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四明水趕年集

作者:知秋274785858

我在明水住了十九年,明水大集也是趕過很多次了,可是從疫情三年逐漸取消大集後卻再也沒來過。後來大集搬遷到了北邊查舊村,現在也正式恢複為明水大集。恰好今天休班一天,媳婦讓我來處理下新家交驗後的幾個瑕疵之處,完事正好來趕年集。

十四明水趕年集

  都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十四也是正兒八經的年集了。路邊金黃色黃賴賴的大鍋餅也是很饞人了。過去打鍋餅也是個力氣活,人工和面就很費勁,面軟了不行,必須面硬了才好吃。表面撒上一層芝麻,吃起來都格外香。尤其做重體力勞動的,吃上半斤鍋餅也特别撐時候。

十四明水趕年集

  章丘相公莊曆史悠久,是唐朝貞觀名相房玄齡故裡,相公莊香醋也是有名的老字号。當年唐太宗令房夫人打破醋壇子的故事,更是讓相公莊香醋名垂史冊。鄭家“相公”牌陳醋創辦于清朝光緒年間,創辦人鄭紹純在原相公鄭家莊西首下河崖開辦“德興醋油店”,主産醬油、醋,至今已有140餘年曆史,也是章丘人家喻戶曉的好調料,今天的明水大集也在搞促銷了。

十四明水趕年集

  我們章丘百脈泉酒業有限公司不僅釀制的白酒馳名中外譽滿九州,百脈泉啤酒和米酒也是酒香四溢,名聲在外了。明水年集咋能缺了它呢?

十四明水趕年集

  歡快的廣場舞也揭開了“尋人間至味,趕明水年集”既濟南市趕黃河大集購辦年貨的精彩序幕。大媽們跳着歡快的舞蹈和着優美的樂曲跳得也是喜笑顔開。

視訊加載中...

  馬路邊賣海鮮的品樣齊全,大蝦,蝦仁、堆積成小山樣。都說“無奸不商”,其實是“無尖不商”。在古代,米商在做生意時會将鬥裝滿,并且還會額外舀出一些米,使鬥裡的米冒尖,以此來表示他們提供的商品分量充足,沒有缺斤少兩。是以,“無尖不商”成為了形容商人誠實可靠的一個說法。

十四明水趕年集

  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迎春接福,貼“福”字也成了一種習俗。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以前過年都是父親買來大紅紙,裁成四方形,在直角下用毛筆手書一個大大的“福”字,而且要把“福”字倒着貼在大門過道的影壁牆上,寓意福到了。如今福字也是批量印刷了,價格也從幾塊錢到十五塊錢不等。

十四明水趕年集

  博山芝麻肉火燒五塊錢一個,直徑接近十五六公分,去年夏天我去臨淄玩就吃過一次正宗博山肉火燒,真是吃一次就忘不了,真香!

十四明水趕年集

  各種鹹魚也是價格不一了,在電餅铛裡烙個鹹魚吃也是香飄鄰裡了,老遠就能聞到那股香味了,你真會聞味駐足,直咽口水。

十四明水趕年集

  現在的爆米花也是五彩缤紛了,不再是以前單一的樣子,而且除了原味,還有水果味,香橙味,奶香味,海苔味。十五塊錢一斤你可以搭配幾種嘗嘗。

十四明水趕年集

  我們章丘百脈泉水不僅孕育了明水香稻,還有白蓮藕,涼拌或者醋溜藕片也是喝酒的佳肴美味。過年誰家不買點藕,炸藕合待客?

十四明水趕年集

  查舊村,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來,以前雖然近在咫尺,也隻是路過,沒想到今天能來趕年集了。從濟青路過來也得一公裡遠。

十四明水趕年集

  今天零下九度也是滴水成冰了,這幾天也是四九最冷的時候。大集上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各種叫賣聲不絕于耳,好不熱鬧。小時候也是跟着父母數九寒天趕年集,買年貨的。

十四明水趕年集

  新疆烤馕也是名吃。馕在新疆各族群衆飲食結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享有“甯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馕”的美譽,曆史上伽師人就以在新疆各地打馕謀生著稱。鹹馕,五香馕,牛肉馕、羊肉馕、奶香馕從十塊錢三個到十三塊錢一個不等。各種馕有它的味道,都是無法替代的。現在可好,“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門口吃到如此美食了。

十四明水趕年集

  冰糖葫蘆也是老幼皆宜的美食。現在除了山楂的還有果脯的,桔子的,葡萄幹的。那首《冰糖葫蘆兒》歌也是響徹大江南北的經典老歌,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經久不衰。

十四明水趕年集

  這麼大,這麼好的香蕉居然賣1.3-1.5元一斤,比濟南吳家堡大集還便宜五毛錢呢。

十四明水趕年集

  各式各樣的熟肉制品什麼醬牛肉,牛蹄筋,牛肚子,豬耳朵,豬頭肉,豬口條,豬尾巴也是應有盡有了。隻要想吃就能買到了。

十四明水趕年集

  過去趕年集買豬肉都買個後肘肉,無論炒菜還是炸肉都感覺很出數。而五花肉,當腰、前肘卻很少有人買。

  炒花生現在也是種類繁多,原味,五香,奶油的還有蒜香的呢。至今我還是喜歡大鐵鍋炒的原味的那種,因為它有小時候的味道。花生也是童年最愛吃的美食,也是父母趕集偶爾買來兩毛錢的長果,還沒吃幾個就沒有了,是以也是一直念念不忘。

十四明水趕年集

  周村燒餅也是名吃,又酥又脆又香,我們老家都叫它“嘎渣子”。我也是愛吃兩口,喜歡聽那香脆聲,品那芝麻香味。

十四明水趕年集

  明水呂家、淺井村出上水石,據說在繡江河邊有個叫“元寶窩”的地方,在那附近挖兩三米就有,如果運氣好再淺一點也能挖到。原來,水草化石置于盛水的盤中,則通體含水,俗稱“上水石”。據專家考證,此石是由古代河流與湖泊中的水草、昆蟲在泥質沉積岩中形成的化石。此水草化石其色黃褐,具有錯綜的管狀節構,構成了粗者如蘆葦、細者如麥稭的管狀小孔,管孔交錯。形體猶如奇峰異洞,又似松、梅、竹、菊。這幾塊上水石價格也在二三百塊錢左右。

十四明水趕年集

  粽子可以做早餐,現在也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包,并非端午節的專利。粽葉十塊錢一把也能包幾十個粽子呢。

十四明水趕年集

  小瓢,可以搲面,搲米用,小時候我家就種過葫蘆,煮熟了才能鋸開,晾幹了就能用很多年。不過賣瓢子時卻隻能喊“賣半邊葫蘆”,都說賣瓢是罵人的話。

十四明水趕年集

  舌尖上的中國讓章丘鐵鍋一夜成名,一鍋難求。章丘自古出鐵匠,打行鐵,一般是一家三口丈夫掌鉗,兒子掄大錘,妻子拉風箱。他們從正月開始一路打鐵出行,年底再打回來過年。是以也就有了“章丘人不會打鐵,吃啥”的俗話。

十四明水趕年集

  如今春聯也是印刷的,現在幾乎很少有人手寫,五塊錢一副倒是省事,也不用買紅紙,折紙,裁紙了。

十四明水趕年集

  油光放亮的大公雞十八塊錢一斤,一隻雞也得百十塊錢。過個大年誰家不買隻雞呢?殺雞的無論有多少人買雞都不會搞亂。每隻雞多沉,剪哪個雞爪的哪節他們都是有數的,真是幹啥的啥門道。

十四明水趕年集

  蔥姜蒜也是廚房裡必不可少的。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藥方,也是盡人皆知的道理。萊蕪姜也像我們章丘大蔥一樣馳名中外,六塊錢一斤的價格也是很穩定,和超市差不了多少。

十四明水趕年集

  豆腐營養豐富,更是家家戶戶過年都得吃的。豆腐有“都有福”的意思,可以炸豆腐片,炸豆腐丁,炖豆腐,小蔥拌豆腐,炒豆腐……豆腐可以做出好多種吃法。尤其龍山水豆腐更是好吃,一炖就會膨脹起來,還會出很多沙眼,開花,而且入口即化,還很滑溜,吃一次就會上瘾的。

十四明水趕年集

  沸騰的油鍋熱氣騰騰,炸出來的馓子一根根又酥又好吃,十塊錢一斤能吃一陣子。

十四明水趕年集

  天天吃膩了大魚大肉,買點鹹菜吃調下口味也是不錯的。别小看賣鹹菜,也是本小利大,那天去超市買個一斤多沉的疙瘩鹹菜就八塊多錢。切成絲用溫水泡出鹽分後用五花肉、辣椒放油炒出來卷煎餅吃可好吃呢。

十四明水趕年集

  羊肉是大補,三十八塊錢一斤。冬天炖羊肉、涮羊肉,吃燒烤,喝羊湯都行。

十四明水趕年集

  民以食為天,五谷雜糧含維生素最全,多吃粗糧才有利于健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買用五谷雜糧打粥喝。

十四明水趕年集

  現場炒茶湯也是很受歡迎的。熬出來的茶湯都特别香,越喝越愛喝。昨天妹妹剛給帶來兩袋,是用曹範小米做的。南山曹範鎮小米色澤金黃真不次于龍山貢米。

十四明水趕年集

  莛杆做的蓋件包了水餃、擀面條放上面非常好用,這項手藝也快失傳了,都被塑膠制品替代了。

十四明水趕年集

  四川臘肉四十塊錢一斤,切成薄片喝酒也不錯,買一塊過年也是招待客人的美味。

十四明水趕年集

  今年鞭炮解禁也是一大幸事,前幾天赭山公園放鞭炮煙花比過年還熱鬧,都人山人海的,警察也出動維護秩序,也是好多年沒有的盛況,可謂史無前例。過年的鞭炮聲才是真正的年味!

十四明水趕年集

  大集修鞋這一傳統行業在農村、城市還是有它的市場。适者生存也是千年不變的真理。

十四明水趕年集

  過去過年趕集買新衣服也是最高興的事。如今趕四集賣服裝也是不錯的行業,物美價廉是它的生機。

十四明水趕年集

  東北香腸專賣也打入了内地市場。尤其年集更是生意興隆财源廣進。換個口味也是不錯的選擇。

十四明水趕年集

  繡惠小張村五哥也來趕大集了。他們村以賣江米糕,年糕,黃粉,芥末為主,越到年底也越忙的時候。以前家家戶戶都蹬着三輪車,騎着嘉陵挂鬥趕年集。現在都換成了電動車,汽車了。還不到晌午頭,他的貨就已售罄。

十四明水趕年集

  年糕,寓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也是我的最愛,從小就喜歡吃這種涼的,而且越嚼越香。用泥巴闊爐子燒火蒸年糕也是我童年最難忘的記憶。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父親在小張村教書三四年,和他們村人都很熟。我家小姨夫也是這村的,是以我對他們也不陌生。

十四明水趕年集

  鍋碗瓢盆,日用百貨也是全套的,這就是個流動的百貨商店了。接近一百平方的攤子也是集市上最大的一個了。他們趕四集的攤位也是固定的,每年都要交費。

十四明水趕年集

  實木桌椅雖然小,可是做的工一個不少。就像說的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一樣。小時候家裡有把小椅子就感覺不錯了。到了九五年我們結婚時母親也是從大集給我們買了一對小椅子花十五塊錢,一張折疊小桌子二十多塊錢。這對榆木小椅子一把要四十塊錢,小矮桌一百塊錢,這麼多年當然物價也是翻了好幾番了。

十四明水趕年集

  微山湖松花蛋十隻十塊錢一盤,過年來客人切一盤下酒也是不錯的酒肴。

十四明水趕年集

  黃家烤肉也是章丘所有大集都能見到的特産,每次見了我都喜歡問下這是誰家烤的肉,多少錢一斤。畢竟都是我們黃家灣街坊家的烤肉,見了都格外親切。

十四明水趕年集

  如今的日子,也真是吃着甘蔗上樓梯——步步高,步步甜!

十四明水趕年集

  作者,宋斌,筆名,知秋,中共黨員。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區繡惠街道東北隅村。愛好戶外爬山、寫作,是章丘區、濟南市作協會員,鐵路貨車檢修工程師,美篇生活領域優質作者,齊魯壹點情報員。從2016年開始寫美篇1135篇,加精628篇。在章丘人論壇發帖加精116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齊魯壹點釋出文章461篇,今日頭條釋出419篇文章。2018年寫的《再看四關四隅》兩篇文章載入《2018年章丘大記事3》。《金章丘古城一—繡惠鎮的前世今生》發表在《海右文學》2022年第6期上 。發表在齊魯壹點文章《小時候打過的刀》閱讀量達到50萬,《我的小姑奶奶》達到47萬,《母親學車的故事》達到30多萬。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親節》達到108萬閱讀量,并獲得六月份優秀個人壹點号及獎勵。2024年1月獲得齊魯壹點《2023年度影響力創造個人》榮譽證書。

十四明水趕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