螂拳传人,一位说靠坚持隔三差五给师傅送猪头肉、送猪下货,打动了师傅,成为了关门闭门弟子。另一位说靠坚持给师傅打酒喝,打动了师傅,最后得到了所谓真传。我还看过一篇文章,说某师傅抽大烟,其中一位门人就把家里仅存的十亩地给卖了,换大烟土供养大烟鬼师傅,因为,这地是最后的家当了,自然是面有苦相,师傅看了却说:“你别不高兴,你上对面山上往下看,你这块地算什么,我给你的东西多了去了。”这三个例子,虽然听来令人感到低俗可笑,但是也足以说明学习传统武术技艺特么的不容易这一问题。

其实,真正的内家拳技艺,以及道儒释家性命修真,中医医术,堪舆,占卜等学问,都是靠口传心授传承的。譬如武术技艺中有,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的谚语。传统中医有传药不传量(比),性命修真有传丹不传药,传药不传火等规矩门槛儿。许多门户的武术技艺的核心,单单靠关门深悟、苦思冥想,闭着眼瞎琢磨是无济于事的,是根本不可能搞明白的,这属于光有想法,没有实际办法;有决心有勇气,但是,没有战斗能力。这一点和搞现代科学研究的核心专利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一个道理。一方在核心技术上掐脖子,另一方说不怕掐脖子,我们脖子硬,我们就要搞自主研发,自立更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自主研发搞出来,到时候吓死你们。但是,自主研发吧,十年二十年,一辈子两辈子,时间不等人呀!时过境迁,重要的工作事情都耽误了。梦想确实会实现,但是,永远在路上。然而如果核心技术直接传授,直接交付使用,情况则不同了。核心技术是一种托付,是一种继承,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你直接拿过来,多快好省,节约时间可以干成大事业,这就是传承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正由于核心技艺传承是踩着前人的肩膀,才得以攀登。所以,这样的好事儿便宜事,便不容易轻易随便落在他人的手里。因此前人留下了发自肺腑的感慨:

费心费力费精神,不可轻传不义人。

识者得授应无价,凡夫何必言千金。

艺不轻传,道传有缘,说到底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安全合理的转交而有意设置的一个特殊的门槛儿,对于合适的值得信赖的亲人近人,可以抖包袱皮儿式地倾囊倒箧式地相授,是不讲任何价钱的,一切随缘,孝敬师傅,量力而行。而对于不合适的人,严格保密,坚决禁止出口转让,给多少钱也不卖。就是要做到核心技术,对恶人进行全面的制裁,全面封锁保密,严防技艺落入歹人之手。因此说,俗世大众动辄就给传统武术技艺传承的老师傅老练家子们扣上一顶极端保守隐秘的帽子和名头,其实是武断的,是失于偏颇的错怪。他们根本不了解那些身怀技艺之人,因为遇不到传承人,内心中的那种痛苦和落寞。

许多人追求了一辈子,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某些缘故,师徒关系不贴心,亲而不近,没有达到一定的信任程度,所以,就偏偏没有得到核心技术内容的传授,就更别提什么得其全艺了。更有一些人,也得到了师傅的特别传授和指点,但是,作为徒弟对心法窍要没有上心,或者是没有深入用功习练,以至于技艺没有上身,说来真是十二万分的遗憾。这样的实际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所以,也就有了现实中的许多人,图虚名,图门生辈分。这是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是一些人赖以存身立命的本钱和可怜的资本。所以,哪怕花钱买,也在所不辞地花钱换个拜师的回帖。因为,一旦去掉这些外在的包装纸,内里是一分不值的空洞无物,毫无实际内容。

所以说,能得到比较系统完整技艺的传人,每代中其实也不过是几个人而已,真可谓是廖若晨星,百里挑一,说是稀少如凤毛麟角也绝不过分。通过孙剑云先生和王征南先生,关于技艺不轻传,道传有缘人,饿死不卖艺的真实事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家武学真正绝妙的技艺能够传承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也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为何要发出号召:要抢救性地挖掘中国传统武术技艺的原因所在。其实如今需要抢救性挖掘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实在是已经没有多少了,真的需要更多的人来珍惜加珍惜呀!

2024年1月26日于梅鹤楼之悟理堂

孙剑云先生宁可当保姆也不卖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