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季不养阳,一年都白忙!警惕伤阳气的7件事,赶紧转发给家人们

作者:岐黄视界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四科 张晋煌

冬至一过,气温骤降,冷风嗖嗖,大陆北方,正在经历大寒潮,进入数九寒天。生病的人也多了起来,中医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今天我们就要从“防”和“养”两个方面,让你的身体在冬季健健康康,冬季养得好,开春才能不生病!

冬季不养阳,一年都白忙!警惕伤阳气的7件事,赶紧转发给家人们

冬天最不该做的事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在这个冬季尽量减少做以下7件耗伤阳气的事情。

1. 过度保暖

北方最令南方羡慕的地方就在于暖气,但其实暖气开太大对身体并不完全都是好事。过度保暖可能导致身体出汗增多,毛孔扩张,反而更容易感冒。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天时”,也就是夏天热着、冬天冷着,冬天家里暖气如果开太大,在家穿短袖喝冰水,就等于一直在过夏天,一直在消耗,因此,冬天取暖要适度,暖气开15度左右就可以了,同时要记得及时补充水分。

2. 过度运动

无论是什么运动,出汗多,留心耗阳气。冬日里经常运动到汗流浃背的生活方式并不可取,因为中医认为冬季主收敛,不宜做过量的运动。此外,冬季属于“阳消阴长”阶段,如果出汗太多容易伤阳。建议冬天不选择运动量很大、出汗较多的锻炼项目,冬天晨练可以做些轻柔的运动,比如太极、八段锦等等,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不至于损耗阳气。

3. 忽略阳光

冬季日照时间短,很多人就会忽略晒太阳这个简单却有效的补阳方法。其实,冬天晒太阳不仅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还能增强免疫力。所以,多出门晒晒太阳吧。

4. 穿得太少

冬天美丽的女性穿裙子,帅气的男性不穿秋裤,其实都是在低估自然的力量,对抗自然环境,冬天寒风凛冽,穿得太少容易导致寒气侵袭,引发感冒、咳嗽等问题。所以,冬天要选择保暖舒适的衣服,尤其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挑战自然不如顺应自然,“顺应天时”才是中医养生的感言法宝。

5. 贪吃生冷食物

冬天气温低,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这时候如果贪吃生冷食物,就会导致体内寒气加重,影响气血运行。因此,冬天应该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蒜等,以保持身体健康。

6. 熬夜作息不规律

冬季白天时间短,夜晚时间长,人们容易养成熬夜的习惯。然而,良好的作息是身体健康的保障。长期熬夜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同时,作息不规律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皮肤问题增多。

7.频繁洗澡

冬天洗个热水澡的确是非常舒服的事情。但是天天洗澡,却不是一个好习惯。中医讲"冬藏",但洗澡其实就是开泄皮肤,洗澡会耗气血,洗完澡,气血虚的人皮肤就会变干,干到一定程度还会发痒。所以冬天洗完澡会皮肤瘙痒的人,减少洗澡的次数,就会好很多。

冬季不养阳,一年都白忙!警惕伤阳气的7件事,赶紧转发给家人们

养护阳气是根本

1、多晒晒太阳

《黄帝内经》有一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现在支原体、流感病毒都在作乱,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养护阳气,最简单的办法便是晒太阳及食补。

晒太阳时需注意以下2点:

时 间

早上9点到11点之间晒太阳,此时阳光最温和,每次晒15~20分钟,具体以感觉身体温暖舒适、微微出汗为度。晒完后喝点温开水,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

部 位

晒头顶: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常晒头顶,可畅通百脉、调补阳气。

晒后背:人体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常晒此处,有助温补阳气、调理脏腑气血。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晒手心: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攀,中指尖下所指) 。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晒腿脚:“寒从足下起”,阳光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帮助预防骨质疏松,预防“老寒腿”。此外,小腿的足三里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常按揉和针灸可强壮身体、调理脾胃。

2、多吃这两种食物

温补阳气,多吃两种食物,饮食补阳应该抓住两个重点:补肾、宣肺。

中医以五色分属五脏,黑入肾经,常食黑色食物,能增强肾气,可帮助人体温补阳气,抵御寒冷,增强体质。

白归于肺,有生津润肺,补肺、养肺之功效。

黑色补肾食物:黑芝麻、黑米、黑豆、板栗、核桃、乌鸡等。

白色宣肺食物:银耳、白百合、山药、白萝卜、白扁豆、莲子等。

冬季不养阳,一年都白忙!警惕伤阳气的7件事,赶紧转发给家人们

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把阳气藏好养足了,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