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烦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后续的讨论和分享,小编会每日更新更多精彩文章,感谢您的支持[啤酒][啤酒][啤酒]
关于冯庸,我和许多乡人一样,对这位当年与张学良一时瑜亮的青年才俊,存有太多的待解之问。他为何离开老父冯麟阁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北镇?他为何变现巨额家产孜孜于国民教育?他为何淡泊名利却终老台湾?
东北有公子,遗世而独立
于冯庸本人,实践我行我素,畅达我心我口;于辽沈人民,福泽故乡桑梓,惠及图存御侮;于其学生,皆对他有高山仰之、景行行止之念;于其朋辈也多执手依依、终生挚交。
冯庸以航空报国,曾与张学良一起创办东北空军,任东北航空军少将司令;他以教育兴国,倾其家产创办冯庸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他以统一爱国,曾积极策划和推动了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他以抗敌救国,在“中东路事件”、热河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亲率冯庸大学义勇军开上前线,对敌作战。
冯庸于1981年2月逝世,埋骨台北县汐止。2013年9月,沈阳龙泉古园与将军的外甥张文琦先生、著名辽海文化学者初国卿先生将冯庸墓于台湾迁归沈阳,飘零65载,将军叶落归根。在古园的绿树丛中,朝向辽西台安、北镇方向并列着张学良的衣冠冢和冯庸墓,那方山水分别是他们两人的童年生活之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冯庸为什么要创立大学,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并不醉心官场权位,但是对现实中的社会人文非常关注;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父亲冯麟阁的影响。他的父亲冯麟阁当年的政治形式估计错误,痴迷权位,不顾社会发展大势跑去北京拥护张勋复辟,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冯麟阁回到东北之后就交出了自己的兵权逐渐把精力放在兴办实业工厂上,也借机告诉自己的儿子冯庸尽量远离官场是非。对于父亲的这点教导冯庸还是非常愿意接受的,于是创建一所真正的西式大学这件事就水到渠成了。
冯庸所创立的冯庸大学主张新式的教育礼仪思想,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各种典礼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行为,对改造社会的国民性、提升民族素质、发扬中国教育优良传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日常学习生活的约束,冯庸大学加强军事体育教育理念。冯庸大学不仅在当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积极投入到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更为今天的学校为考试是图的教育方式,打了一针强心剂,体育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冯庸大学在历史的前进中也无法独善其身。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冯庸大学遭到破坏,师生流亡关内,而冯庸本人也被日本人扣押并劫持至东京,后经友人相助多方辗转,回到北平。在北平复校后,他积极组建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奔赴抗日最前线,先后率领青年学生参加了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热河抗战等。其后,冯庸大学因经营陷入困境,难以为继,遂于1933年9月并入东北大学。
避无可避的命运
九一八事变之后,冯庸也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他的内心无疑也是充满了愤慨和悲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此时冯庸的内心远比当年的岳武穆更加沸腾。
原本想着远离官场是非,但是家仇国恨下的冯庸依然奋战在抗战救国的第一线,做出自己的贡献。冯庸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张学良的好友至交,可以说冯庸是对张学良思想影响最深的人之一,后来张学良发动西安兵谏就有冯庸的影响。
1935年,冯庸应陈诚三次邀请,进陈诚幕府参加抗战,任军事委员会长武汉行辕中将研究委员、中将研究委员长;后又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部中将高级参谋、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长兴宜兴戒严司令、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部第三处中将处长。1944年因常德会战有功,被授予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前夕,携家眷去台湾。
冯庸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令人景仰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