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作者:百年巨匠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百年巨匠——

谭鑫培:伶界大王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谭鑫培(1847年—1917年)

本名金福,字望重,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京剧表演艺术家,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立者。10岁随父到北京。11岁入小金奎科班学艺,出科后因“倒仓”改演武生。后入三庆班,拜多位前辈。光绪十六年被召入宫,任昇平署外学民籍教习。积30年努力,终被赞为“伶界大王”,并有“无腔不学谭”之盛誉。其唱腔改变了老生声腔的直腔平调,增加了花腔、巧腔,创造了闪板、耍板技巧,丰富了老生唱腔的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为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 影响深远。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表演艺术家、作家、编剧黄宗英题写“百年巨匠”

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于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其历史渊源及其深远且广大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一种实时的表演艺术,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京剧艺术家们的努力,得益于他们台下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磨、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自觉以及舞台上精彩绝伦的呈现。

在京剧老生行,谭鑫培无疑是近代一座绕不开的“山峰”。他从封建王朝步入近代,开创了谭派,享有“梨园泰斗”“伶界大王”之誉。其独特的谭派唱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他对京剧艺术的革新为京剧的古典审美注入了全新格调,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继再现四大名旦风采之后,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适时推出了《百年巨匠——谭鑫培》,旨在为观众呈现近现代京剧流变之全貌。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谭鑫培后人谭孝曾合影

1847年的中国尚在晚清道光皇帝的统治下。这年春,谭鑫培出生在汉剧发祥地武汉。受酷爱汉剧并专务演出的父亲谭志道的影响,他自6岁始就开始练功,并跟随父亲跑水陆码头,后来到戏曲演出繁盛的天津发展,冀图唱响梨园,博得皇家的赏识。

这一时期恰是徽、汉两调不断融合促使京剧走向成熟的阶段。混迹津门,谭鑫培不到10岁便开始上台跑龙套,演一些微不足道的角色。11岁时入天津金奎科班,学习以皮黄为之主的昆乱武生和老生,15岁出科。在那个老生为舞台绝对主角的年代,初出茅庐的谭鑫培功力尚显幼稚,在天津戏班中并不得志。为此,他曾暗暗立下一个宏愿:有朝一日能在戏台上唱上老生。

纵有豪情万丈,面对残酷现实,谭鑫培也只能跟随父亲来到北京找机会,不料前路更加渺茫。作为外来的梨园新人,他的遭遇饱含屈辱,只能扮演小鬼之类的角色,被别的演员踩在脚下。血气方刚的他悲愤之余又离开了北京,在京津两地之间的乡间搭草台班子,唱戏糊口,被学界唤做“粥班时期”。

谭鑫培经历了变声期,嗓音嘶哑以致难以开口唱戏,这在梨园界称之为“倒仓”。被观众的倒彩喝退舞台,谭鑫培羞愧难当,只得靠在大户人家做保镖为生。但他并未丧失信心,照例坚持吊嗓子,练功夫。据说,他后来在《卖马》中演秦琼舞锏,在《杀山》中演石秀耍刀,之所以那样精妙绝伦,就得益于这一时期对武术的研究。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谭鑫培演出剧照

一俟嗓子恢复,谭鑫培随父亲加入北京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在这里,他得以一边唱配角一边近距离地观摩学习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陆胜奎等老生名家的表演,博采众长,渐成一己之风格,并为日后的开宗立派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谭鑫培拜在班主程长庚门下。经再三争取,获得了经典剧目《战北原》中诸葛亮的角色。程长庚对其演出给予了肯定,但还是给出了“多在武生上下功夫”的建议。不肯放弃信念追求的谭鑫培,自此一方面加强念白与吟唱的韵律,另一方面则发挥自己武打功底深厚的优势,开始着力于文武结合的剧目。

1890年,已44岁的谭鑫培被选入昇平署,成为“内廷供奉”。他的演出深得慈禧太后的喜爱,因此也常受邀到清廷皇室贵胄及高官的府邸唱堂会。其宫廷演出生涯长达十多年,为京剧的繁盛及其在全国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谭鑫培虽以武生起家,最终以演老生名扬天下。他不仅出色继承了程长庚、余三胜等早期京剧艺术家的精髓,而且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全方位发展。其略带沙哑的“云遮月”嗓音,高音刚而不直不硬,低声柔而不沉不懈,配合灵活多变的唱腔,悠扬婉转的声调,字斟句酌的念白,成为谭派的重要特色,并奠定一代宗师的地位。

谭鑫培还讲究体会剧情,强调刻画人物性格,表演清晰流畅,被誉为改革京剧唱腔第一人。当时的文人赞其表演“炉火纯青,尽人知之,文武昆乱兼工并茂,能剧之多,当时已无出其右。”梁启超则赞曰:“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载轰如雷。”

谭鑫培的早期代表作有《空城计》《托兆碰碑》《辕门斩子》等;中后期推出有《四郎探母》《连营寨》《卖马》《洪洋洞》等。而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与挑战下,其代表作《定军山》,于1905年被全程收录在电影胶片中。尽管电影胶片后来毁于一场大火,留给后世的只剩一张定妆照,却标志着中国电影于此诞生,并奠定了《定军山》作为中国电影史开山作的坚固地位。

作为“同光名伶十三绝”中唯一的武生,谭鑫培与梅兰芳的祖父是同辈。两家关系渊源深厚,谭鑫培一向器重、提携梅兰芳,梅兰芳则对谭鑫培报以敬仰和崇拜之情,二人多次有过舞台合作,共同演绎《四郎探母》等经典剧目。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曾专门提及:“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楼这二位大师,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虽然我是旦行,他们是生行,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我认为谭、杨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中国戏曲。”

“英雄腰间三尺剑,秀士腹内五车书”。这幅悬挂在谭鑫培家中的对联,既概括了他从习武英雄到舞台秀士的一生,又是他独特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他将京剧从初创时代引入全盛时期,于墨守成规的氛围中确立大气高远、深沉厚重的格调以启后人;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通过塑造众多舞台英雄形象,以弘扬忠孝节义与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世人。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年第23期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文章来源 | 中华英才*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谭鑫培:伶界大王 | 中华英才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20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24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