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有多嚣张,现在就有多怂!
最近,上海一起服装店被男子打砸的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男子进店大喊“你们这家店不要开了!”,随后推倒店内的衣架,店里的衣服散落一地,还动手打了女店主。
视频加载中...
这种粗暴行为实属不该,已经触犯法律。事后,该男子被刑事拘留。但是,男子的家人却找上了女店主,请求她出具谅解书以减轻男子的处罚,而女店主坚决不同意和解。
这名男子的行为明显违法,他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们不能容忍这种打砸店铺、威胁他人的黑社会行为。他不仅损坏他人财物,还动手打人,社会危害极大。他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如果只是简单地赔偿,无法起到足够的惩罚和震慑作用。所以,法院对他作出刑事拘留的决定是合理的。
这也反映出,男子在事发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和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他的这种粗暴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严重伤害了自己和家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多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在做决定之前多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伤害,也许这类事件就能够大大减少。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女店主坚决不和解的做法呢?女店主的坚持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男子的行为给她造成了巨大创伤,她才刚开店不久,就遭遇这样粗暴的对待,她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来获得一定的精神抚慰。
并且,如果这类事件可以通过经济赔偿就轻易地获得宽恕,很可能会引发模仿犯罪现象,进而损害法治社会的权威。所以,女店主的做法也有其正当性。
这件事恰恰反映出,当前社会道德建设和法治意识还有待加强。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不能将违法行为等同于糊涂行为,要使违法者深刻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同时,作为社会成员,我们也应该学会宽恕、学会理解,通过爱和宽恕来感化违法者,而不是简单地一味谴责。只有这样,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心与理解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