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作者:近代说史

随着人们生活不断的变化,一些以前的老行当也在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随着许多老艺人年龄的增长很多以前的老手艺再都慢慢的在消失,下面这些曾经的老行当不知道你还得多少?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绞面

绞面是妇女一种古老的美容项目。全国各地也都有相关技艺传承人。其行头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两把线,一盒粉,一支眉钳,两张凳子供摊主与顾客对坐即可。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绞面”也称“开面”,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修面美容技艺,仅用一盒粉、几根细线就可以让人的脸部肌肤容光焕发,在缺少化妆品、美容院的年代,这项手艺受到万千妇女的喜爱。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在福建、台湾和粤东地区。古时候,粤东地区的女子在出花园、出嫁、过节、生子满月、长辈丧礼等重要场合都有“挽面”的习俗,为她们“挽面”的人称为“挽面婆”。但是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绞面这项老行当也逐渐消失在了大众视野中。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染匠

染匠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着将自然中的赭石、朱砂等有色矿物或者草木等植物研磨成粉或者浆液,用来涂抹衣物以染色了。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染匠是掌握印染技术的人,他们要么在染坊里当技师,要么走村串巷为农户印染零碎的布匹。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在染坊里当技师的人称为染师或先生,只把那些走村串户染布的人称为染匠。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挑货郎

货郎担是实实在在的“担”,一根扁担,两头各自挑着特制的木箱子。一头箱子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像逢衣服用的大针、顶针、扣子、秀花用的彩线、发夹、木梳篦子、五颜六色的头绳、雪花膏、香粉,镜子。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最被小朋友怀念的当然是挑货郎。他们的货担里藏着的是最好吃的水果糖,不管孩子们拿什么来换,都能心满意足得离去。只不过如今各个行业想要生存都非常难,像挑货郎这样收入微薄的行当自然也就难以维持下去了。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剪纸艺人

只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手指轻盈的舞动下,随着纸屑的飘然落下,片刻中,一幅幅气势恢宏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有和谐农家乐、有作物大丰收等等……每一张剪纸都是那么精美,惟妙惟肖。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剪纸作为中国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被称为刀尖儿上的艺术。它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手工技艺。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磨刀师

每个在乡村长大的都熟悉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记忆里是那样的安宁,那样的与世无争。倘若真真考究起磨刀这个职业的起源来,可说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任何一种行业,都有做到极致的人,这就是工匠精神。在旧社会,磨刀磨剪子也是一种行业,若是菜刀剪子钝了,就找磨刀人打磨一下,保证锋利无比。小小的菜刀也成了消耗品,用坏即扔,磨刀行业也就落寞了。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接生婆

说到了古代的妇产科,“稳婆”就不得不提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因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域及民族文化的不同,其有“隐婆”、“产婆”、“收生婆”、“接生婆”及“老娘婆”等,为属江湖“三姑六婆”之列。

接生婆通常都是随身带着三大件:一个裹着剪刀的红布包袱,一个木盆里放一条毛巾,还有一杆称量为十多斤的小秤。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很差,很多时候会由于卫生等原因导致产妇与婴儿死亡。所以,古代接生婆这个职业即是个危机行业,也是让人害怕的行业。大部分都是又年纪不叫大的老妇女担任,年轻人没一个愿意干。

在上世纪80年代,接生婆这个职业还很常见,大多数的80后出生,都是由接生婆接生。到了90年代,接生婆就已经不是很多见了,虽然村里的妇女们生产,依旧沿用接生婆,但城里的妇女大多都选择去医院生产。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剃头匠

剃头匠在中国古代有多种称呼,包括剃工、待诏、篦头师傅、剃头师傅、剃头匠及整容匠等。《诗经》中写到“予发曲局,薄言归沫”。当时的理发主要是沐发和梳理修饰头发。

在农村的“当圩”上经常能看到“剃头匠”,肩上背着“挑子”,找个背影的树荫下就开工了。从来不见集市上的剃头匠招揽生意,理个发价钱便宜,非常的划算。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剃头以后,手艺好的剃头匠,还要给顾客捶肩砸背,等同于现在的“按摩”:剃头匠在顾客肩背一番敲砸,最后在一个清脆响亮的巴掌声中结束剃头程序。

过去的年代,人们对于服务行业存在一种歧视心理,认为是伺候人的,很多人都不愿意干。但是剃头师傅们有自己的理论。他们说,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甭管贵贱,都得被我摸着脑袋说话!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街头上已经很难再听到那些熟悉的叫喊声,一代又一代的老手工艺人正悄然远去,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那些传统的老行当还有很多,他们随着时间的脚步,变得鲜少见到,但不可质疑的是,这些手艺在大陆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间逐渐消失的几个老行当,勾起让人泪目的回忆,你还记得几个?

这些行当都在逐渐的被取缔,但是有些行当的技术却是值得传承下来的,比如棕匠制作日用品的手艺和漆匠那份高超的手工上漆技术,其实很多的传统手艺不应该被时代所抛弃,因为许多的传统手艺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