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名鼎鼎的长清务子山口

作者:一小群影视漫画

文/图 赵福平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道路,大凡有山的地方就有山口。在有山有水,有城有郭的济南市长清区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连接归德街道与马山镇的大石门山口,连接双泉镇和肥城老城街道的刘口山口等。今天介绍的这个山口在长清区可以绝对地说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这个大名鼎鼎的山口就是务子山口。

大名鼎鼎的长清务子山口

(两山对峙的务子山口)

务子山口位于文昌街道与崮云湖街道交界地,因山口坐落着务子村而得名。在长清主城区龙泉街最东端过凤凰路口后这条道路还是这条道路,但名字却被官方命名成了丁香路,由此再向东南方向走不远即是务子山口。此处文昌山南山,务子西山对峙,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山坳狭长地带就是上述主干道经过的地方。大体以山坳分水岭为界,山口以东为崮云湖街道辖地,西边为文昌街道地域。山口东边最近的村庄为务子西村,也就是现在的丹凤社区。山口西侧最近的村庄为东铺村,也就是现在的东铺社区。

历史上的这个山口是长清县城通往崮山、张夏、万德、泰安、华东等地的交通要道。但由于时代局限,此处坡陡路窄,落差很大,坎坷难行。由于离长清老城距离较远,加上周围山高林密,群峰连绵,所以这里也是一个强人经常出没的地方。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在山口北侧,也就是现在文昌山公园南端最高的一个台基上,还建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大三开间关公殿,周围生长着粗壮的桧柏树棵,殿前竖立着历朝历代的古碑数方。只是由于时代变化的原因,上述古建及遗存现在是难觅踪迹了。

这个山口之所以叫务子山口,那就不能不提东侧山脚下的务子村。

据历史文献记载,该村最早建于唐乾宁年间(894-898),以其地势中间高而平坦,命名兀子庄,也有人写杌子,都是中间高而平,周边低而曲之意。由于后来村庄三面环山一面靠河,夏秋清晨弥漫露水遍野滋润庄稼生长,写作雾滋庄。又由于汉字逐渐简化的原因,也写务滋。新中国成立后干脆称作了务子。庄内有前、北、中、西四条街,之后由于人口增多的原因,在这四条街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务前、务北、务中、务西四个行政村。

据民国版《长清县志》记载,明清至民国二十年(1931)之前,务滋庄为山茌区崮保里所辖。民国二十年后里制取消,旧区名改为数字序列,此时山茌区改为长清县第三区,务滋为第三区第五乡。1958年后为崮山人民公社、崮山区公所、崮山镇下辖大队、村庄。现在为崮云湖街道的丹凤社区。不过务子四村虽然迁入社区,但村庄机制和名字没有被撤销,而是被保留下来。

时间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当时的长清县举全县之力修建一座全省最大的水库东风水库。就在大坝合龙后不久,溢水将务子庄不少地方淹没。随后该庄四村的民众整体迁出原址。而务子西庄也就是简称的务西村就搬迁到山口东南侧很近的山脚下建村。海拔高度就比被淹前的老村高了非常多。当时流传着这么一段顺口溜:

开山炒米店,

一溜大崮山。

跐着杌(务)子

看大(dai)彦。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此时的务子村虽然地势比较高,但由于是坐落在山峪中,想看到东北方向的开山、炒米店等村,由于大崮山等山脉的遮挡,根本看不到。就是东南方向不算很远的大彦等村,也得站在凳子上伸长脖子才有可能看见。跐,四声,长清方言,意为“站”、“立”、“登”之意。

大名鼎鼎的长清务子山口

(山口分水岭附近)

从实际情况看,文献中记载的东风水库溢水,准确讲应是回水。因为大坝合龙后河水就由过去的向下流,改为库水回向上游的方向走。原来地势相对较低的务子四村被淹也就不难理解了。

进入新的时代,2008年5月8日,随着长清撤县设区的实施,长清主城区急剧扩大,原先处在城东很远距离的山口仿佛一下子就到了城边上。又由于大学城的建设,过去偏僻荒凉的务子四村附近,建设起了大型居民聚集地丹凤社区。“山入郭内,城在山中”的城市布局好像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完成了。

大名鼎鼎的长清务子山口

(务子四村所在的丹凤社区)

城区建设步伐地推进,道路建设自然快马加鞭。长清主城区通往崮云湖街道方向原“长崮路”地拓宽改造也就正式提上议程。而处于咽喉位置的务子山口则在道路改造后,高度凿低了很多,而且还拉长了坡道的距离。此处路段也就由过去的一条窄路改造成了双向六条机动车道、两条非机动车道、两条人行道及两条绿化带(预留机动车道)的宽阔通衢大道。成为长清主城区通往大学城区两条主干道其中的一条。现在人们开车路过务子山口时,基本感觉不到坡度的存在,似乎一眨眼的瞬间就过去了。就算是骑电瓶车或自行车或干脆步行,走起来也不像以前那样特别费劲了。

而真正让务子山口远近闻名的还不仅仅是上述历史、文化、交通等因素,而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人民政府推行移风易俗等殡葬制度改革地具体实施。

当时由于国家经济落后,人们的口粮还不能满足基本要求。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国家在实施人口计划生育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粮食生产。“不能让死人跟活人争饭吃”,其具体做法就是平掉良田中的坟墓,用来增加良田面积。其后去世的人们就推行火化,以此改变人们土葬浪费良田的习俗。

长清殡仪馆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建起来的,位置就选定在务子山口西侧一偏僻的山坳内。殡仪馆虽然在务子山口,但此处的位置和务子四村无关,而是城关镇东王、东铺等村的土地,也就是现在文昌街道东王管理区辖地。

从此,务子山口基本就成了长清辖区内每个人生命终结的专用地名词。“去务子山口了”就是人已逝去,“快到务子山口了”就是人快不行了等。也就是从那时起,务子山口闻名天下。

经过社会各界对移风易俗等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众从火化开始阶段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完全支持配合,无不反映出民众观念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作为一个特殊时刻我们不能忘记,2022年年底时段,三年疫情进入尾声,原来的管控措施全部取消。此时的新冠病毒虽然锐性大减,但很多有基础病的老人还是没有挺过这一关,以至于去世的老人特别多,等待火化的在务子山口排起了几里长的长队。殡仪馆迎来了工作过程的巨大考验。但随着时间地推移,一切都过去了,现在的务子山口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两边的青山还是郁郁葱葱,附近的树木还是茁壮生长,道路中间的车辆还是川流不息。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从务子山口去往殡仪馆的路口和文昌山公园最南端入口,只有区区几十米之远。长清区最美的公园和长清区最静的地方竟然毫无违和地连在了一起,这应是人间社会和神灵世界和谐共存的最好诠释吧。

大名鼎鼎的长清务子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