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作者:微趣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公元1世纪,海上。

一艘巨大船只,载着满满的货物,从远方而来。自那之后,印度与东南亚之间,便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在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印度化的种子,在东南亚落地生根,慢慢成长为参天大树。树荫之下,两种不同的文明,在此碰撞……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问题出现:神秘的“印度化”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是构成东南亚的两个核心要素。坚实的陆地,广袤的海洋,共同成就了东南亚。而从这片土地诞生的那刻起,便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古代,强大的中原王朝,往往是中南半岛国家的宗主国。这不仅是名义上的臣服,更是地理位置的天然亲近,也是商贸往来最顺理成章的选择。

按理来说,中国应当是东南亚古代史中的绝对主角,可是,1909年,一位法国学者,却发现了一丝异样。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他写了一本名叫《占婆史》的书,在书中,这位学者提到,古代东南亚还存在着另一股不容忽略的力量,印度。

于是,“印度化”这个有些新奇的词语,第一次与东南亚产生了关联。

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印度化的真正含义,也在激烈的讨论中,渐渐明晰。

其实,所谓印度化,就是指东南亚出现了一批与印度类似的王朝。这些王朝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受到了印度的影响。

比如,东南亚各国曾经大范围流行过梵文,而梵文恰恰是印度的标志。不仅如此,印度佛教也成为了这些东南亚国家共同的信仰。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梁书》中曾有记载,公元4世纪下半期,一大批印度化王朝,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东南亚各地。

从扶南,到缅甸,再到爪哇和暹罗,处处都充斥着浓郁的印度元素。甚至有人戏称,东南亚才是最大的印度王国。

发展至此,印度化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再只是一场单纯的学习,而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文化扩张。这场扩张的主导者,便是位于南亚的印度。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然而,这一奇特的现象,令不少学者都感到了由衷的迷惑。

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距离东南亚更近,也同样拥有先进而完备的文化体系。为什么在那一时期,能够影响东南亚的偏偏是印度,而非中国?

东南亚与印度的缘分,究竟从何时开始?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追根溯源:东南亚与印度的接触

其实,东南亚与印度的交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许多。

尽管中国更靠近东南亚,但是,身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与东南亚亦相隔不远,两个地区之间,并没有无法克服的地理障碍。因此,在遥远的古代,从印度前往东南亚,算不上一件难事。

地理上的便利,为两个地区的深入接触,埋下了伏笔。

印度古老史诗《罗摩衍那》里,就有着东南亚诸国的身影。

《罗摩衍那》的第四篇名叫《猴国篇》,这一篇讲述了罗摩的冒险故事。为了寻找悉达,他跋山涉水,来到了黄金岛与金州金地。

实际上,这两个地方,是同一片区域,只不过在史诗中,一个用梵文书写,另一个使用了巴利文。

根据学者考证,这一片区域,应当是缅甸、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一带,也就是东南亚的西部地区。除了《罗摩衍那》之外,佛教经典《本生经》、《大史》与《岛史》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可见,在公元前的几百年里,就曾有印度人前往东南亚。

但是,毫无疑问,这些事件具有十足的偶然性,并没有形成体系。彼时,印度文化也并未对东南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直到公元1-2世纪,情况才彻底改变,因为海上贸易出现了。

当时,东南亚还处于石器时代,但印度已经拥有了成熟的王朝。相比之下,远比东南亚要发达许多,这也是东南亚会接受印度文化改造的根本性原因。

换言之,面对一个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文明,东南亚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冲击。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尽管同为文化大国,但相比之下,印度文化的扩张性,要远远大于中华文明。

一来,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里,中国在大多数时候,依旧是一个以陆地为主的国家。为了维持稳定,许多朝代甚至实施了严厉的海禁政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扬帆远航的能力,恰恰相反,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高超,足以面对海上的风浪。

但是,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的历代王朝,似乎都对向海外扩张兴趣缺缺。纵然有使臣扬起风帆,驾船前往各处,往往也只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用来彰显王朝的强大。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二来,印度的文化扩张,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但凡这世界上,能够存活并发扬光大的宗教,多半都怀有强烈的传播欲望,并且将增加信徒,扩张版图,视为第一要务。在宗教的刺激下,印度便更热衷于向东南亚进发,以经济贸易为契机,进行“文化殖民”。

但是,古代中国天然对宗教兴趣有限。就连中国本土的道教,也更注重向内求道,自我修行,而非对外讲经。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可见,中国从最开始,便并未参与这场文化上的“攻城略地”。因此,印度抓住机会,拿下了东南亚。

印度内部,孕育着庞大的封建国家,他们对奢侈品的需要,极大程度刺激了海上贸易的繁荣。而东南亚不仅是连接各方的海上走廊,又是黄金与香料的原产地,理所应当地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与印度产生了密不可分的纠葛。

于是,在往后的千年时光里,东南亚的印度化,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缓慢演变:印度的影响力

实现印度化,无法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分为多个阶段。

最开始,无论印度文化如何努力,也始终无法摆脱外来者的身份,只能在东南亚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彼时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也更像是在过家家。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在一个印度人的带领下,当地部落聚集而成,建造与供奉和印度有关的神灵,用来象征国家的统一。这一时期的印度化,将印度的王权与东南亚的精灵崇拜相融合,充斥着古老与质朴的韵味。

没有精美的庙宇,也没有恢弘的宫殿,更没有惊人的石碑,这些印度化的典型象征,直到笈多帝国时期,才渐渐显露。

原因无他,笈多帝国是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过往。王朝政治与经济高度发达,促进了文化的蓬勃生长,而这种旺盛的生命力,也远渡重洋,传递到了东南亚。

再加上,东南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走出了混沌的黑暗时期,迎来了曙光,正渴求着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曾经贫瘠的文化土壤,已经焕然一新,足以令印度文化破土生长。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共同缔造了特殊的印度化景象。

当时,婆罗门教复兴,并转化为印度教,大乘佛教得以广泛传播。印度的艺术、法律与政治,在东南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而处于上升期的东南亚民众,也一改往日消极被动的态度,开始主动接近印度文化。

在他们眼中,印度象征着强大,他们也渴求着那股令国家强大的力量。正因如此,接受印度文化,效仿印度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

当地人无比坚定的相信,实现印度化,便是让东南亚迈向繁荣的第一步。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与此同时,一大批东南亚商人也乘坐商船,漂洋过海来到了印度。甚至,他们开始在印度的大港口附近定居,有了自己的据点。

这些在印度长期生活的商人,最后往往还是会回到东南亚。回国后,他们便无形中成为了印度文化的传播者。

在印度生活的点滴,被原封不动的带回家乡,那些风俗与信仰,最终实现了本土化。

东南亚的印度化,同样可以从建筑风格里窥探一二。

修建于8世纪的婆罗浮屠与修建于12世纪的吴哥建筑群,都是古代东南亚文化艺术的瑰宝。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而这两类建筑,背后均有着印度文化的影子。可神奇的是,它们甚至远远超越了印度本土的同类建筑,在构思和手法上,取得了质的突破。

这一事例,再度说明,东南亚在印度化的过程里,逐渐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而印度化的结束,也与印度自身的衰落脱不开干系。

整个东南亚印度化的进程,大约在15世纪左右画上了句号。14世纪初,梵文文化逐渐衰落,影响力大不如前。与此同时,伊斯兰教与其它的宗教派别,也逐渐在东南亚崛起,改变了过去印度佛教一家独大的想象。

15世纪,印度尼西亚的满者伯夷王国覆灭,为这场声势浩大的东南亚印度化,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然而,历史虽已经成为了过往,但印度的文化基因,依旧深深镌刻在了东南亚的骨子里。

而印度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也都是亚洲大国,现在更是发展中国家队列里强有力的竞争者,天生有几分“水火不容”的意味。

或许,东南亚在现代与中国的摩擦和冲突,也在冥冥之中,与曾经的印度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未来,东南亚的文明之舟,究竟会驶向何方,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离中国更近,东南亚为何走向了印度化?东南亚对华不友好的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赵自勇.古代东南亚的印度化问题浅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第3期).

2、郑学檬著. 印象 中国历史 隋唐卷 国家的统一与治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1.0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