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为了让儿子子悠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可谓煞费苦心。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神级的辅导老师,为了让老师多照顾儿子,田雨岚花了半个月的工资给老师买了一瓶红酒。

在带子悠去上课的路上,田雨岚告诉子悠:“妈妈为了你可是什么都舍得的,你可得争气,好好学,知道吗?你得报答。”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小舍得》剧照

那么,子悠是怎么报答妈妈的呢?

在给老师送红酒的路上,田雨岚走得太快绊了一跤,摔碎了酒瓶,她不顾自己皮都摔破了,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再去买一瓶送给老师。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小舍得》剧照

结果,子悠彻底爆发了:“我不去辅导班了,我再也不上这个破班了!”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小舍得》剧照

子悠为什么会爆发呢?因为妈妈为他牺牲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没有一样不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父母的爱有多沉重,孩子就被压得有多痛。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力量的,而父母的牺牲感,往往是扼杀力量最快的东西。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就是为了他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幸福。

但是父母这种自我牺牲式的付出不仅仅让自己活得很累,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以爱之名,用牺牲感“绑架”孩子,其实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残忍。

因为父母的牺牲感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孩子从中接收到的爱。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一是父母的牺牲感会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性。

当父母总是强调自己的牺牲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欠了父母很多,从而产生依赖心理。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具备独立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只有依靠父母才能获得成功。

就像电视剧《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像一个长不大的婴儿,上高中了还需要陪读。

二是父母的牺牲感会滋生孩子的愧疚感。

长期听到父母强调自己的牺牲,孩子在内心会产生深深的愧疚感。这种愧欠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导致自卑情绪的产生。

对父母有愧欠感的孩子即使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而感到骄傲,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对父母牺牲的回报。

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极易忽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感受,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长大后即使取得再大的成就,也填不满这些亏欠在内心深处形成的坑洞。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三是父母的牺牲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当孩子意识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时,他们会感到压力巨大,害怕自己失败,让父母失望,所以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兴趣爱好,也要满足父母的期望,拼命学习。

来自外力驱使被动地学习和生活,因为缺少内驱力,时间长了,很容易让人产生紧张和焦虑感。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真正的爱,是父母根据孩子的发展,满足他们不同阶段的心理营养需求,并通过自身的成长,帮助孩子看到人生不同的选择。

首先,父母要先学会爱自己。

美国作家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一书中指出:“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

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内丰盛富足时,才有动力生产出更多的爱。所以父母要多关注自身的需求,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让自己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发展。

所谓的爱满自溢,父母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如果父母自身缺乏爱和自我照顾,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对一点点小事就感到焦虑、担忧,并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焦虑、压力和不满再传递给孩子。

而一个懂得自爱的父母,能更好地控制情绪,给予孩子更积极、更健康的情感支持。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其次,父母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成长。

教育好孩子,是为人父母一生的修行。养育孩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孩子的身心也在不断地生长发育中。父母要保有一颗成长学习的心,适应孩子的成长变化,永远给到孩子大一号的爱。

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家庭,也会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同时,父母的自我提升也会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一个爱学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是积极的信息,他们对孩子的付出是出于爱,而不是为了换取他们的回报。

最后,父母要给到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真正能给到孩子滋养的是价值感,而价值感的获得是在不断地做到和肯定中获得到的。

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并在他们做到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另外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和目标。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即使失败也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总是这样教育孩子,累死也养不出优秀的娃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在爱孩子的同时,更好学会关爱自己。在我爱你之前,首先我是我自己。

当我对自己的爱足够时,我才有余力来爱你。但我爱你,并不代表你就要听我的,要长成我期待的样子。我爱你,如你所是。我愿意用我的余力,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助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