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作者:娱事娱绯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事娱绯

编辑|娱事娱绯

前言

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叫做储望华。

作为一位从14岁就开始了自己音乐创作生涯的天才。

而他的才华不仅在二胡独奏曲《村歌》中得以显现,甚至还因此被《人民日报》誉为“戴红领巾的作曲家”。

随着储望华对音乐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他还创作了越来越多的钢琴独奏作品,并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作品也是在展现了深厚民族情怀的同时,还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和创作技法,展现了中西方音乐的交融与发展。

可储望华的音乐创作历程是如何展开的,他的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又在技术与情感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储望华虽然是一名天才型的作曲家,但他还是会不断学习音乐专业理论知识。

也正因如此,他还在钢琴独奏作品的创作上更加得心应手。

其中他的《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二泉映月》、《新疆随想曲》、《南海小哨兵》等钢琴改编曲,受到了广大群众喜爱,甚至还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而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则属于储望华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由于在2002年时,他的乐曲使用左手单手弹奏的形式大火,故而当时这首作品还被称为了中国钢琴作品中“为左手而作”的开山之作。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虽然这个作品是以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原词谱曲的创作歌曲《满江红》曲调作主题旋律改编而成,属于创作歌曲改编曲。

但储望华作为澳籍作曲家,他的“爱国作曲家”身份还是会常常遭到质疑,可话虽如此,他也从不改变自己创作中国音乐的热情和对故土深沉的爱。

也正是这份使命感,驱使着储望华选取创作歌曲《满江红》为原型进行了改编。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由于这首歌曲的原型旋律刚毅古雅,歌词充盈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还与储望华的爱国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创作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可谓是储望华个人民族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同时储望华也为乐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可见《满江红一—前奏曲》采用了多种民族元素,为曲调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韵味,还利用了复杂多样的西方创作技法创造出立体多维的音响效果,赋予乐曲新时代的特征与意义,并以深沉强烈的感染力激荡着中华民族亿万同胞的爱国心。

而储望华在 2003年发表的文章《小议左手》中写到“左右手在生理机能方面先天不同,也是不言而喻的。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只因左手需要练就具有右手同样驾驭音色、速度和力度的能力......并且左手单手演奏时还需要担当起两只手的功能、作用,听起来像是双手一般”。

并且左手弹奏钢琴演奏技能的高低,向来是衡量钢琴演奏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在《满江红—前奏曲》中以左手单手演奏的形式强化左手训练,便可以充分发挥左手弹奏的各种辉煌演奏技巧。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满江红—前奏曲》的艺术构造

众所周知,音乐本体结构是指构成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为左手而作)的声音构成物,即各个音乐要素。

其中音乐要素可以是旋律、和声、曲式、节奏、织体等等,并且这些音乐元素可以一个或多个组合出现,产生横向上的顺序组合和纵向上的垂直组合,呈现立体的音乐结构。

而《满江红—前奏曲》作为对创作歌曲《满江红》原曲旋律的改编,其配合曲式、调式、和声、节奏的加工创作,便构建出了立体多维的音响效果,和悲壮凝重的音乐氛围。

因此通过作品乐谱、演奏、感受,便能提炼出《满江红—前奏曲》的音乐本体结构,可见其呈现出“单复有术”的创作特性。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但其实《满江红—前奏曲》采用的是变奏曲式结构,在bD宫五声徵调式上展开,以严格变奏手法写成。

且带有中国音乐创作的即兴特点。

因此曲式组结构为一次主题呈现加两次主题变奏,在两次变奏中主题曲调完整呈现,速度和节奏有不同的改编。

再加上两次变奏是以不同织体展开的,而第一次变奏中,主旋律是由主题段的高音声部转为变奏一中流动音型上方的相对长音,采用了更多复合型和声并伴随离调。

但在第二次变奏中,旋律织体则是转化为完整柱式和弦结构的高音声部,使音色音响更加丰富饱满。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由于主题A(1—15小节)是在D宫F角上展开,乐段采用的是4+3+4+4的非方整性四句体结构,可分为a、b、c、d 四个乐句。

其中乐句a(1—4小节)以高音旋律线加柱式和弦的形式在中音区展开,旋律音以级进上行为主,起伏平缓,节奏统一。

而下方和声则以四分音符时值的柱式和弦作支持,支撑高声部旋律缓慢进行,使乐句停留于bE商。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但乐句b的(5—7 小节)开头却是加入了五度低音声部作低音渲染,以此增加声部厚度及共鸣效果。

故而在乐句结尾加入的和弦作伴奏声部补充节拍,使音响更显丰富、连绵。

并且乐句b下行收束于A徵,与乐句a结束音E商构成V—I的四度音程关系,还让两个乐句一问一答,前后呼应。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当乐句c(8—11小节)要跨越三个八度音区时,也就意味着要在第8、10小节开头加入装饰性八度低音声部作为和声铺垫,加强共振以达到增大音量和增多声音层次的效果,同时音乐的力度也随旋律起伏增大呈递进增加。

因此当乐句结束于bD宫,停留在Ⅳ级音时,就会带有下属音的不稳定感。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不过乐句d(12—15小节)增添新的乐句材料时,再加入五声式装饰音,音乐便会富有变化更显灵动。

故而在第15小节中如果移用了第7小节的音乐材料,将旋律节奏拉宽,那么曲调则会下行终止于调式主音A徵作完满终止,与乐句c结束音D宫构成IV—I的五度音程关系。

尽管音乐材料简明,但主题乐段调式调性统一,表达了凝重悲凉的情绪。

可见四个乐句间呈现了组合关系,可以用陈述性语气把听众代入故事性历史背景中,抒发歌曲中蕴寄的英雄情怀。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不过在织体上,则有分解和弦织体为主的al、b1、cl(24—27小节)乐句,其中长音旋律线加战鼓音型伴奏声部的是cl(28—29小节)、dl 乐句。

由于乐句 al、bl 的演奏音区相较主题A提高了一个八度,因此音色会更显温润明亮,并且旋律织体也是由主题段的柱式和弦转变为单音流动型织体,而以六连音为主的伴奏声部这算是采用了星星般分解和弦形式缠绕着主题旋律线进行。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如此使得旋律在伴奏的陪衬、分割下,情绪能更显自由宽广、舒畅开阔,与主题A的悲壮情绪形成对比。

也正因节奏的舒展,演奏者的情绪也容易跟着放缓,同时手指跳动速度也随之放慢,不过在弹奏时还是要保持准确的旋律节奏和清晰的方向性。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在第32—33小节中标记的表情记号为pp到f,其强烈的力度反差配合不仅能反复拉宽收紧的节奏,还可以为乐句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并在乐段A1末尾把乐曲推向高潮。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如果想使第31小节的偏音C体现出D宫调式清乐六声音阶的特点,那么A徵调式则要调到C变宫调式。

虽然在民族五声性调式音乐中,常出现“七级音下行现象”,但七级音多使用下行级进到二级音或五级音,后进行到主音。

因此要遵循民族调式和声的一般性原则,使C变宫进行到二级音bE,后级进下行到主音D。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不过,作曲家又创新性的将变宫C音变为持续六拍时值,他试图利用长时值偏音增加离调的不稳定感,配合五度音程的协和感,以补充声部中二度音程的撞击感,并以次呈现立体多维的和声色彩,带来多重听觉刺激和情绪感受。

于是作为全曲高潮段落的变奏二A2(36—42小节),其主题的第二次再现时整体速度还原到了开篇庄严宏伟的广板,也就意味着这里的整体力度为ff。

同时伴奏声部节奏型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节奏相较变奏一更加紧凑密集,旋律更显波澜壮阔,情感表达也更慷慨激昂。

而按照伴奏音型变奏二则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a2、b2 乐句为流动音型,以空八度旋律线配合五连音,七连音节奏为主的琶音音型作为填充,配合ff的力度提示,使八度的旋律线在上方怒吼,下方密集快速的伴奏声部起伏翻涌,像呼啸而过的旋风。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而第二部分c2 乐句的伴奏织体则采用了浓密的柱式完全和弦形态,在每一个旋律音上都标有重音记号,力度持续增强,在乐句结尾47小节标记了突强sf的力度记号。

同时音区位置也在不断推高,旋律终止于D宫音。

之后华彩性上行音阶的补充结尾收束于A徵作不完全终止,与宫音D构成五度关系,增加了乐曲的段落感和倾向性。

由于柱式和弦坚定有力、气势磅礴,伴奏声部与旋律声部互为对比又互相配合,因此能营造出光辉雄伟的音响效果,表现出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坚定的抗金决心。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但第三部分d2 乐句中的高音柱式和弦旋律则在低音八度伴奏和弦铿锵有力的推进下不断攀升,其四次的攀升中力度则不断增强,由ff到fff最后达到sf。

伴奏声部也犹如音浪一波一波袭来,磅礴激昂,尽显张力,并且音乐的情绪也随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在结尾达到乐曲最高潮,而乐曲旋律则终止于bA徵音,增加补充装饰性结尾终止于D宫音。

并且变奏二不仅抒发了岳飞建功立业不得的无奈与悲愤,还定格了英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境。

犹如将军岳飞在高台上仰天长啸“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不过,由于左手和弦上下左右远距离跳跃的准确性难以把控,则要注意键位感、乐句呼吸的练习。

在弹长音旋律时动作的幅度也要大些,可以用大臂的自然下落力量弹奏,而弹奏上行八度伴奏声部时力度则由弱到强、声音绵密连贯。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由此可见,《满江红—前奏曲》采用的变奏曲式结构不仅体现出了中国音乐横向结构的渐变性和连贯性,其主题旋律还在层层发展的变奏曲式中反复出现,不断变化、衍生,将乐曲在结尾推向最高潮。

而两次的变奏也通过和声、织体、音区的不同组合显现出多样的对比,同时也表现出了主题与调式调性的统一。

钢琴曲《满江红—前奏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其艺术构造如何?

结语

储望华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创作方法完美结合的先驱。

他的作品,尤其是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更是还展现了深沉的民族情怀,同时也展示了储望华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精神。

可见储望华的音乐之路就是中华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范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