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作者:岱华智库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华西证券 许光辉 徐晴)

1公司概况: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资源禀赋稀缺

1.1.公司简介

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经营九华山风景区内的索道缆车、客运、酒店以及旅行社相关业务,依托于九华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资源,公司经营业务具备良好排他性,与九华山客流增长具备较强关联性。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九华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海内外具备广泛影响力。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首批5A级景区。根据公司官网信息,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尊。

疫情前,九华山风景区客流超千万,客流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根据九华山风景区官网信息,2019年九华山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131.24万人次/+YoY4.5%;旅游总收入137.27亿元/YoY+5%。疫情前,九华山风景区客流量持续保持稳健增长,10-19年客流复合增长达12.2%。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1.2.公司股权结构

公司实控人为池州市国资委。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安徽九华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9.93%,实际控制人为池州市国资委。此外,公司第二大股东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4.70%,穿透后实控人为安徽省国资委。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1.3.公司财务及经营主业分析

疫情前收入及利润增长稳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稳健增长,从2011年的3.53亿元和5853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5.37亿元和1.17亿元,复合增速分别为5.4%和9.0%。疫情后客流受冲击较大,2022年录得归母净利润亏损。

23年以来业绩快速恢复,利润显著超疫情前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率实现显著增长,实现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2亿元和1.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较2019年同期增速分别为34.7%和41.6%。

尽管九华山风景区整体客流较19年增长略有下滑,但我们判断客流整体结构上散客占比显著提升,乘索率(乘坐索道、缆车占比)较疫情前提升明显。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从业务拆分来看,公司主营业务分别为索道缆车、旅行社、酒店和客运业务,2023H1收入占比分别为35%/26%/24%/15%,毛利率分别为88.07%/1.37%/17.04%/52.81%,从毛利维度来看,索道缆车、旅行社、酒店和客运业务占比分别为71%/1%/10%/18%,索道缆车和客运业务贡献了公司核心毛利,这两项核心业务具备明显的经营杠杆效应,即当搭载客流提升时,索道缆车及客运业务毛利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索道缆车业务:目前公司在景区运营三条索道缆车,分别是天台索道、百岁宫缆车和花台索道。疫情前索道业务保持稳健增长,贡献了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增量,其成长的主要驱动一方面在于整体客流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于乘索率的不断提升。

客运业务:拥有景区内的客运专营权,为游客提供景区内外部的客运、旅游车辆租赁等服务,是公司产业联动、整合内外部资源的有机链条。

酒店业务:公司在景区及周边经营聚龙大酒店、东崖宾馆、西峰山庄、大九华宾馆、平天半岛大酒店、五溪山色大酒店和九华山中心大酒店等七家酒店,均在本地中高端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旅行社业务:公司拥有中旅分公司、国旅分公司、九之旅分公司等六家旅行社,作为本地的龙头企业,以九华山以及池州市区域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开发会议、团队以及定制化旅游产品,在各自的定位市场中具有稳定的客源和完善的营销网络。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2.未来存诸多看点,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2.1.寺庙旅游持续火爆,公司有望受益

寺庙游火爆,性价比“名川大山”旅游成为新趋势。23年寺庙旅游火爆,根据执惠网的报道,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寺庙旅游放松身心,2023年2月以来,预定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年轻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高性价比的“名川大山”旅游目的地,一方面传统景区门票价格等相对优惠,另一方面游览“名川大山”、“名寺古刹”更能带来情绪价值,身心压力得到释放。

九华山作为四大佛教名山,禅宗文化资源禀赋突出,极为稀缺。根据腾讯位置服务,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5A级名川大山热度排行榜中,四大佛教名山均进入top10榜单中,其中九华山排名第一,我们预期寺庙旅游的持续火爆有望带动九华山客流的稳健增长。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2.2.池黄高铁24年6月通车,连接黄山核心景区,拓展杭武中线客流

池黄高铁即将于24年6月通车,有望拉动杭州、武汉中线客流。根据安徽发改委官网、金台咨询等报道,连接池州(九华山)和黄山端的池黄高铁计划于2024年6月通车,设池州、九华山、黄山西、黟县东、黄山北等5座车站。

池黄高铁开通后,九华山站到黄山西站的时长将缩短至半小时左右,将显著优化九华山和黄山的旅游动线安排,实现客流的相互转化。

此外,池黄高铁是武汉至杭州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司2024年1月11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纪要,池黄高铁的开通将有望公司开拓杭州、武汉等中远程市场开拓,对九华山客流增长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2.3.交通转换中心升级,显著提升停车承载能力

我们判断,公司客流结构中,省内客流占据重要比例,省内游客以自驾游为主,但目前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停车位不足2000个,难以满足目前自驾游游客停车需求。2022年12月,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功能提升项目启动,总投资3.5亿元,预计2024年春节前可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九华山交通转换中心停车位将扩充至5207个(根据大皖新闻报道),将显著改善目前停车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自驾游游客体验。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2.4.新项目积极拓展,未来或有望带来新增量

文宗古村项目开业,拓展高点休闲度假酒店。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新项目,在新项目开发上面,2020年新建的文宗古村项目,历时3年建设,总投资1.72亿元(根据九华山风景区官网报道),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开业,以“徽韵村落,山水田园”为设计灵感,深挖地域文化与禅旅文化,形成“一山一水一村落”的自然田园风光,涵盖村落式酒店、田园花海、森林穿越、休闲体验等多种业态。

根据央广新闻网报道,文宗古村的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酒店共30栋楼分散在整个山谷里,1600余亩的林溪谷之间。这些屋舍一共有24栋,分别以24节气命名,共47个房间。

狮子峰项目积极筹备中,未来计划建设客运索道和酒店。此外,公司狮子峰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公司2022年报披露,关于九华山狮子峰景区开发项目,公司正积极跟踪安徽省政府《生态控制红线管理实施办法》政策出台情况,推进云波闲居项目土地、核准、环评、水土保持方案等审批,开展狮子峰索道及游步道项目报批各项工作。

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及采招网相关信息,狮子峰景区将计划建设客运索道以及酒店项目。公司在餐饮方面也在积极布局,根据公司2023年11月7日发布的公告,公司拟计划投资2000万元成立安徽九华山健康素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发以“新徽菜、九华健康素食”为核心理念的餐饮品牌,并借助本地优质农副产品,带动本地供应链的发展,拓展盈利空间。

3.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本假设:

(1)分业务预测:结合上文分析,我们认为在寺庙旅游较高景气度、公司交通物流持续改善驱动下,预计公司核心业务23-25年将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其中23年在低基数下有望实现显著增长,24-25年将有望回归稳健增长态势。

我们预计23-25年索道缆车业务收入分别为305.74/351.60/386.76百万元,客运业务125.68/138.25/149.31百万元,酒店业务214.06/235.47/254.31百万元,旅行社业务56.78/65.29/70.51百万元。

(2)毛利率预测:我们综合考虑公司索道缆车、客运业务经营杠杆效应,以及其他成本费用支出等,预计23-25年索道缆车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4.50%/84.70%/84.70%,客运业务48.52%/48.62%/48.62%,酒店业务10.60%/10.60%、10.60%,旅行社业务10.0%/10.0%/10.0%。

(3)三费率预测:景区业务三费率相对稳定,且随着收入规模效应的进一步凸显,三费率有望呈现小幅降低趋势,我们预计23-25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50%/4.30%/4.20%,管理费用率12.00%/11.60%/11.50%,财务费用率0.00%/0.00%/0.00%。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预计公司23-25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02/791/861百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8/208/229百万元,EPS分别为1.61/1.88/2.07元,对应最新PE分别为19/16/14倍(参照2024年1月24日收盘价29.82元)。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旅游:资源禀赋稀缺,基础设施助力新成长

4.风险提示

(1)居民可选消费不及预期;

(2)池黄高铁开通带动客流增长不及预期;

(3)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