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四明水赶年集

作者:知秋274785858

我在明水住了十九年,明水大集也是赶过很多次了,可是从疫情三年逐步取消大集后却再也没来过。后来大集搬迁到了北边查旧村,现在也正式恢复为明水大集。恰好今天休班一天,媳妇让我来处理下新家交验后的几个瑕疵之处,完事正好来赶年集。

十四明水赶年集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十四也是正儿八经的年集了。路边金黄色黄赖赖的大锅饼也是很馋人了。过去打锅饼也是个力气活,人工和面就很费劲,面软了不行,必须面硬了才好吃。表面撒上一层芝麻,吃起来都格外香。尤其做重体力劳动的,吃上半斤锅饼也特别撑时候。

十四明水赶年集

  章丘相公庄历史悠久,是唐朝贞观名相房玄龄故里,相公庄香醋也是有名的老字号。当年唐太宗令房夫人打破醋坛子的故事,更是让相公庄香醋名垂史册。郑家“相公”牌陈醋创办于清朝光绪年间,创办人郑绍纯在原相公郑家庄西首下河崖开办“德兴醋油店”,主产酱油、醋,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也是章丘人家喻户晓的好调料,今天的明水大集也在搞促销了。

十四明水赶年集

  我们章丘百脉泉酒业有限公司不仅酿制的白酒驰名中外誉满九州,百脉泉啤酒和米酒也是酒香四溢,名声在外了。明水年集咋能缺了它呢?

十四明水赶年集

  欢快的广场舞也揭开了“寻人间至味,赶明水年集”既济南市赶黄河大集购办年货的精彩序幕。大妈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和着优美的乐曲跳得也是喜笑颜开。

视频加载中...

  马路边卖海鲜的品样齐全,大虾,虾仁、堆积成小山样。都说“无奸不商”,其实是“无尖不商”。在古代,米商在做生意时会将斗装满,并且还会额外舀出一些米,使斗里的米冒尖,以此来表示他们提供的商品分量充足,没有缺斤少两。因此,“无尖不商”成为了形容商人诚实可靠的一个说法。

十四明水赶年集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迎春接福,贴“福”字也成了一种习俗。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以前过年都是父亲买来大红纸,裁成四方形,在直角下用毛笔手书一个大大的“福”字,而且要把“福”字倒着贴在大门过道的影壁墙上,寓意福到了。如今福字也是批量印刷了,价格也从几块钱到十五块钱不等。

十四明水赶年集

  博山芝麻肉火烧五块钱一个,直径接近十五六公分,去年夏天我去临淄玩就吃过一次正宗博山肉火烧,真是吃一次就忘不了,真香!

十四明水赶年集

  各种咸鱼也是价格不一了,在电饼铛里烙个咸鱼吃也是香飘邻里了,老远就能闻到那股香味了,你真会闻味驻足,直咽口水。

十四明水赶年集

  现在的爆米花也是五彩缤纷了,不再是以前单一的样子,而且除了原味,还有水果味,香橙味,奶香味,海苔味。十五块钱一斤你可以搭配几种尝尝。

十四明水赶年集

  我们章丘百脉泉水不仅孕育了明水香稻,还有白莲藕,凉拌或者醋溜藕片也是喝酒的佳肴美味。过年谁家不买点藕,炸藕合待客?

十四明水赶年集

  查旧村,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来,以前虽然近在咫尺,也只是路过,没想到今天能来赶年集了。从济青路过来也得一公里远。

十四明水赶年集

  今天零下九度也是滴水成冰了,这几天也是四九最冷的时候。大集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小时候也是跟着父母数九寒天赶年集,买年货的。

十四明水赶年集

  新疆烤馕也是名吃。馕在新疆各族群众饮食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享有“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的美誉,历史上伽师人就以在新疆各地打馕谋生著称。咸馕,五香馕,牛肉馕、羊肉馕、奶香馕从十块钱三个到十三块钱一个不等。各种馕有它的味道,都是无法替代的。现在可好,“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吃到如此美食了。

十四明水赶年集

  冰糖葫芦也是老幼皆宜的美食。现在除了山楂的还有果脯的,桔子的,葡萄干的。那首《冰糖葫芦儿》歌也是响彻大江南北的经典老歌,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经久不衰。

十四明水赶年集

  这么大,这么好的香蕉居然卖1.3-1.5元一斤,比济南吴家堡大集还便宜五毛钱呢。

十四明水赶年集

  各式各样的熟肉制品什么酱牛肉,牛蹄筋,牛肚子,猪耳朵,猪头肉,猪口条,猪尾巴也是应有尽有了。只要想吃就能买到了。

十四明水赶年集

  过去赶年集买猪肉都买个后肘肉,无论炒菜还是炸肉都感觉很出数。而五花肉,当腰、前肘却很少有人买。

  炒花生现在也是种类繁多,原味,五香,奶油的还有蒜香的呢。至今我还是喜欢大铁锅炒的原味的那种,因为它有小时候的味道。花生也是童年最爱吃的美食,也是父母赶集偶尔买来两毛钱的长果,还没吃几个就没有了,所以也是一直念念不忘。

十四明水赶年集

  周村烧饼也是名吃,又酥又脆又香,我们老家都叫它“嘎渣子”。我也是爱吃两口,喜欢听那香脆声,品那芝麻香味。

十四明水赶年集

  明水吕家、浅井村出上水石,据说在绣江河边有个叫“元宝窝”的地方,在那附近挖两三米就有,如果运气好再浅一点也能挖到。原来,水草化石置于盛水的盘中,则通体含水,俗称“上水石”。据专家考证,此石是由古代河流与湖泊中的水草、昆虫在泥质沉积岩中形成的化石。此水草化石其色黄褐,具有错综的管状节构,构成了粗者如芦苇、细者如麦秸的管状小孔,管孔交错。形体犹如奇峰异洞,又似松、梅、竹、菊。这几块上水石价格也在二三百块钱左右。

十四明水赶年集

  粽子可以做早餐,现在也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包,并非端午节的专利。粽叶十块钱一把也能包几十个粽子呢。

十四明水赶年集

  小瓢,可以搲面,搲米用,小时候我家就种过葫芦,煮熟了才能锯开,晾干了就能用很多年。不过卖瓢子时却只能喊“卖半边葫芦”,都说卖瓢是骂人的话。

十四明水赶年集

  舌尖上的中国让章丘铁锅一夜成名,一锅难求。章丘自古出铁匠,打行铁,一般是一家三口丈夫掌钳,儿子抡大锤,妻子拉风箱。他们从正月开始一路打铁出行,年底再打回来过年。所以也就有了“章丘人不会打铁,吃啥”的俗话。

十四明水赶年集

  如今春联也是印刷的,现在几乎很少有人手写,五块钱一副倒是省事,也不用买红纸,折纸,裁纸了。

十四明水赶年集

  油光放亮的大公鸡十八块钱一斤,一只鸡也得百十块钱。过个大年谁家不买只鸡呢?杀鸡的无论有多少人买鸡都不会搞乱。每只鸡多沉,剪哪个鸡爪的哪节他们都是有数的,真是干啥的啥门道。

十四明水赶年集

  葱姜蒜也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也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莱芜姜也像我们章丘大葱一样驰名中外,六块钱一斤的价格也是很稳定,和超市差不了多少。

十四明水赶年集

  豆腐营养丰富,更是家家户户过年都得吃的。豆腐有“都有福”的意思,可以炸豆腐片,炸豆腐丁,炖豆腐,小葱拌豆腐,炒豆腐……豆腐可以做出好多种吃法。尤其龙山水豆腐更是好吃,一炖就会膨胀起来,还会出很多沙眼,开花,而且入口即化,还很滑溜,吃一次就会上瘾的。

十四明水赶年集

  沸腾的油锅热气腾腾,炸出来的馓子一根根又酥又好吃,十块钱一斤能吃一阵子。

十四明水赶年集

  天天吃腻了大鱼大肉,买点咸菜吃调下口味也是不错的。别小看卖咸菜,也是本小利大,那天去超市买个一斤多沉的疙瘩咸菜就八块多钱。切成丝用温水泡出盐分后用五花肉、辣椒放油炒出来卷煎饼吃可好吃呢。

十四明水赶年集

  羊肉是大补,三十八块钱一斤。冬天炖羊肉、涮羊肉,吃烧烤,喝羊汤都行。

十四明水赶年集

  民以食为天,五谷杂粮含维生素最全,多吃粗粮才有利于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买用五谷杂粮打粥喝。

十四明水赶年集

  现场炒茶汤也是很受欢迎的。熬出来的茶汤都特别香,越喝越爱喝。昨天妹妹刚给带来两袋,是用曹范小米做的。南山曹范镇小米色泽金黄真不次于龙山贡米。

十四明水赶年集

  莛杆做的盖件包了水饺、擀面条放上面非常好用,这项手艺也快失传了,都被塑料制品替代了。

十四明水赶年集

  四川腊肉四十块钱一斤,切成薄片喝酒也不错,买一块过年也是招待客人的美味。

十四明水赶年集

  今年鞭炮解禁也是一大幸事,前几天赭山公园放鞭炮烟花比过年还热闹,都人山人海的,警察也出动维护秩序,也是好多年没有的盛况,可谓史无前例。过年的鞭炮声才是真正的年味!

十四明水赶年集

  大集修鞋这一传统行业在农村、城市还是有它的市场。适者生存也是千年不变的真理。

十四明水赶年集

  过去过年赶集买新衣服也是最高兴的事。如今赶四集卖服装也是不错的行业,物美价廉是它的生机。

十四明水赶年集

  东北香肠专卖也打入了内地市场。尤其年集更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换个口味也是不错的选择。

十四明水赶年集

  绣惠小张村五哥也来赶大集了。他们村以卖江米糕,年糕,黄粉,芥末为主,越到年底也越忙的时候。以前家家户户都蹬着三轮车,骑着嘉陵挂斗赶年集。现在都换成了电动车,汽车了。还不到晌午头,他的货就已售罄。

十四明水赶年集

  年糕,寓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也是我的最爱,从小就喜欢吃这种凉的,而且越嚼越香。用泥巴阔炉子烧火蒸年糕也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在小张村教书三四年,和他们村人都很熟。我家小姨夫也是这村的,所以我对他们也不陌生。

十四明水赶年集

  锅碗瓢盆,日用百货也是全套的,这就是个流动的百货商店了。接近一百平方的摊子也是集市上最大的一个了。他们赶四集的摊位也是固定的,每年都要交费。

十四明水赶年集

  实木桌椅虽然小,可是做的工一个不少。就像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小时候家里有把小椅子就感觉不错了。到了九五年我们结婚时母亲也是从大集给我们买了一对小椅子花十五块钱,一张折叠小桌子二十多块钱。这对榆木小椅子一把要四十块钱,小矮桌一百块钱,这么多年当然物价也是翻了好几番了。

十四明水赶年集

  微山湖松花蛋十只十块钱一盘,过年来客人切一盘下酒也是不错的酒肴。

十四明水赶年集

  黄家烤肉也是章丘所有大集都能见到的特产,每次见了我都喜欢问下这是谁家烤的肉,多少钱一斤。毕竟都是我们黄家湾街坊家的烤肉,见了都格外亲切。

十四明水赶年集

  如今的日子,也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步步甜!

十四明水赶年集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中共党员。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区绣惠街道东北隅村。爱好户外爬山、写作,是章丘区、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1135篇,加精628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116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461篇,今日头条发布419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在《海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50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47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30多万。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亲节》达到108万阅读量,并获得六月份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2024年1月获得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造个人》荣誉证书。

十四明水赶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