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作者:滨周到

眼下,阳信县商店镇道王村王景岭、王爱荣老两口与家人正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忙着编织灯笼,忙着迎新年。他们一家人分工明确,用传统手工灯笼编织出浓浓的年味。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每年的秋收结束后,地里没了农活,王景岭、王爱荣老两口就开始做准备,先去购买符合标准的芦苇,回家把“像筷子般粗壮结实”的芦苇一根根挑拣出来,掐头去尾晾干,再经过破蔑、浸泡、起底、编织、整形、裁纸、画图、糊纸等多道工序,就能完成整个灯笼的制作,他们并通过销售灯笼增加经济收入。王爱荣说:“耩完里麦子,俺两口子就编灯笼,编多的时候能编三千、四千个,编少的时候就编一千多个,挣个三千元两千元的就当个零花钱。”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编织灯笼这个手艺,还是王爱荣在娘家学会带来的,这么多年来,王景岭和孩子们也只是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工序,像破蔑、浸泡、整形等,而一些难活、细活、巧活,像起底、裁纸、画图等,还是由老伴王爱荣负责。比如在灯笼纸上画图,这是个技术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画都是由王爱荣用颜色和毛笔,一笔一画完成的。“俺买的广告色,又买上颜色,兑好里颜色,用毛笔画上的。”王爱荣指着灯笼上的图画自豪地说。

商店镇:芦苇灯笼编织出浓浓年味

喜欢手工灯笼的人不少,但大多都是老人们做,年轻人做的少,做个灯笼十几道工序,年轻人怕麻烦。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打工,仍然坚持制作这种民间传统灯笼的艺人已经越来越少。王景岭和老伴都已经70多岁,他们的儿女虽然都学会了编织灯笼,但他们不靠这个生活,平时也不做,只是在忙的时候帮把手,这项手艺的传承是个大问题,王景岭对此很是担忧,他说:“俺两口子编这个灯笼,编里有四、五十年了,多少不说每年赚个零花钱,以后这个手艺,除里俺这辈再没有干的了,恐怕这个要失传了,希望广大爱好者继续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董颖颖 赵文岐)

继续阅读